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一、 课外阅读。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洼里,坡岗上,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用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五月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小朋友只要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美滋滋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爱吃咸的,就浇上酱油、蒜泥、陈醋;爱吃甜的,就撒上炒好的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塑料袋蒸过晒干的槐花,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格外漂亮,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槐乡的小伙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的,香喷喷的……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1.给短文写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2.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
大大咧咧
3.请用“ ”画出描写槐花香的有关句子。
4.你怎样理解文中两次出现“五月,洋槐开花了”?( )
A.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第二次作者带着伤心的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B.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第二次作者带着兴奋的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来到了五月的槐乡,看着满树的槐花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课内精彩语段,完成练习。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片段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1.“哄堂大笑”中“哄”的读音是_______,它的另外两个读音分别是_______、_______,可分别组词为_______、_______。
沟水汩汩的意思是什么2.“终于”一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画出描写鹅追赶“我”的动词。
4.第2自然段中,“我”的心情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记不起来是怎么演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三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提升。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
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千米,就来到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xiāo),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的石块彩斑斓(lán)。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作“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善于奔跑的羚(línɡ)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就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jū)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jǔ)嚼鲜嫩的竹叶。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1.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3.填空。
(1)文章第3自然段依次介绍了九寨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观,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原始的自然风光图。
(2)第4自然段写的是九寨沟的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2自然段与第5自然段的关系是( )。
A.前因后果 B.前后照应
5.作者在感受九寨沟的美景时,不仅用眼睛看,还用心来想象。请一边想象第4自然段中作者所描绘的与动物有关的四幅画面,一边给这几幅画取名。
①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
6.九寨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外阅读。
特殊的点名
刺耳的铃声急骤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下课了!”
然而,同学们睁着大大的眼睛,目光聚集在他们敬爱的老师身上,谁也没有动。四年前,他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踏进校园,转眼就要毕业了。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面对讲台上这位慈父般的老人,这位才华横溢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他们是多么想把时光留住片刻,和老教授多待一刻呀!怅然之中,他们每个人还意识到,只要这个班集体一解散,就意味着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以相聚了。
马教授望着自己的学生们,喉结动了动,他很想再次宣布“同学们,下课了”,但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来。教室里一片寂静。
这时,班长站了起来,红着眼圈说:“老师,您给我们点个名吧!”
沉默打破了。同学们终于到了一个释放点,渴盼地望着老师说:“对!老师,您就再给我们点一次名吧!”
马教授愣怔了半晌,深情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捧起了花名册。同学们立即调整坐姿,端端正正坐好,静神凝望着老师。
“现在开始点名!”马教授清了清嗓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肖石、温天立、张颖……”他大声呼点着。四十五位同学相继站起来又端正坐下。
“马国政!”
“?”同学们蒙了。
“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经响亮地回答了自己。
掌声立即掀起,同学们眼里噙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1.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和(______)两种描写方法。
A语言描写 B场面描写 C动作描写 D.景物描写
2.下课了,为什么同学们“谁也没有动”?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最后一自然段中,为什么“同学们眼里噙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马教授“捧起花名册”中的“捧”改成“拿”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教授为什么要点出自己的名字?从这里你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理解。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有骤雨,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