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关键
在就业过程中,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是复杂的择业问题,而大学毕业生正由学生向社会进行角转换,心理发展不平衡、不稳定,还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难以客观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尤其是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不够深入,导致大学牛的就业心理出现了一些误区。因此,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关键。
标签: 树立;就业观;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关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就业观念要不断适应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转变观念,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步实现由思想碰撞到思想统一的转变。社会评价标准从适应精英教育观念向适应大众化教育观念转变。精英教育条件下,评价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标准是看有没有用人单位接收,派遣证的报到单位是否与大学毕业生的学历匹配,注重签约率,注重完全就业。大众化教育条件下,评价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标准是看大学毕业生是否为社会作贡献,能否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生活和发展的条件。过去那种只有到大城市、大机关、高薪企业才算就业的观念,逐渐向自主创业、向民营企业、个体企业甚至家庭作坊拓展;从注重签约率、完全就业向注重就业率、充分就业转变;从关注就业指导、就业教育向就业与创业
并重、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并举转变。同时,就业单位必须与大学毕业生的学历匹配的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全民素质的提高,也要不断转变。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就业是迈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近年来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就业过程中,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是复杂的择业问题,而大学毕业生正由学生向社会进行角转换,心理发展不平衡、不稳定,还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难以客观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尤其是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不够深入,导致大学牛的就业心理出现了一些误区。因此,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关键。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摒弃旧观念,接受新观念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意味着大学生过剩。据统计,我国大学毕业生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仅有发达国家的1/8,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一些大学生T作时一门心思盯上大城市、大单位,甚至数千人竞争一个岗位,边远地区、基层单位虽急需人才却应者寥寥。因此,大学生就业难,固然有高校迅猛扩招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之间矛盾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一些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
养良好的心态,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一剂良药。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树立普通劳动者的观念
转变“精英”意识,树立普通劳动者观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但不少大学生依然抱有“天之骄子”的优越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应当有个好工作,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些家长更是希望孩子毕业后能抱上“金饭碗”,因此,工作时一味追求物质待遇,重地位、重名利,缺少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实际上不同丁作岗位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别,大学生也是社会阶层的普通成员,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选择工作;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脚踏实地从自身出发降低期望值
降低期望值,拓宽就业领域。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每个人能得到什么样的工作要受到自身条件客观因素的制约。有的大学生好高骛远,对自身期望值过高,盲目追求超出本身能力的热门岗位、高薪待遇,最终落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不仅要考虑“我想从事
什么”,更要考虑“我适合干什么,我能做什么”。确定符合实际的期望值。放宽视野,把目光从竞争激烈的热门岗位移开,更多从自身实际、发展空间考虑,会发现务实往往“海阔天空”。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认清个人能力,学会从工作中学习
有文凭不代表就一定有水平,有学历不一定有能力。大学毕业,只能说明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并不能说明一定就是人才。一定能够被社会接受。社会是大课堂,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要能够适应社会,把课本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还有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即使是毕业时到了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如果工作中好高骛远、自以为是,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吃老本,用不了多长时间,同样会被社会所淘汰;即使所从事的不是本专业的工作,只要埋下头来,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的同志学,同样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得到社会认可。因此,对大学毕业生来说,从事什么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充分利用8小时外的时间,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这才是成功择业乃至立业、展业的关键。
(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勇敢地迈出人生事业的第一步
大学生择业观
