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六国论原文及翻译
高中六国论原文及翻译
苏洵(1009—1066年),北宋著名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相传二十七岁时才发愤为学,应
进士和茂才异等考试皆未中。于是愤而自焚平日所著文章,再度闭
门潜心读书,终于博通六艺及诸子百家著作,撰写文章下笔顷时数
千言。嘉祐间,得当时名盛一时的翰林学士欧阳修推誉,以文章著
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后与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后不久去世。他主张抵抗辽的攻掠,
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政治特权有所不满。为文擅长策论,语言明畅,笔力雄健,奔腾驰骋,纵横捭阖,老辣犀利,很有战国纵横家
笔意。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有《嘉祐集》行世。
作者: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①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
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
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
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
强弱胜负已判②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③”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④继五国迁(31)灭,何哉?与⑤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⑥丧,齐亦不免⑦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
土,义⑧不赂秦。是故(32)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33)速⑨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⑩,李牧连却之⑾。洎⑿牧以谗⒀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⒁尽之际,可谓智力⒂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⒃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⒄,当(tǎng)(34)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⒅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⒆秦之心礼⒇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21)也。悲夫!有如此之势(22),而(23)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24)。为(25)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26)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27)秦,而犹有可以(28)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29)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0),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文言文翻译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
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
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
负就已经决定了。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
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
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
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
秦国为什么会灭亡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
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
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
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
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
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
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
那么,我恐怕秦国人饭也不能咽下去。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
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
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1。兵:兵器
2。善:好。
3。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
求和。
4。道:原因
5。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下句的“曰”是对该设问的回答。
6。率:都,皆。
7。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
8。完:保全。
9。以攻取:用攻战(的办法)而夺取。
10。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11。其实:它的实际数目。
12。所大欲:所最想要的(东西),大,最。
13。厥先祖父:泛指他们的.先人祖辈,指列国的先公先王。厥,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祖辈与父辈。
14。暴(pù)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意思是冒着霜露。和下文的斩荆棘,已有尺寸之地,都是形容创业的艰苦。
15。视:对待
16。举以予人: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实际是举之以予人,省略了之,代土地。
17。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8。厌:同“餍”,满足。
19。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诸侯)送给秦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也越厉害。奉,奉送。弥、愈,都是“更加”的意思。繁,多。
20。判:决定。
21。至于:以至于。
22。颠覆:灭亡。
23。理固宜然:(按照)道理本来就应该这样。
24。“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事,侍奉。
25。此言得之:这话对了。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说的道理。
26。终:最后。
27。继:跟着。
28。迁灭:灭亡。古代灭人国家,同时迁其国宝、重器,故说“迁灭”。
29。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嬴,秦王族的姓,此借指秦国。
30。既:连词,既然
31。免:幸免。
32。始有远略: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这句中的“始”与下文“至丹”的“至”,“洎牧”的“洎”,“用武而不终”的“不终”,
互相呼应。
33。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34。斯:这。
35。始:才。
36。速:招致。
37。再:两次。
38。却:使……退却。
39。洎(jì):及,等到。
40。以:因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