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故事篇之沂岭杀四虎
一、原著回目
《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身,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二、故事概括
1、起因:上山不久,宋江接来老父,李逵也回家接母亲上山,行至途中,遇一李逵打劫,捉住之后,才知此人名叫李鬼,说他有90岁老母无人奉养,李逵送他10两银子,劝他改恶从善。后来李逵发觉上当,杀了李鬼,而李鬼的妻子却溜掉了。
2、经过:回到家中,母亲已双目失明,李逵哄母亲说:我做了官,接娘去享福。背着母亲上了路。一日,行至沂岭,李逵为母取水,回来后发现母亲被虎吃掉。李逵大怒,连杀了4 只老虎,被猎户迎进曹太公庄上。
3、结果:这时,逃来此处的李鬼妻子认出了李逵,曹太公等人正准备暗算李逵,幸亏梁山泊派来朱贵等人帮助,李逵才脱险回了山寨。
三、情节结构
1、情节梳理。
(1)假李逵剪径劫单人:真假李逵
宋江约法三章:
直接回家,不能喝酒;不要惹事,悄悄将母亲接来;两把板斧,不能带走。
派朱贵跟随:
宋江不放心;朱贵和李逵都是沂州沂水县人,李逵走后,派朱贵跟随,一路照应。
抓捕榜文
沂水县西门外,榜文抓宋江、戴宗、李逵三人。李逵凑热闹看榜文,被朱贵拉走。朱贵领李逵来到西门外兄弟朱富的酒肆,叮嘱李逵走大路回家。小路多老虎与歹人,李逵偏要走小路。
放走李鬼
山林中,李鬼冒充“黑旋风”打劫李逵,李逵擒之,欲杀。李鬼理由:不曾害人,“黑旋风”大名,闻之即跑。家有九十岁老母,杀我一人,即两人。李逵接母,怎能杀孝顺之人,送十两银于李鬼做为本钱,勿再冒充自己。
怒杀李鬼
山间酒肆吃饭,偶然听到回家的李鬼欲妻子谈话。李鬼后山归来,欲下药杀李逵。李逵杀了李鬼,却跑了李鬼妻,烧了酒肆。
(2)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回家接母
李逵欲接走老母,谎称自己做大官。李达因李逵江州劫法场事情,上下使钱,方未吃官司,不准李逵接走老母。李达奔财主报信,欲抓李逵。李逵留下五十两银锭,背走老母。
沂岭杀四虎
起因 老母岭上口渴。李逵寻水,回来不见老母。寻血迹,见两只小虎舔食人腿,知老母被吃。
杀虎顺序 先搠死一小虎,入老虎洞又搠死另一只小虎。母虎欲入洞,用尾巴剪洞内李逵,又被搠死。李逵出洞,遇吊睛白额虎,用刀劈死。
庵后葬母 睡到天明,收母遗骸,葬在庵后。
做客曹太公府
逢猎户,被迎入曹太公府,称“张大胆”,被宴请。李鬼妻识李逵 回娘家李鬼妻观李逵杀虎人,认出李逵,告知曹太公。李逵不愿去县里领赏,众人灌醉李逵,告之县衙。
朱贵救李逵
知县派李云押李逵回县,朱贵朱富欲救之。朱富半路祝贺李云擒李逵,酒肉下药,劫走李逵。李逵回曹太公府,杀曹太公和李鬼妻。
2、构思特点
(1)戏剧化的冲突:故事中,假李逵和真李逵的相遇,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化冲突。这种冲突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也展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2)人物形象鲜明:在这个故事中,李逵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塑造。他的勇猛、直率和孝义在与假李逵的对抗以及沂岭杀四虎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环境描写生动:作者通过对沂岭的环境描写,如山林、猛虎等,营造出了一种紧张、危险的氛围,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
(4)情节曲折:故事中,假李逵剪径劫单人的情节让人意外,而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的过程则充满了惊险和刺激。杀虎之前和杀虎之后,李逵接连遇险,既与他的性格弱点有关,让人觉得在情理之中,又使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5)暴力与血腥:故事中描写了李逵沂岭杀李鬼、杀四虎的场景,展现了他的勇猛和强悍。但情节中也充满了暴力和血腥,体现了《水浒传》暴力美学的特点。
3、伏笔与照应:
(1)宋江约法三章,不能喝酒,后面李逵喝酒被曹太公捉住。
(2)宋江不放心,让朱贵照应李逵,后面朱贵两次出现,救了李逵。一次是在看榜文时,把李逵拉走;一次是李逵被捉住后,设计相救。
(3)朱贵叮嘱李逵走大路回家,小路多老虎与歹人。李逵偏要走小路,结果遇到李鬼劫道,老娘也被老虎吃掉。
(4)李逵回家接老娘出于孝顺,后面才会在要杀李鬼时,相信了李鬼的借口,不愿杀孝顺之人,还送十两银给李鬼。
