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小衔接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小教园地
在幼小衔接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林阿兰
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一个问题——幼小衔接。在家长眼中,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的生活,首要的标准就是是否能跟上小学的学习内容。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家长往往将幼小衔接理解为学习知识衔接,就希望孩子在大班开始,学习本该在小学学习的内容,如写字、拼音、加减法等。
那么,幼儿早些接受知识学习或知识补习,对幼儿今后进入下阶段的学习有没有更积极的作用呢?有研究表明,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让幼儿提前学习某些内容,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但这种优势只是短暂的,一旦所谓的“知识储备”用完,知识优势就会随着时间消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说明”明确指出了幼儿期应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而所谓学习品质,主要指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方法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在幼儿期开始出现和发展的,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要素。“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态度和行为倾向是否积极”“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因此,培养大班幼儿
良好的学习品质,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学习品质观。我作为家长和教师,站在双重角的角度出发,以女儿和班级幼儿的真实事例并从三方面加以阐述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幼儿爱学习、会学习,让他们真正适应小学学习的要求。
一、好奇心和兴趣
幼儿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通常是指儿童有寻求新信息的兴趣,对新知识渴望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幼儿学习的动力。因此幼小衔接过程中,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显得尤为重要。
(一)老师要定期更新活动环境、适时投放新的活动材料,使幼儿一直处于新鲜、丰富刺激、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例如,近日,我在上讲述活动“电视广告”时,我在语言区的墙面上创设了“我是小小播音员”的环境,请幼儿每天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电视广告,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第二天在区域活动时到广播站用老师自制的电视台进行广播,广播后把自己的新闻投放在语言区的墙面上同其他幼儿分享交流,此次活动激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每天早上都会有部分幼儿快乐地与我分享他们所发现的新奇的新闻,大大提高了幼儿搜集能力及讲述能力。
(二)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是水到梁成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就拿我女儿的阅读经历来说,入小学前我从不刻意教她认字,但几乎每天坚持为女儿讲故事,带女儿看图书。慢慢地,在听故事、看图书的过程中,她潜移默化地认识了许多文字,这些文字不是强迫学的,而是自发习得的。这为女儿现在的学习带
来了帮助。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坚持和专注力
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孩子特别聪明,但就是不听大人的话,比较叛逆,坐不住。教学活动中,他们不遵守课堂纪律,注意力不集中,老师教授的知识内容也都不会。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之所以不听话是由于自己教育不当造成的,可是严加管教之后仍然不见成效。其实这种行为多是由于学习能力低下导致的,例如身体协调能力差而坐不住,或因为听觉记忆或视觉记忆差而不能集中注意力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容易重视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幼儿专注力的培养,许多幼儿没有养成倾听这方面的习惯。在多方面的学习习惯中,良好的专注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活动中,会专注倾听老师与同伴讲话的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良好的专注力是幼儿入小学后有效学习的保证。但如何在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专注力呢?在实践活动中,我进行以下尝试,采用适当的措施防止幼儿注意力分散。
(一)为幼儿创设适合的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
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被外界新鲜的事物所吸引,为了防止幼儿的注意力分散,在游戏时不要一次呈现过多的刺激物。提高教学质量,是防止幼儿注意力分散的重要保证,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选用的教具一定要彩鲜明,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促进幼儿持久集中注意力,防止注意力因干扰而分散。
(二)合理地选择教材,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为幼儿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既要有趣味性又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让幼儿学习儿童诗《我被亲了好几下》时,在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提问中,不仅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思维也变得活跃了。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例如:使用幻灯片、小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教学手段来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减少幼儿注意力的分散。
正如《指南》中所说:“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有害的。”我们应立足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重视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更好地引导孩子产生入小学的愿望,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帮助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作者单位:福建省诏安县实验幼儿园)
13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