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改革就要有突破,要摒弃旧有观念,接受新形式下的教育理念和改革的思想,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大胆尝试和创新,使我们这些传授者变呆板为灵活,变枯燥为新颖,变讲授者为引导者,让我们眼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主学习的热情,勇于奋进的激情,探索创新的性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同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所不同,我们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坚持一个原则: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任何人都有求知的欲望,关键是在我们的引导,有没有引导,有没有正确的引导,引导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下面就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几点尝试。
一、学会自学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但是,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所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首先,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来。
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
其次,学生自学反而缩小了差距,转化了后进生。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同时,好学生还能巩固知识。后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后进生力量就大了。三是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
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例题能做练习,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四是这种做法培养了后进生的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形成了,他们进步的幅度就会加快,就会在较短的时间赶上班内的中游学生。
再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与课下的自学不同,课上的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的主导仍在起作用。就像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车,而老师好比是引桥,引导学生走上高速路,不要走岔路。还有,对后进生要督促、鼓励、辅导,对好学生要不断表扬。教师在巡回辅导的过程中把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并考虑如何解决。”这些都表明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与传统的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靠系统讲授来实现的,现在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第四,学生自学能减轻他们的课下负担。多年来我们就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负担主要是课外作业。这首先要从当堂布置作业开始,要求老师当堂布置当堂批改,课后不留作业。一开始学生自学中遇到问题是由老师解决,到后来则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再有,每堂课的作业练习就是考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轻松,没有作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
第四,学生自学能减轻他们的课下负担。多年来我们就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负担主要是课外作业。这首先要从当堂布置作业开始,要求老师当堂布置当堂批改,课后不留作业。一开始学生自学中遇到问题是由老师解决,到后来则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再有,每堂课的作业练习就是考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轻松,没有作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
好特长,培养各方面的素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有些老师放不开,仍然是讲满堂,惟恐讲不细学生不明白,考试不及格,说到底还是对学生信不过,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迈大步。
二、精心安排课堂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小动作。
现如今,有很多教师反映有些差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搞小动作。在教育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了一定数量的“后进生”的产生。在一般人心目中“后进生”似乎什么都差,是所谓的双差生,是“朽木不可雕”。他们不但学习差,还那么的不争气,这让很多家长都很头疼。而我们教师却不能轻易放弃这些所谓的差生,不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正确地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对他们努力做好转化工作。
差生成绩差的原因,有的来自于自身素质,有的却是因为课堂没能吸引住他们的眼球,枯燥的知识没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没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应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让每节课都有它的精彩和独到之处。
比如,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凭借经验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发表个人见解。可以让好学生先发言,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对的进行表扬,错的进行纠正,不论什么样的答案,都对勇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肯定,从而减轻差生的心理负担,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对差生的每一次举手发言,老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让他们建立自信心,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动脑,主动参与,加深印象。课堂气氛活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个学生乐学,善学,好学,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不掉队,形成了班级的凝聚力。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重要一员,自己努力学习的行为也是为集体添光彩,当然更不会再像从前那样搞恶作剧、小动作来吸引别的同学的注意力,相反,会为自己的主动参与感到骄傲和自豪。
再有,可以增加课堂活动量,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尤其是有实验的学科,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体会到实验的乐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差生要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和机会,可以让好学生带动和帮助他们,直到他们弄懂为止。要想学习好,兴趣是关键,学生们有了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便增强了学习的动力。时间一长,学生们便形成了主动参与意识。这样,教师讲解少一点,学生活动多一点,参与意识强一点,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同时他们还会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到自信,提升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上,从而培养了良好健全的性格,端正了学习态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