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奥运故事讲述
作者:冷鲜花
来源:《商周刊》2012年第17期
作者:冷鲜花
来源:《商周刊》2012年第17期
奥运会是一个讲述国家故事的机会:通过奥运会你有机会讲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等等,有机会向人们讲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们将去向何处。
相邻的两届奥运会想不被拿来做比较都难。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就是如此。
而奥运开幕式是一届奥运会的重要代言,历来被当作奥运会的重头戏,是一个展示奥运举办城市文化的绝佳时机。
四年前与家人守在电视机前,如观赏某种盛大仪式般虔诚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大致可以用“震撼”中国与英国的时差二字来形容,震撼于气势恢宏的张艺谋式的大手笔制作,那运用到极致的焰火以及灯光艺术,将北京奥运会渲染得美轮美奂;印象深刻的还有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绚美诠释。
因为时差的原因,并没有观看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直播,重播时看到贝克汉姆玉树临风地
驾着游艇送来火炬,感觉真是美极了。当英国著名演员斯巴尔扮演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现身大本钟,高声朗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揭开闭幕式的序幕,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女子组合辣妹重新聚集在一起演出,以国际名模凯特·摩斯为首的模特队伍走上绚丽的英伦舞台……英国精神、时尚流行文化与传统交融,有人说在伦敦奥运会闭幕式激情狂欢的背后,是英国半个世纪来影响力遍及全球的流行文化。
一场奥运会所展示的远非体育一项内容。正如英国BBC总裁马克·汤普森所说,奥运会是一个讲述国家故事的机会:通过奥运会你有机会讲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等等,有机会向人们讲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们将去向何处。而这的确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一项对创新巨大的挑战,因为要将一个国家浓缩在极短时间内进行讲述。
伦敦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推出的奥运特别节目“静观英伦”,令人耳目一新。这个人物专访系列,专访了英国文化和社会领域内七位知名人士,包括伦敦奥运大使贝克汉姆、戴安娜王妃弟弟斯宾塞伯爵、英国广播公司总裁马克·汤普森、剑桥大学校长博里塞维奇爵士、“达人秀”小女孩宾菲尔德、残奥运动员坦妮·汤普森、草地音乐节教父伊维斯,从社会的不同阶层讲述了一个原汁原味的“英国”。
76岁的伊维斯,作为一个地道的英国农夫,他养着几百头奶牛,年收入百万英镑,令人惊异的是他还号称英国草地音乐节教父,他在过去四十年里办了三十届世界上最大的户外音乐节,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巨星和十几万观众在他的奶牛饲养草地上享受啤酒、音乐和阳光。伊维斯说他是那种实实在在的、拥有真正价值观的人,这是商人所不具备的,这就是他作为一个农夫却能成功举办草地音乐节的秘诀所在。
七岁的“达人秀”小女孩宾菲尔德是一个十足动物保护者,她非常热爱动物,七岁的她已经是一个旗帜鲜明的素食主义者。她说她可以为了动物去做任何努力,并说她的力量、信心和激情来自她对动物的爱。
每一个普通人都是一个国家文化独特又富有共性的生动载体。遥远的素未谋面的伦敦因他们而让人觉得亲切又富有魅力。
开幕式的绚丽与金牌的辉煌总是一届奥运会最耀眼的光彩所在。本届奥运会,中国以金牌总数第二名的成绩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竞技体育实力。所有的奥运金牌获得者无疑都该获得全世界的尊敬,但却也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奥运金牌获得者再次被质疑服用兴奋剂,有媒体指出中国选手拿金牌的数量和受尊重程度并不成正比,因为“
看到中国运动员夺得金牌,打破世界纪录,部分外国媒体的第一反应还是兴奋剂。”看来赢得比赛并不意味着赢得信任与尊重。其实我们在质问外媒“你们心理就不能阳光一点吗?”之余,更应该思考,为什么我们的运动员靠汗水和努力明明白白赢了比赛却没有赢得应有的信任与尊重?
就在八月初,余秋雨先生应本刊邀请在青岛发表了一场题为“黄河文明与蓝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的主题演讲,演讲中余秋雨表达了对类似问题的思考,他说作为一个文化人应该思考,为什么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现在全世界对德国品质却备加信任?为什么中国在近代史上是受害者,中国人民善良友好却常常不被信任?原因是否就在于我们总是板着脸讲话,我们的软实力,我们的文化没有显现出应有的魅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