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大学生择业心理困境 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正视大学生择业心理困境 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大学生择业观【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直接参与生产劳动的人力需求相对减少,目前我国又正值求学高峰导致的就业高峰阶段,所以,人-职匹配结构呈现出一种非均衡的状态。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为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师生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从大学生择业心理困境入手,通过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客观原因,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旨在从低年级学生开始,逐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择业心理;人职匹配;择业期望值;职业生涯规划
招聘市场上,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众多大学生感叹无法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的同时,广大用人单位也是求贤若渴。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人难的现象表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价值取向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尤其在大学低年级学生中,这种盲目性就表现的尤为突出。低年级学生对于未来的自我择业方向、就业能力以及就业期望值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判断和设想,这种心理会导致部分学生在毕业季时出现就业难的问题。
1 当今大学生的择业心理
1.1 利益驱动的择业心理
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对职业的价值追求、定位以及评价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职业决策行为。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是一个比较难以衡量和改变的心理品质,男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趋于选择个人价值实现的职业,而女大学生追求社会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城市大学生更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农村大学生更追求社会价值的实现。现今大学生择业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利益的驱动,已经由过去的以社会服务为主的社会导向价值观转变为注重经济价值和个人发展为主的个体导向价值观,功利心更加明显。有调查表明,大学毕业生普遍希望到北上广和东南沿海等一线城市就业发展,对基层工作则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大学生有远大理想但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注重实现人生价值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1.2 自我认知偏差
部分学生择业期望值过高,自我估计过高,总希望能尽快到实现自我的舞台,经常在择业中存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想法。这都是对于自己的能力,也就是对个人能力和品质做出了不适当的评价。盲目追求过高的择业期望,只能使自己在就业中屡战屡败。因为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以及各个行业减员增效,使得就业机会的减少和就业难度的加大。这种心理易
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从而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1.3 择业焦虑
大学生在未完全认识自我和尚未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时,在择业方面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依赖心理、从众心理、自卑心理和焦虑心理。择业时的心理状态也是透视择业价值观冲突的有效观测指标。大学生在择业前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这反映了大学生择业观的不确定性,也折射出大学生缺少对自身兴趣和职业能力的客观判断,还有对自身与职业之间匹配性的评估和抉择。很多大学生不明确自己的择业方向和定位,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2 择业心理成因
面对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中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有其深刻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包括个人性格和兴趣因素,性格外向和内向的学生在择业和就业中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客观因素如社会经济环境、家庭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尚未完善的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易对大学生的就业心
理产生较大影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更多的学生就把经济利益和物质待遇放在首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高校应当加强毕业生在择业就业方面的心理辅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3 如何应对择业心理困难
对于克服大学生这些心理困难的策略主要依靠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正面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创业和向大学生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能力与实际技能,另外一些非智力因素如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意识也是很重要的考量。
3.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应对大学生择业困难应从心理上解决他们的困惑。首先,要从根本上调整就业期望值和择业观。尤其是降低学生的急功近利的心理,灌输他们脚踏实地、稳步发展的观念,消除浮躁的情绪,用长远眼光看待事物发展,尤其是个人职业的发展。应从入学之日起,就引导学生树立一个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改变部分学生所抱持的一次就业观。要充分重视
每一个就业机会,锻炼自我,发展自我,为今后选择更能实现自我的平台作打下基础和累积经验。
3.2 充分自我认识、正确自我定位
其次,设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一个人的择业期望值能否成功,主要在于择业期望值是否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因此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应该实事求是对自己的择业期望值有合理的分析。辅导员在日常的就业指导过程中,就应引导学生分清学生角和职业角的不同在于,前者要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工作中,并将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此外,大学生要学习调控情绪。在择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要学会控制情绪,自我激励。有部分同学在起初择业失败后就深受打击而失去信心,使他们陷入择业失败-消极情绪-再次择业的恶性循环。大学生要增强自身心理的耐受性,有预测性的择业,有计划性的就业。
4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自觉性、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4.1 明确就业方向、确立就业目标
有效改进大学生就业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自觉性。为数不多的大学生能
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清晰认识。研究表明,大约只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3-5年有职业规划。多数学生在毕业就业时只是被动地由招聘方进行选择,对自己的未来根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对于自己的未来还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大学生需从低年级开始就逐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而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强化相关就业能力的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注重自己在工作、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要尽早建构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树立有利于自己生存与发展并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职业观。要正视自己,要正确评价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适当的目标,使自己保持对职业的创造性张力和饱满的热情。
4.2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是长期的系统工作。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为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课程,但依然不能满足学生逐步增加的就业指导需求。这反映出一个现象就是:就业能力差意味着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高校的就业工作更应该从学生入学就开展,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学校应在低年级即开展成材教育指导;在大学二年级、三年级实施素质教育指导,大学四年级注重择业、就业技巧的指导,使毕业生能够尽快的适应社会和工作单位的需求,实现人和职位的匹配。
【参考文献】
[1]郭婧.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研究[J].前沿,20128):100-101.
[2]金怡,姚本先.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研究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3):232-238.
[3]金自如.唤醒大学生生涯意思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出国与就业,20117):52-5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