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择业观对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启示
马克思择业观对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启示
作者:冷玉红
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23期
        摘 要:就业是当代大学生为国家事业贡献个人力量和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方式。但在择业过程中,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综合能力认识不清晰、理论知识脱离实践、择业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马克思《青年在选择择业时的考虑》一文对择业的定位和目标、影响择业的因素、如何择业做了相关的研究,对当代大学生认清自身、准方法、确定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择业困惑;马克思择业观;影响因素;择业目标
        一、引言
        首先,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持续增加,而就业岗位数量的增加赶不上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这种差距增加了大学生的就業压力,导致当代大学生陷入了迷茫的择业困境。其次,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趋于功利化,看重对短期物质利益的追求,忽视长期持续的发展,这无论是对大学生本人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再次,
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择业困惑也因而愈发严重。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的择业观,能为当下大学生的择业困境到出路,有效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顺利就业,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马克思择业观的主要内容
        (一)择业目标和定位
        马克思认为,动物是“安分地”遵循自然给它规定的活动范围,人是“不安分的”,人是要“考虑有其他范围存在”的。人的价值追求就是“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人存在的目标是“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择业就是使人类自身变得高尚的手段,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是“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
        (二)影响择业的因素
        1.虚荣心与幻想
        马克思认为,择业时“辉煌的光彩就会激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又很容易引起激动或我们
心目中的激动;谁要是为名利的恶魔所诱惑,他就不能保持理智,就会依照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指引给他的方向扑去”[1](P46)。当人的心智已经被名利和虚荣心填满的时候,他的一切行动服从于名利和虚荣心。过分的虚荣心会让人产生一种幻想,这种幻想会让人的思维停留在事物的表象,而看不清事物真正的本质。
        2.自身的体质与能力
        马克思认为,人的体质和能力是择业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我们的体质就往往极顽强地和我们作对,而它的权利是谁也不能忽视的。”[1](P47)如果大学生选择超越自身身体承受度的职业,那其肉体将承受巨大的痛苦,生活将充满“不幸的斗争”,“如果我们选了力不胜任的职业,我们就无法做好工作,不久我们就会自愧无能,承认自己于世无益”[1](P47)。可见,大学生应该选择与自身能力相符的职业。
        3.热情和社会关系
        “我们必须严肃考虑:所选定的职业是否真使我们激动。”[1](P46)马克思认为,大学生在择业时应该认清自己是否真正热爱这一份工作,因为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一份工作,往
后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在职业中实现自身价值。此外,大学生还应该考虑社会关系。“我们并不总是能选择我们自认为合适的那种职业的;我们在社会中的关系,早在我们能对它起一定影响以前就多少已经开始确定了。”[1](P47)可见,大学生不能随意地选择职业,要基于自身的现实情况和所处环境作选择。
        (三)如何择业
        1.认清自身的综合素养
        综合马克思择业观影响择业的因素可知,认清自身的综合素养是择业的首要步骤。认清自身的综合素养,包括虚荣心与幻想,自身的体质与能力,热情与社会关系。只有对自身的综合素养有一个清晰的估计和认定,才能顺利择业。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说:“有些职业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的研究,这些职业对还没有坚定的原则和巩固的、不可动摇的信念的年轻人来说,是极危险的。”[1](P48)没有进入生活本身(即实践),而只思考“抽象的真理”(即理论),这样是“危险”的。如果大学生的思
维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未曾达到实践层面,那么其作出的选择也是脱离实际的,不利于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3.树立实现人类幸福的择业目标
        马克思认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我完善。”[1](P49)这告诉我们,择业的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而只有实现人类的幸福,才能实现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1](P49)所以,大学生在择业前,应该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秉承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全人类的幸福为最终的择业目标。
        三、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困惑
        首先,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定位的困惑。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逐步以市场为导向,大学生就业越来越自主化,越来越“自由”。但由于大学生对自身综合能力缺乏清晰认知,不准自身定位,自主和“自由”的就业模式就增加了大学生择业的迷茫与困顿。
        其次,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不良现象。大学生一直都是在学校接受课本知识教育,在家里接受父母间接传授的经验,自身的实践经历较少,这容易让大学生忽视实践的作用,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习近平曾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南宋诗人陆游也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任何事情的思考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
        再次,择业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学生面临的选择与诱惑也越来越多。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大学生极易受一些错误信息的影响,变得内心浮躁、急功近利、缺乏奉献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在择业时过分看重物质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甚至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立。
        四、马克思择业观对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启示
        (一)对待自我:认清自身
        一方面,认清自身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应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正确择业价值观的引导下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目前,大学生普遍缺少对自我能力的正确认识,这导致其“高不成”“
低不就”。因此,青年学生在择业前认清自身的能力,对自身的综合素质有一个初步的判断显得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认清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才能和选择职业有极大的限制作用,大学生不能在没有考虑现实的情况下,盲目地选择职业,而应根据社会环境的现实状态、自身能力的现实状态、自身所处位置的现实状态、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态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由于对所处的社会环境缺乏认识,大学生容易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空想,而这不利于其正常择业。所以,大学生择业要基于当前的社会客观现实,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二)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青年一代脑海里的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前人经过实践所得的经验,是指导青年学生实践的方法论。但大学生不能长期停滞于对理论的纯粹思辨,因为纯粹的理论思辨并不能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也不利于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標准。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2](P138)因此,青年学生在择业时不能光从理论上去判断,还得结合实践去思考。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就成
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而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就会影响实践的正常进行,只有二者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发挥巨大功效。大学生在择业时,需要深入生活、了解现实状况,把理想与现实、思想与行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目标:为实现人类幸福而奋斗
        青年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应合理追求个人利益。“他的每一种本质活动和特性,他的每一种生活本能都会成为一种需要。”[3](P15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需求,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根据马克思的事物发展规律,事物量的增加必然会引起事物质的变化。一方面,过度追求利益就会迷失自我。大学生刚步入社会的时候缺乏社会经验,面对各种利益诱惑,容易陷入过度追逐利益、迷失本心的状态,甚至是伦理道德丧失、违法犯罪,这将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另一方面,过度追求物质利益会让人丧失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青年学生必须要学会艰苦奋斗,时刻保持艰苦奋斗之心。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战斗法宝。青年学生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择业前保持艰苦奋斗的心态。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心态,合理追求个人利益,才不会在择业时因利益而迷失本心。
        青年学生在择业时,应以社会利益为重。马克思择业观认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和谐统一的。“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1](P49)如果大学生只以实现个人的梦想或追求个人的利益为奋斗目标,那其收获和创造的幸福就是单一的、小众的;如果以社会利益为主,为社会、为人类的共同利益而奋斗,那其创造的幸福就是众多的。只有全人类的幸福得以实现,自身才能完满。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历史使命和社会重任,只有在择业时树立为实现人类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择业目标,才能有效推进社会进步。
        总之,大学生择业时应合理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起来考虑,以社会利益和人民利益为主,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
        五、结语
        职业选择本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理想的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择业让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定困惑。为了促进充分就业,实现自身的梦想,大学生在就业前必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百多年过去,马克思择业观对解答大学生的择业困惑仍然具有启示作用,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仍具有指导作用。大学生应该合理运用和发扬马克思的择业思
想,结合考虑择业认识、方法、目标,不忘初心,牢记自身的理想信念,这样才能寻到合适自身的职业,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大学生择业观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作者简介:冷玉红(1993—),女,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区域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