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力弹性系数的几点看法
自2012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放缓、结构不断调整、动力接续转换,用电需求增速变化超出预期,电力弹性系数剧烈波动。用电需求通常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温度计”,而近年来用电需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态势引发了广泛关注。
学界与业界对经济发展与用电增长之间的关系、电力弹性系数等给予了持续关注。但多数研究侧重于在长时间维度上总结电力弹性系数的波动规律,缺乏对短期电力弹性系数波动原因的分析;重点关注了经济平稳增长时期电力弹性系数的变化情况,而缺少对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电力弹性系数变化的研究,无法指导经济转型时期电力弹性系数的实践应用。
本文在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电力弹性系数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电力弹性系数短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提炼了电力弹性系数波动的长期规律;对比典型发达国家电力弹性系数的变化经验,提出在经济转型时期应用电力弹性系数的方法,对“十三五”及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和校核。
1978年以来中国电力弹性系数变化
金融危机时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1.5万亿
元增长至2016年的50万亿元(2005年不变价,下同),年均增长9.4%。同期,全社会用电量维持高速增长,从1978年的2498亿kW•h增长至2016年的59198亿kW•h,年均增长8.7%。1978-2016年,中国平均电力弹性系数为0.92,呈现出经济发展与用电增长较为稳定的相互关系;但短期内,电力弹性系数波动幅度较大,1978-2016年间最大值为1989年的1.79,最小值为2015年的0.14。
电力弹性系数短期波动的原因
从定义上看,电力弹性系数是指一定时期内电力消费增速与GDP增速的比值。其中,电力消费是由电能计量表计汇总得到的物理量,代表了实际消耗,比较准确;GDP是通过调查统计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得到的价值量,代表了经济产出,误差相对较大。不可避免的统计误差从源头上决定了电力弹性系数的波动性。
此外,电力弹性系数的短期波动主要是由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市场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电力消费和GDP增长的不对称性影响造成的,而这些不对称影响在经济转型时期更加明显,从而导致了电力弹性系数在经济新常态以来以及历次结构调整时期的大幅波动。
(1) 结构调整影响的不对称。中国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长期在70% 以上,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40%-50%,产业结构调整对用电增长的影响要远大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 技术进步影响的不对称。由于先进技术的应用,在同等用电或少用电的情况下,产品的增加值可能大幅增长。
(3) 市场环境影响的不对称。经济活动中,库存的变化是随着市场供需关系而变化的,对产业增加值影响较小,但对用电量影响较大。企业可通过库存维持生产经营,但消耗库存会使其用电量会大幅下降。
(4) 气候变化影响的不对称。夏季高温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小,但对电力需求影响很大。近几年迎峰度夏期间,多个省级电网降温负荷占最大负荷的比重在40%以上。降温用电日益成为夏季用电负荷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电力弹性系数波动的长期规律
在一个经济周期内观察电力弹性系数有价值,可发现其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周期,每个周期持续10年左右。
(1) 1981-1990年,中国经济发展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电力弹性系数为0.82。
(2) 1991-1999年,中国经济发展以轻工业为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电力弹性系数为0.74。
(3) 2000-2009年,中国经济步入重化工业化阶段,电力弹性系数为1.13,大于1。
(4) 2010年至今,其中2010-2011年在国家“四万亿”投资的拉动下,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之后进入经济新常态,电力弹性系数明显下降,其中,2010-2016年电力弹性系数为0.90。
而在一两年内,电力弹性系数的波动具有偶然性,观察价值不大。例如,1989年中国电力弹性系数为1.79;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电力弹性系数为0.36;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电力弹性系数为0.57;2015年受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影响,工业用电增长乏力,电力弹性系数仅为0.1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