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焦虑论文
大学生就业焦虑及其策略
摘要文科生就业: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焦虑。本文旨在心理学方面分析大学生产生就业焦虑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从多方面共同努力, 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就业焦虑的定义:
关于“就业焦虑”这一说法,目前国内尚不统一,有些文章中用“就业焦虑”一词来表示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的焦虑情绪,而另外一些文章则用“择业焦虑”一词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在本文中,将之统一为“就业焦虑”。
就业焦虑:大学生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择业时,对可能出现的无法实现最初就业目标,甚至无法就业的情况所产生的焦虑、紧张、恐惧等焦躁不安的消极情绪,并引起相应认知,生理和行为上的不良变化。(参考文献:任化娟.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与职业困难特点及关系.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10.5 )
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现状
综观已有的文献发现,研究者们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从中揭示出许多有意义的结论,这对于我们分析和把握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特点和规律提供了有价值的证据,对情绪理论的建构和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有关就业焦虑的研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并且从描述性研究逐步过渡到
实证性的研究。
在大学生就业焦虑的性别差异上 已有的研究所得的结果不一致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焦虑水平不存在着性别差异(汤福球等.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现状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58-59.,有的学者认为女生的焦虑程度高于男生(熊忠东等.大学生就业焦虑对策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2):196-198.)(肖凌燕,邹泓.大学生特质焦虑:结构及其特点[J.心理发展教育,2000,(4):44-50.目前,许多人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即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从总体上看, 女大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比男大学生多许多。有些单位宁可要一个成绩平平的男大学生, 也不愿接受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大学生。究其原因, 一是由于女大学生毕业后从恋爱到结婚生子, 要消耗大量精力, 占去很多时间, 客观上影响了工作, 被认为是单位的负担; 二是由于女性的性别角, 用人单位怀疑女
大学生胜任某些重要工作的能力。另外还与女大学生自身的性别角观念有关。有些女大学生在性别上有较强的自卑感, 对自己能力评价过低,自信心不足, 不敢勇敢地面对用人单位的挑选, 从而失去了一些表现自我、推销自我的机会, 导致抑郁、焦虑情绪的出现, 有些甚至极为严重。(王红瑞.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山东省青年管理学院报,20025
就业焦虑存在专业差异。
常保瑞,方建东采用张晓琴编制的“就业焦虑量表”,汪向东编制的“自我和调查量表”,訾非编制的“消极完美主义问卷”以贵州省三所高校一至三年纪的专科生为调查对象,并分别测量被试就业焦虑程度,心理健康状况,消极完美主义倾向。调查发现,文科生焦虑程度高于理科生。(常保瑞,方建东.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的调查与分析.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张晓琴及康文艳在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在专业类别上没有差异。(张玉柱,陈中永.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的初步编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8 555557.)
就业焦虑水平存在院校差异
任华娟(2010)等人编制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问卷,问卷通过文献分析,深入访谈及开放
调查编制了18个项目的预试问卷。首先选取了河南开封、郑州、洛阳三地部分高校2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预测。随后对河南大学、郑州大学、郑州师专、河南财经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等河南省部分高校在校应届大学毕业生施测。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共删除2个题目,剩余16个题目和1个测谎题。这16个题目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就业焦虑的主观感受维度、就业焦虑的生理维度、就业焦虑的行为维度,采用4级记分从 l 4 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有点符合、多数符合、很符合。分数越高表明被试的就业焦虑状况越严重。调查发现学校对就业焦虑有极显著的影响。这与张艺玲(2008){张艺玲.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及统计技术.福建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08}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而熊忠东则根据经验认为处于中间层次的院校学生的焦虑程度高于重点院校和专科学校学生。笔者认同前者的意见 因为这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实证性研究之一
在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城乡差异上
在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城乡差异上,肖凌燕、邹泓利用调查发现农村学生的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学生。(肖凌燕 邹泓.大学生特质焦虑 结构及其特点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4 4450.)封子奇、刘钊(2009)的研究表明,乡村生源的学生较大城市生源的学生更多
地感受到职业决策困难。[86]封子奇,刘钊.经济危机形势下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对策.河北学刊. 2009,29(4):219-222.王鹏飞(2008)的研究认为“不同生源的大学生在缺乏信息、观念冲突维度及总分上的得分差异显著”。(王鹏飞.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其应对方式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而张晓琴的问卷调查却发现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总分在生源上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康文艳的调查也显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面对择业的焦虑程度没有显著差异。陈宝红(2009)采用杜睿、龙立荣开发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量表》研究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状况,发现在不同家庭来源上无显著差异。]陈宝红.高职学生专业承诺、职业自我效能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任华娟(2010)认为在外部冲突维度上,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较城市的大学毕业生有更多的困难,但是差异并不显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