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摘要:通过对一个地域语言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地域文明下所隐藏着的传统观念,社会伦常和基本的道德观念等内容。性别歧视就是在语言中常见的一种文化表征。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内容虽然是有历史的、传统的原因所造成的,但是在现代男女平等观念下,应该积极寻求变革。如果依旧固守传统语言习惯中的性别歧视,这必然是不利于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的发展和实现的。如果这种语言氛围下的性别歧视不能有效的得到化解和注意,那么纵然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内推行的男女平等运动,最终都会败给从小所接收到的语言文字的影响。因此需要努力营造出对女性尊重,以及男女平等的语言文字使用习惯。
  关键词:汉语言 性别 歧视 影响 改进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经过千百年来的使用和演变,语言也成为了一个文明的载体。“一般认为,语言是属于文化的,或者可以认为语言是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组合体, 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然而语言有其特殊性,它在结构上清晰地表达出文化上的定点,它提供了决定说话者概念世界的分类系统。” [1]通过对一个地域语言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地域文明下所隐藏着的传统观念,社会伦常和基本的道德观念等内容。性别歧视就是在语言
中常见的一种文化表征。
  一、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表现存的部首是什么
  在汉语言中性别歧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首先,在语言的使用上偏向于男性语言的指征。从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来看,男女是平等的,那么指征男女两性的词汇应该在同等场合,同样情况下来使用。但是在汉语言中,很多时候体性的称谓是以男性词汇来表述,而较少的用女性词汇来表征体。比如表达第三人意思的有“他”与“她”两个词,但是日常语言使用中,表达不特定第三方的时候,我们通常会使用“他们”来指征。这种现象显然是将男性主导了社会的普遍多数。其次,语言使用习惯上较多的存在贬低女性的现象。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应该不带有感情彩的。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历史文化的原因导致了再汉语言中存在较多以女性词汇为主的贬义词,具体来讲比如娘们儿、、祸水、泼妇、悍妇、母老虎、孀妇等等。再次,语言使用的汉字存在以女字部首的贬义汉字。以女字旁构成的汉字中有很多贬义之词:妖、奴、奸、婪、妄、妒、嫉、婊、娼、妓等等。这些汉字的形成有着历史的原因,但是在现代男女平等型的社会中,这类汉字都表达着严重的性别歧视。
  二、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成因
  (一)社会发展的原因
  在中国传统的思维下是“女人是祸水”、“最毒妇人心”,印度则将女人归类为最低等的“首陀罗”,并认为:有罪者死后被投胎为女人;希伯莱人认为:女人是万恶之源,地狱之门;希腊教会否认:女人有灵魂。在人类历史中似乎除了中国母系氏族社会中女人有过高于男人的权利和政治地位外,似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段历史时期女人都遭受着非人的待遇和虐待。在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及其底下。以小农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家庭生产活动主要以男性的劳动为主要支撑。因此在传统观念下存在“多子多福”的观念。多子多福也就表达了家庭中男性成员较多则对家庭生产有着积极的帮助。在这种社会经济条件下,男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导力量,而女性则负责家庭的基本生活。自秦至清的两千余年间,男女、夫妇都是按照彼此“有别”的模式存在和相处的。在这一期间,女子的性别角则是以女或妇为基本角,持续活动于家庭生活的狭小圈子内,从事着生儿育女和取悦男子的工作,以及担任家庭副业的从业者(“女织”),并以家庭生活中配角的角定位出现。在这样一种社会分工下,很容易形成男尊女卑的社会格局,从而最终形成了男权社会。在男权社会中,话语权是以男性为主导的,这样不知不觉之中语言文字中就会透露着以男性为主导的特点。而女性不知不觉就在语言文字中被矮化。
  (二)历史文化的原因
  前文已经提及,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角度的情况下,社会最终演变成了一个男性为主导的等级社会。在这种等级社会中,男性把握着社会文化的话语权。男性从事着社会的文化活动。男子性别角的基本内涵,是在君臣、父子、兄弟和丈夫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出士大夫或匹夫、君子或小人、文人或粗人等活动于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众多社会角。那么文化的发展,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也习惯性的产生了男尊女卑的定式思维。虽然历史上不缺乏女性文人骚客,不缺乏女性的政治家,但这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还是屈指可数的。因此在古代的诗歌中也常常产生了性别的歧视,这最终也影响到了语言文字中的性别歧视。在传统的一些诗词中,只是这些词作中男人才是观赏者,是主体。客体,只能被动地被主体评判。观赏者则无所谓好坏,其功能只是对被观赏者进行褒贬、判断、评定乃至玩弄。好似“女”性天生就是“娱”人的一般。无“女”便无乐了。在这有意无意流传下来的语言歧视面前,我们虽然已意识到它的某些不合理性,却也无法抛弃一种既成的语言符号系统了,还要遵从它的规则、规定,字不能不这样写,词不能不这样用。
  三、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影响
  (一)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不利于语言文字的发展
  语言文字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等级社会,由于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语文文字中存在较多的性别歧视内容。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不断的走向平等,开放和文明的状态。语言文字中的性别歧视显然是与这一发展的方向不协调的。女性在现代生活中作为语言文字使用的重要体,在使用语言文字中反而作为被歧视的一类主体。这显然对女性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利于语言文字的发展的。
  (二)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不利于现代社会的男女平等
  在传统的语言使用中,这其中的父权(男性)中心文化被强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将女性定位在生殖工具的地位上,她们存在的目的就是给男人带来性快乐、为他们传宗接代。这是男权传统下的社会普遍道德规范,这种社会规范已经构成了一种自我蒙昧和社会蒙昧,“妇女”天职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存在。说到底,无疑是对女性的歧视。目前来讲,在高端领域,尤其是科学、经济等等领域,女性的平均成就明显是低于男性的,但是目前一般认为,男女在智商上的差别非常小,那么于是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女性受到了歧视。之所以会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传统观念以及语言氛围下的影响。女性被
定位在家庭的角,女性摆脱男性的话语体系,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近代以来,经过女权主义者的不懈抗争,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同等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男女平等也已经成了社会的主流观念。在这种主流观念下,如果依旧固守传统语言习惯中的性别歧视,这必然是不利于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的发展和实现的。如果这种语言氛围下的性别歧视不能有效的得到化解和注意,那么纵然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内推行的男女平等运动,最终都会败给从小所接收到的语言文字的影响。
  四、结语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从某种程度上讲,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文明时间。因为语言的存在使得人类不同落之间具有了沟通和联系的可能。从而告别了通过表情,动作和语气等手段的沟通。语言对于人类的文明的加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不仅仅是男女在政治、文化、权力乃至人格等方面不平等的表现,它还深刻影响着教育、人的性格、思想观念、社会价值观念、人类和谐发展等诸多方面。”[2]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内容虽然是有历史的、传统的原因所造成的,但是在现代男女平等观念下,应该积极寻求变革。努力营造出对女性尊重,以及男女平等的语言文字使用习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