(5)李逵杀了李鬼,却跑了李鬼妻。后面李鬼妻子认出李逵,告发李逵,导致李逵被捉住。
这些伏笔与照应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合理、连贯,也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紧张感。同时,这些情节也展现了《水浒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关系,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4、情节的曲折起伏:
(1)李逵不听朱贵劝告偏走小路,遇到假李逵冒充拦路抢劫,情节忽走波澜,让读者产生了紧张和好奇的情绪。
(2)李鬼求饶:李逵要杀李鬼时,李鬼突然求饶并声称自己家中有老母需要赡养。这一情节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展现了李逵的善良和同情心。
(3)李逵被骗:李逵听信了李鬼的谎言,却正好到了李鬼家中。明白自己被骗后,李逵杀了李鬼,却跑了李鬼妻。也为下文的情节再起波澜作了铺垫。
(4)沂岭杀四虎:李逵欲接走老母,李达不准李逵接走老母,还财主报信,欲抓李逵。李逵背走老母,走小路导致母亲被老虎吃掉,悲愤交加之下,他杀死了四只老虎。故事到达高潮。
(5)醉酒被捉:杀虎之后,李逵忘记了宋江的叮嘱,被李鬼妻子认出,被曹太公灌醉捉住,情节又起转折。
(6)朱贵设计与李云、朱富救下了李逵,故事圆满结束。
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和紧张感,展现了《水浒传》的独特魅力。
四、人物形象
林冲的故事情节
1、主要人物:
(1)李逵:李逵,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小名“铁牛”。是一黝黑大汉,嗜杀如命,人称“黑旋风”,梁山好汉第二十二位,步军第五位头领。下山接母时曾力杀四虎。一生追随宋江,忠心不二。最后宋江怕自己死后,李逵造反,毁了他忠义之名,于是骗李逵喝了毒酒而死。
(2)朱贵:沂州沂水县人。朱富的哥哥,梁山泊元老之一,林冲上梁山时,在梁山脚下一酒店里遇到朱贵。朱贵是梁山王伦手下的耳目,江湖上叫“旱地忽律”。和鬼脸儿杜兴一起负责梁山酒店。梁山大聚义时,排名第九十二位,上应:地囚星。
(3)李云:绰号为“青眼虎”,出生于山东沂水县,原为县衙都头。后来,他因为押解李逵的任务被朱贵和朱富劫持,被迫加入了梁山泊。在梁山大聚义时,他排名第97位,担任地察星的职责,负责修建房屋。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他在歙州战死,被追封为义节郎。
(4)朱富:朱贵的弟弟,李云的徒弟。绰号笑面虎,李逵的同乡。最善使暗器。朱富在梁山负责监造、供应酒醋。一百零八将之一,排梁山第九十三条好汉,上应地藏星。征讨方腊时病死在路途中。
2、人物分析:
(1)李逵形象分析:
孝顺、善良。
看到宋江接宋太公上山,也要接老娘上山享福,为了顺利地、趁早地接娘上山,不再被任何事情所干扰、延误,他戒了诸多自己的恶习,不再喝酒招事;路上碰见了假扮冒充自己、拦路劫道的李鬼,本已经想要杀了他,却听说李鬼母亲年迈无人赡养,为了遵循孝道,他放了李鬼,招致了后面诸多祸事;哥哥李达要报告财主抓他,他临走仍给哥哥留下了银子;为了替母亲报仇,他利用了体内积攒的所有仇恨与怒火,加上常人不及的体格,把山上的四只老虎全部杀死。
勇猛无敌:
李逵在虎穴发现娘的尸骨后,他满腔仇恨,气得发抖,寻虎报仇。先杀死了死穴中的两只小虎,后又用刀杀死了母虎,最后杀了雄虎。
鲁莽、嗜杀:
李逵忘记朱贵的叮嘱,小路有歹人恶虎,母亲双目失明,年老体衰,丧失了最根本的抵抗能力,李逵冒冒失失离开母亲,使其失去保护,是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
李逵杀死李鬼后又割肉烤食,极其血腥残忍;杀死曹太公和李鬼妻子后,又杀死里正,杀死猎户,还要杀围观的人,可见其暴躁脾气与嗜杀成性。
(2)武松打虎比较
打虎原因:李逵是为娘报仇,有的是满腔仇恨;武松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体现了武松在胆略上胜过李逵;
打虎难度:武松在醉酒的情况下,受到猛虎攻击,仓促应战,哨棒折断,空手打死老虎,而李逵拿着朴刀,在头脑清醒状态寻杀猛虎,从心理准备上,李逵更有利,打虎的难易程度不一样,反映出二人武艺高低不一样;
设计详略:武松打虎是作者精心设计的能塑造武松形象的重要情节,在打虎之前通过猎户、官府文书等渲染这只老虎的厉害,进行了层层铺垫,设置悬念,营造气氛,使人感到高度紧张;李逵杀虎在描写上作家用墨较少,显得单薄,艺术性远不及武松杀虎,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