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每课知识重点整理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1 北京的春节
1.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的风俗习惯。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里,寓意着福到了。北京人贴春联也有讲究的,一般百姓家贴红春联,北京人喜欢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庙会是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
2.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3.记住字音旬xún熬áo 蒜suàn 醋cù饺jiǎo 翡fěi 拌bàn 榛zhēn 栗lì
饯jiàn 鞭biān 掺chān 骡luó娴xián
4.会写词语米醋饺子杂拌擦黑眨眼正月通宵元旦燃放亲戚小贩摆摊轿车骆驼水浒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截然不同日夜不绝万不得已张灯结彩
5.四字解释零七八碎:形容又零碎又乱。
万象更新: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一番新气象。
日夜不绝:白天黑夜不间断。
万不得已:表示实在没有办法。
灯火通宵:整个晚上都亮着灯。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喜庆的景象。
6.课文以时间为经线,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的,条理很清楚。
7.课文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到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了除夕夜,正月初一以及元宵节的情景,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8.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老规矩”说明这是流传下来的习俗。“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体会到北京的春节开始得早。引
用“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俗语说明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北京的春节也就是从最冷的时候开始的。
9.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也说明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10.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味、、声”三个角度体会到除夕真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这是“味”;“红红的对联、各的年画、灯火通宵”这是
“”;“鞭炮声日夜不绝”这是“声”。老舍从香味到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从人们活动的角度也可以体会到除夕热闹。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11.对“除夕吃团圆饭”你又有什么体会?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包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12.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包含有两重的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13.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截然不同是“完全不相同的意思。”表现在除夕,街上挤满了人,非常热闹;元旦全城都在休息,非常安静。这里一“闹”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4.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元旦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15.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读着这段话,我们从“处处、整条大街、几百盏”体会到灯的数量多,从“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体会到灯的种类也很多,从而让我们体会到元宵热闹、美好的情景。
16.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一句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处处张灯结彩,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买各种花炮燃放,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有看的,有玩的,有吃的,怎能不美好
快乐呢?总结上文,揭示这几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流露出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
17.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18. 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19.北京的春节是从腊月初旬就开始的,到正月十九结束,北京的春节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美好快乐
20.课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描绘了一
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之情。
2 腊八粥
1.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中国有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到了清朝,这种习俗更是盛行。
2.作者沈从文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他创作丰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主要作品:《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石子船》等。
3.记住字音唾tuò沫嘟囔nāng 孥nú孥肿zhǒng 胀搁gē多了黄焖mèn鸡呃è
4.会写词语甜腻板栗咽下大匙塞灌搅和浓稠熬粥深褐染缸脏水筷子糊涂猜想解释粉碎可靠外套腊肉
5.词语解释碗盏:碗。搅和:混合,掺杂。
孥孥:儿子。益发:越发,更加。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6.课文围绕“腊八粥”这条线索,作者为我们讲述了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故事。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故事情节可以概括为:爱粥、等粥、喝粥。
守岁什么意思7.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运用排比的写法,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说明腊八粥深受人们喜爱。
8.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作者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腊八粥的食料很多。
9.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写出腊八粥非常香,人们对腊八粥非常喜爱。
10.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八儿的兴奋样儿。
11.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神态描写八儿一心急着吃腊八粥,可是妈妈却说要等到夜里才能吃,听到这么松劲的话,八儿急红了眼。表现了八儿迫不及待的心情。
12.“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这是语言和神态描写,“要哭的样子”显然是八儿故意做给妈妈看的。一个“那”字,生动地写出了八儿为了早些吃到腊八粥而撒谎的馋样儿,天真可爱又有一点狡黠,颇有童趣,真让人忍俊不禁。
13.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这是反问句,加强了
语气,强调八儿对腊八粥虽然望眼欲穿,但也无可奈何,只能苦苦等待。
14.“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这是对八儿的语言描写,八儿这个连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小孩子,借口“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竟然要跟妈妈一样都吃三碗”,在得到妈妈同意后,得寸进尺想吃得更多。从中感受到八儿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想吃腊八粥的想法极其
强烈。
15.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八儿猜想栗子稀烂,饭豆肿胀,花生仁儿面面的,枣子大了三四倍,糖放多了会起锅巴。这种种美妙的猜想,反映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向往,进一步突出了他想快点喝到腊八粥的迫切心理。
16.“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八儿由于个子矮看不到锅中的粥,对腊八粥有许多美妙的猜测,现在妈妈把自己抱起来,终于看见了。禁不住发出一声惊呼。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17.“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八儿为什么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这里是对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前面写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想象,现在看到粥的颜却是黑的,不由得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心里有些许失望。
18.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把八儿吃饱的肚子比作“一面小鼓”说明八儿一碗接一碗吃粥,把肚子撑的像一面小鼓,生动地刻画出八儿吃饱了腊八粥之后十分满足的情态。
19.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半碗陈腊肉”都吃不下去了,说明粥的美味胜过陈腊肉,“也”字强调大人小孩都吃得饱饱的,再吃不下任何食物了。文中写八儿一家吃粥的场面采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方法。作用是从侧面烘托出腊八粥的香甜、好喝。
20.课文等粥和喝粥这两件事情,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粥这件事详写,喝粥这件事略写。详写等粥,略写喝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可以充分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更能突出文章中心。
2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等腊八粥”和“喝腊八粥”两件事,其中重点描写了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展现了一幅纯朴、和睦、温馨的家庭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对传统习俗、百姓生活的热爱,对家庭亲情的眷恋。文章语言平易浅白、简练流畅、极富生活气息;向我们展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浓厚的
民族情怀、浓烈的中国味道。
3 古诗三首寒食
1.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斗鸡等风俗。
2.作者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同题仙游观》等。
3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指春天的京城。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句
意:春天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御花园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5.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
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五侯家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句意: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6.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 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7. 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 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增强肯定的语气,有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
8.春城无处不飞花“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不说“ 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可以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在于一个“飞”字。
9.《寒食》这首诗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
散等景。
10.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正忙着传蜡烛。表达人们对权贵的不满、轻蔑。
3 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
1.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是文人仿照乐府诗而创作的。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所编,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为标题。它的艺术成就很高,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2.记住字音迢迢tiáo 牵牛星纤xiān纤擢zhuó素手札zhá札弄机杼zhù脉mò脉不得语
3.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遥远的样子。牵牛星: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皎皎:明亮的样子。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河汉,即银河。诗意: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开篇先写织女隔着银河怅望对岸的牛
郎,“迢迢”是她心里的感觉。第二句正面写织女,既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为后文的“清且浅”做了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的娇美姿态。
5.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擢:伸出,抽出。素:白皙的。札札:象声词,机织声。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