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1、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毕业生是就业的优势体,他们有思想、有知识,而且年轻,身体好,接受新生事物快。然而,由于这些年来大学的一再扩招,导致大学生从生源的质量、培养的水平都有所下降,一大批拥有“真毕业证、假能力”的学生走向社会。通过调查,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1)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很多毕业生对专业是一知半解,大部分还需要企业培训来完善和提高,而企业需要的是招之能用,而且是能够很好用的人才,因此,造成有“中间差”的局面。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2)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很多毕业生的能力停留在书本上、思想上,真正要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行。(3)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
2、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另一方面。(1)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人为地造成就业难。(2)没有清晰
的职业生涯规划。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没有自己职业目标和规划。据一项调显示,在“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吗”一题中51.4%的人对此“只存在模糊的想法和原望。”17.0%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27.6%的人有3~5年的职业规划。学生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能力、素质又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都是茫然无知,走一步算一步。
3、乏创业意识。传统的就业择业观制约了大学生成功就业,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等”、。“要”等思想,缺乏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意识在面对当今市场巨大的创业平台,高校毕业生宁愿成为现有就业市场廉价的替代者与竞争者,也不愿意实现对自我的突破,不愿意走上创业之路。
4、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人才供需严重失衡。由于就业环境的变化,许多大学盲甘追逐热门专业.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如国际贸易热、保险热、会计热,一直热到专业的产出与需求不成比例,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例如:1997年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全国高校在校生共有590万,1032所普通高校中有488所设置会计专业,读此专业的在校生达58万之多.也就足说,每10名在校生中就有1名是学会计专业的。这使得原本比较容易到工作的会计专业
毕业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相反一些不属于热门但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
二、社会原因
1.就业制度改革滞后
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对滞后,使得就业制度的改革步履艰难。人事部对毕业生就业申请报批于续的要求过于繁杂,造成用人单位缺乏实际的用人自主权。对需要接收的毕业生仍依照一人一报批的手续.对于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而言.甚争没有审批进人指标的渠道,以上情况使得毕业生的户籍、编制、档案等管理都没有根本性改变。除此之外,这种审批程序和过多的人事管理体制还造成就业工作中的“走后门”现象成风。有些单位当年的进人指标连照顾关系都不够用。一些就业工作邸门问的职责不清、权利交叉等矛盾,都成为推进就业制度改革的绊脚石。
2、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2000万(2010年大学生63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城镇人口和新增劳动力10
00万)。以我国每年经济增长10%算,每一个经济增长1%带来80~100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有近1000万人失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3、从社会“大环境”来看,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状况。导致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处于两难”境遇:一边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及乡镇长期招收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
    4、国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带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我国一直以充沛、优质的劳动力市场获得世界众多企业的青眯,很多企业纷纷来我国投资办厂,因此中国成了世界的制造大国,加工中心。这些企业多是一些“三来一补”的企业,他们研发、营销、品牌都设在中国,提供的是低附加值,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这些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需要的也是大量的基础人力、一线员工、操作工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人员结构的改变,这些企业提供的岗位、薪酬待遇已经没有足够的吸引
力。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企业的用工、薪酬待遇等方面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这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大学生择业观  5、 片面的“人才观”带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在我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思想相当严重,造成广大毕业生想往大机关、大事业单位、国企等一些好的单位挤、都想往大都市里走。一些偏远的、艰苦的、小的单位、行业没有人愿意去,造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方面是有业不就,另一方面又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每一个单位、企业,他们的人员结构都是呈金字塔型,他们分别由基础人力、基本人才、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决策者组成,越到上层,人员需求越少。如果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想要往上走,需求量小竞争性大,那就业的压力也就相当大。我国的毛入学率已超过22%,已经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的教育阶段,大学教育更多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如果就业观还停留在精英教育的思想上,认为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栋梁之才,要在社会上谋求最好的职位,那就业也就相当困难了。
   
三、教育原因
1、高校的教育、管理质量不过关,造成培养学生就业难。我们国家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这一个阶段。大学的建设表现在学生数量的膨胀上,而真正的大学内涵建设一下子跟不上,教学、管理水平距大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造成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关。这些学生虽有大学毕业生之名,但没有大学毕业生之实。
2、从高校专业设置方面看,明显存在专业设置与市场经济需求脱节的问题。一是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普遍雷同,特弱化,不能及时、灵活地反映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二是由于就业环境的变化,许多学校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专业设置不规范,致使专业趋同现象严重;三是高校缺乏市场经济观念,毕业生质量不过硬,不受用人单位欢迎:四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投入不够,影响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3、大学教育不够健全。大学生有没有受到健全的教育有待商榷。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大学教育注莺科学理论的教育,忽视了素质方面的教育,特别是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健全的教育要求大学教育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不是颁发了学位证以后和毕业证就一了百了了,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培养的人才要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这个有赖于我们要转换思想。在大学里实行尽量健全的教育.不仅是科学文化的传授,更多是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
4、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大学生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嘲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四、用人单位的影响
l、部分用人单位缺乏公正、公开、科学的择人机制,不能做到任人唯贤和优才优用。
社会就业环境相对不公平造成就业难。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正在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如公务员凡进必考,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但靠关系就业,灰就业等现象还确实存在,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垄断企业,大型的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这一现象还相当严重,还有户籍因素等等,这给一部分没有优质资源的大学毕业生,造成不好的负面影响,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2、部分用人单位对引进人才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些用人单位不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做好人才储备工作,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引进毕业生。
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置换冗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