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择业就业观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毕业生分配实行“双向选择”,这一分配制度的改革,给大学生、高校甚至整个社会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带着这一问题,暑假期间我到四川大学进行了了解,根据校方问卷调查的结果,本文试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念上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调查结果的统计及分析
(一)关于毕业分配的形式
问题:“你愿意自主择业还是愿由国家分配?为什么?你对大学生由国家分配过渡到完全自主择业持何看法?”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国家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的改革举措持何态度。调查结果显示:
1、是否愿意自主择业或国家统一分配的问题
(1)51%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自主择业。具有代表性的回答是:“因为国家分配带有强迫性,自己不愿去的单位硬是要塞进去,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从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看,自主择业都是必由之路。它不仅能使一个大学生的愿望自由实现,而且更能充分体现个人的能力,更能到符合个人兴趣的单位,更能大胆、乐意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必须看到,这超过半数的学生所向往的“自主择业”是完全不受限制的自主择业,而不是有条件的自主择业。
(2)36%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实行以国家分配为后盾的自主择业,亦即先自主择业,在自己不到工作无法就业时,再由国家分配。一位被调查者的回答代表了这部分大学生的选择依据和心理:“在自主择业无望的情况下,服从国家分配。这样既可广泛择业,又无后顾之忧。”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女生明确表示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就业问题上歧女性的风气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
(3)10%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像过去那样由国家包分配。主要原因:“因为多数同学没有关系户可,公平竞争就业的条件尚未具备,而且单位需求人员不多,许多同学自己不到工作,有能力、学习好也不一定能到工作,还是由国家择优分配为好。
(4)3%的被调查者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
2、对分配政策变化的态度
大学生对由国家包分配向完全自主择业转化问题的认识上,80%以上的被调查者持理解或赞成的态度。持理解态度者大抵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在人才资源使用上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做法,因而对此予以肯定。对此持完全赞成态度者则予以积极评价,认为这不仅是国家的一项有远见的策略,而且对大学生本身也有积极作用,它促使大学生努力为适应环境需要加强自身综合能力培养。但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对此尚持保留态度,认为进行这种转变的社会环境尚不充分具备,过渡期太短,转变过急,社会与学生都难以适应。17%的被调查者对此持批评态度。他们主要是认为在中国现阶
段的国情下,根本无法实行公平竞争,那些没有后门可走的大学毕业生将难以到工作,更难以发挥才能,造成人才浪费。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并表现出更倾向于完全自主择业的趋势。建国以来的三四十年间,我国在城市人口的就业安置上,一直实行指令性安排政策,作为高层劳动者的大学生更是由国家统一分配。因而一个人一辈子是干同一种工作还是换别的工作,全凭“国家需要”决定。受过教育的人不必为工作操心,当然也没有什么选择的自由。大家对此早已习以为常,所谓“自主择业”一直被视为资本主义的产物,也向来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社会“腐朽”、劳动者工作无就业保障的“证据”之一。现在,这种观念正在发生质
大学生择业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接受了自主择业这一新事物,他们不再为能捧到一只“铁饭碗”而自豪,宁可自己去寻最适合自己但可能随时会摔破的饭碗。同时还表明:毕业分配制度的转变这个新事物,即使在最易接受新思想的大学生体中也不是被全盘接受的。旧的国家统分制度并非一无是处,目前的国情也确实难以形成真正公平竞争的自主择业。要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实行完全自主择业任重道远。
(二)关于具体择业
问题:“你希望从事何种职业?目前是否已有接收单位?你能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一问题吗?”
对“希望从事何种职业”?答案各种各样,综合起来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目标,如“对外贸易”、“教育事业”,“公司职员”、“教师”、“律师”、“行政部门”等等,此类应答者约占60%。另一类的求职意向比较笼统,多是“收入高,无风险的职业”、“能出成就的职业”、“符合自己兴趣的工作”、“自己喜欢的职业”之类,约占40%。只有不足10%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明确的接收单位。
“你能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一问题吗?”对此有63%的被调查者表示悲观,具代表性的有:“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单靠自己的力量谁都没有把握(即使他很优秀),我也一样没把握”;“很难单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成绩不是很突出;没有后台;用人单位对工科女生不欢迎。”37%的被调查者表示能解决。但其中一部分说明是在家人或社会关系的帮助下解决。这其实已不是“单靠自己的力量”了。
分析这一部分问卷内容,可以看到:一是专业对口与否已不再是当今大学毕业生们择业的主要条件。只有不足10%的大学生回答希望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一些被调查者的择业目标甚至有意避开所学专业,“高收入”成为最重要的择业条件,其次才是“无风险”、“合兴趣”之类。这种择业观值得深思。二是相当多的大学生择业标准不切实际,期望值太高。动辄就要求“高收入”而又“稳定,无风险”,甚至有的刚出校门就要求干“领导工作”,过于理想化。三是约有半数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这道关口面前茫然不知所措,缺乏自信心和应变能力,心理准备不足。
(三)在就业问题上的要求及对不良社会风气的看法
问题:“你希望国家和学校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能有什么举措?你如何看待那些学业不好却因有关系而能有好职业的同学?”
对第一个问题最强烈的要求是:希望取消用人方面的条条框框,打破各种不合理的限制,让人才真正按市场需要流动。同时还希望国家给予更多的信息和指导,制订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此外,许多学生还希望国家能杜绝社会上不正之风,实现公平竞争。
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少数学生学业不好却因有关系能谋求到好职业”等不公平现象,学生们表现出愤愤不平是很正常的,大约有40%的学生持此态度,他们或以简单的“鄙视”“深恶痛绝”之类评语表明态度,或加以剖析,“这是中国人事制度的悲哀!”“这是中国之所以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这种现象,国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一些学生对此态度较为冷静,“相信无人才者即使有好的单位也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关系帮他开了头,路还是要自己走”;“在市场经济还不规范和法制还不健全的今天,这种现象应该说是正常的。但我相信社会会大浪淘沙的”。然而,有比例不小(约占25%)的被调查者的反应却令人深思:他们公然对有这种“好运气”的人表示“祝贺”,表示对此很“羡慕”,希望这些有关系有后门的同学能“拉自己一把”。有的还特别加以说明:“学业不好并不意味着没有工作能力”;“能到关系就是一种能力”;“比尔·盖茨学业不好提前退学,却能成为世界首富”等等。
二、几点思考
(一)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心理素质亟待提高
处于新世纪的中国大学生,比他们的前辈有更多的机遇,也面临更多的挑战。今天,中国的
此以往,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而这一问题,仅靠学校是不够的,需要整个社会,尤其是党和政府的狠下决心共同努力,才可望收到成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