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次就业定终身”,造成大学毕业生择业时顾虑重重,生怕入错行误终生。如今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职业是可以变化的,就业是一个动态过程,大学生要以平常心对待第一次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心态。即使初次就业不理想,以后也可以重新择业。
我国目前的国情是人才供需整体失衡。社会就业竞争加剧。在整体就业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先就业后择业应该是智者的选择。大学生在求职时,都想一份称心如意的职业,选择一个满意的单位,但要想一步到位,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功的概率比较小。尤其是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对社会了解甚少,受专业限制以及社会工作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很难一次性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比较实际的办法还是先份工作做,然后再寻新的机会,分步到位。否则,就容易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毕竟先要有工作岗位才能锻炼能力,能力强了才能更好地发展事业。一个人参加工作,只是职业生涯的开始,并不表示他的一生只能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一生,随着人才市场的日趋完善,人才流动渠道逐步畅通无阻,就业以后如果再择业优点更多。所以,先就业后择业,是比较明智而又务实的选择。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就要“下基层”、“面向西部”、“自立创业”
(一)面向基层就业。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基层是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最大空间,可供大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也很广阔。一些大学生不愿下基层,一是怕吃苦,二是认为没有“前途”。近年来,国家对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西部就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学生在基层能得到多方面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更有发展的潜力,对个人成长是极为有益的。北京招聘的“大学生村官”就已在基层取得了很大成绩。
(二)变被动就业为自主创业。近几年自主创业成为就业新方向。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税收、贷款等多方面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拥有较高知识和技术,富有开阔精神,蕴涵着巨大创业潜能。自主创业,不仅能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更是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联盟才智的广阔舞台,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就业趋势。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是先就业再择业
就业与择业,孰先孰后,关键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因势利导,为我所用。比如,有的大学生学的是“热门”专业,他愿意也有可能在适合自己专业的诸多单位进行选择,先择业,后就业,这当然很好。有的大学生一时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且苦于生计原因,先份工作,积累经验,然后再图发展,这种“先就业,后择业”也不能说不好。
有的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降低门槛,到民营企业、私立学校工作,既人尽其才,学用结合,又能为企业、学校贡献智力,“既就业,又择业”,可谓两全其美。有的大学生为了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或继续深造,或到国外留学,为将来谋得高层次、高薪酬的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现在的“不择业,不就业”是为了将来有更多更好的择业就业机会。总之,择业、就业,可以说是大学生们一道无可回避的“课题”。但是孰先孰后,何时何地,孰是孰非,还是要立足现实,准确定位,量体裁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树立四海为家的观念
湖南省是教师教育高校较多的省份,这就要求教师教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必需走出本省才能更好地就业。在就业地域方面的南与北问题上,无论是千里冰封瑞雪飘飘的故园北国,还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水乡都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好去处。我们一定要树立四海为家的观念,哪有事业哪就是家。
1.就业地点上远与近的问题。我们必须摒弃一些如“父母在不远游”的陈旧观念,网络、可视电话的应用,现代化交通使地球变成村落,天堑变通途。特别是来自城乡的同学更应该兑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今天的你我不能再重复父母昨天的故事,过着“星星还是那个星星,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的生活。
2.工作体制上的公与私的问题。长三角、珠三角都是因为体制的改变而崛起,抓住现在,才有未来。某大学数学学院2008届大学毕业生刘微微,是个孤儿,她在就业过程中非常努力,成绩良好,在职业能力训练上很努力,进步很快。当时有两个单位看中她。一个是广东省陆丰市的东海中学(公立学校),另一个是广东佛山执信学校(私立九年一贯制贵族学校)。她选择了后者,理由是;第一,工作环境佛山好于陆丰;第二.工作待遇高于公立学校。这对于一个贫困生缓解生活压力来讲很重要;第三,她本人能够应对工作的挑战,私立学校管理严格,工作量及竞争力较大;第四,发展的机会大一些。
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自立自强,不再等、靠、要
在国外,年轻人满十八周岁就要在经济上独立。我们国家的一些大学生,父母供其完成学业,毕业后,一时不到称心的工作,就“漂”在校园或待在家里、经济上完全依赖父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4岁至30岁年轻人中有20%多还是依靠父母供养的“啃”老族。与国外的同龄人比较起来,他们应该感到惭愧。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先降低要求,份工作干起来,这一方面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增加了社会阅历,增强了实际工作能力;工作中,对自己的个性、能力、优缺点以及胜任什么工作,会逐渐有比较理智与成熟的看法,工作经历让人发现了自己的多个侧面。即使几年后从事其他职业,现在的工作经历也不是没有用处,隔行不隔理。
人类社会发展证明,先生存才能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生存。因此,要先考虑就业,然后再在条件成熟时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家在陕西的陆步轩是北京大学毕业生,他选择了街头卖肉的职业;四川大学生罗福欢选择了擦皮鞋的工作,从这两位大学生的就业观就可以看出,解决生存问题是人类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需求。积累经验、积累资金,寻合适的职业,是大学生最好的出路。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专项课题“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调查与体系构建研究”(XJK012BJC02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