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无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地完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越加成熟,他们不仅关注上市公司股票的涨跌,也开始关心公司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其中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尤为关注。近年来,对于投资者来说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的敏感且颇有争议的行业,因此也给了这个行业更多的关注。许多投资者和学者也利用各种方法,建立各种模型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如何能真实的评价和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国内外学者对上司公司盈利能力的研究发现,许多因素对公司盈利能力都有影响,但由于采用的方法和选取的标准不同也就有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1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
1.1国外研究
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潜力做出的一种判断。我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在国外从20世纪初开始就有学者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研究了。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911)建立了许多成本计量指标并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根据成本计量标准量与实际发生量的比较结果,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这是通过成本费用利润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绩效。Peter.M.Drucher(1950)经过实证研究,提出企业绩效评价的八项指标,指出利润最大化虽然是企业的主要目标,但却不是唯一的目标。从此人开始思考企业盈利评价不应仅仅停留在盈利数量上O'Glove(1978)发表了一份投资报告《收益质量》,详细提出了收益构成的分析方法,提出盈利质量必须得到重视。至此盈利质量正式得到关注。
在之后的六七十年代大多学者开始探索用其他各项指标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Melnnes(1971)对美国30家跨国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系统进行评价,发现最常用的的评价指标是投资报酬率。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量运用了绩效模型,建立企业盈利能力评价体系。最早的评价模
型是由Alexander Wall(1928)创造的。他运用沃尔评分法,选定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然后用线性关系将其结合起来,建立模型,再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综合财务状况作出评价。而Stern Stewart 公司(1993)考虑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的补偿并予以量化,提出了EV A(Economic Value-Added)评价方法,通过EV A评价方法所反映出来的企业业绩直接体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目标。杜邦公司设计了自己的财务评价体系—杜邦分析法,它以股东权益收益率为核心,通过财务指标的层层分解,解释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不同财务指标对股东权益报酬率的影响;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财务指标结合在一起全面反映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
运用这些评价体系模型使企业自己和公众投资者更加全面清晰的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的质量和更深层的内涵。但以上的财务分析模型都只是从财务层面对企业的绩效进行分析,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仅仅从财务方面对企业的绩效分析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诸多学者开始研究战略模型,利用财务方法和非财务方法从财务层次和非财务层次来全面研讨企业的整体能力。
Kelvin Cross和Richard Lynch(1990)提出一个把企业总体战略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结合起
来的业绩评价系统—业绩金字塔模型。业绩金字塔强调了组织战略重要性,反映了业绩目标和业绩指标的互赢性,揭示了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和行动计划自下而上逐级质询重复运动的等级制度。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2001)明确指出企业应当根据企业战略实施的关键成功要素来选择绩效考核的指标,提出了一整套财务评价标准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它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从财务,内部经营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层面对公司战略管理的绩效进行财务与非财务进行综合评价。平衡计分卡不仅仅是公司绩效考核的工具,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一个公司战略管理的工具。
国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是相当多的,这也为我国财务绩效研究和本次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1.2 国内研究
对企业的绩效研究起步较晚,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当时国家开始推行企业经济核算制,企业也在内部开展了班组经济核算,这可以说是我国绩效评价的萌芽。从此开始,以统计和财政部门为主,全国性的经济效益考核指
房地产利润标体系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财政部出台了《企业财务通则》(1992)其中规定: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由8个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三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接着我国又在《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与《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1999)中确立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议价体系,整个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共24项组成。并运用功效系数法对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以考核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就评价结果与薪酬和晋升挂钩。
除了国家政府,社会各界也掀起了对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的热潮。
陈孝新(2001)通过层次分析法构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并以实例进行应用分析。该评价体系建立了综合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六大指标体系: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股本扩张能力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
不少机构与各大学校联合也研发了一些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清华大学与《中国证券报》(2001)合推出了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排序体系。通过实证分析给出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得分、排名及分类情况。同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会计系与财经网站“证券之星”(2001)合作开发了“若山一证星风向标”的上市公司综合财务质量测评系统,对我国上市公司按行业
及综合分别给出了评价排名。
张晓明(2003)提出以超额利润增长率为核心指标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设计了全面评价企业的四方面内容,即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实力、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创新与发展能力。每一个评价内容由若干个指标构成。这四个方面的经营成果最后体现在“超额利润增长率”指标上。
饶翠华和郑亚光(2006)提出以企业价值为出发点,将BSC 与EVA 有机结合的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评价体系。
我国对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研究是也是硕果累累的,但企业业绩评价的理论研究形成了多个视角,尚需形成一个更为系统的理论框架。
2 影响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
2.1 国外研究
国外学者也很早就开始注意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相关的实证分析。
20世纪50年代,Modigliani和Miller(1968)研究资本结构与企业价
值的关系,得出结论:企业的资本结构影响企业的总价值,提出了MM资本结构理论。
Bain(1956)认为不同产业在集中度上的差异影响企业间的盈利能力水平。
Smirlock M. (1985) 认为利润率与市场结构相互影响,以2700家美国银行为研究对象,得出市场占有率与银行利润率具有正相关关系。
Collins and Kothari(1989)以每股净资产作为公司成长性的变量,验证公司成长性同盈利反应系数(ERc)存在正相关关系。
2.2 国内研究
我国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比较多。刘平,张红(2006)根据3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选用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9个主要财务指标,从主营业务成本增长,存货净额增长,累计折旧额的增加等四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累计折旧额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存货净额对房地产上市公司利润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加,负债率上升和存货额的上涨是造成目前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缓慢甚至下降的重要原因。
柯崴(2008)研究了38家沪市房地产上市公司,得出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盈利关联性强,应确定最优的资产负债比率,控制扩张速度,调整发展方式,实行合理的负债经营,才能避免财务风险影响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
钟翠娇(2008)根据scp(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以证券业集中度指标作为盈利能力的解释变量,得出我国证券市场集中度与资产利润率正相关,规模变量和盈利能力负相关较显著。
张晓阳和赵选民(2009)根据沪深交易所39家房地产上市公司3年的财务数据,从资本结构、股权结构、公司规模、公司风险、公司治理结构、营运效率和成长性多个方面入手,选取可能影响盈利能力的多个指标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得出: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和较慢的总资产周转率抑制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北京市统计局(2008)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经济类型、隶属关系和企业规模三方面对企业盈利能力都有影响并根据统计结果提供相关建议。
综上看,有些人从财务因素入手分析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也有人是从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
3提高盈利能力的方法
在风险不增加的情况下,企业怎样拥有更好的盈利能力是每个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一。
郝喜存(2009)提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首先可以建立重点商品管理机制,提升营销能力;然后可以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成本控制能力;接着应该完善职工管理机制,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最后要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市场定位能力。
薛德余和高雷(2008)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第一提高公司的资产盈利能力和所有者投资盈利能力,因为二者最能体现出公司综合盈利能力。第二控制公司的规模,提高公司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第三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国家统计局(2008)建议政府发挥政府作用,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来帮助企业来提高盈利能力。而企业自身应该借鉴先进经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且加强成本费用控制,降低成本费用水平来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权君娟(2004)认为可以从资源税、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四个税种入手,针对性地提出税收筹划的一些建议,通过巧用税收筹划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从中可以发现大家早通过控制成本,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率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这一点上得到的共识。其他的方法也是值得借鉴。企业应当依据自身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