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 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典型)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旅游行业的光荣使命,是全国旅游业界必须努力奋斗的两大战略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实现这两大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金融危机时间
  深刻认识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旅游业是综合性强、带动作用大的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必须从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旅游业的神圣使命出发,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总书记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
  转变发展方式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总理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对我们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冲击,而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要作艰苦的努力。”2008年以来,由于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各种自然灾害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旅游业面临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一段时间入境旅游出现明显下降,旅游企业效益明显下滑,在国家金融危机冲击下阻碍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许多新旧矛盾和问题更加突显。综合分析各种原因,我们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表象是旅游业的增长速度,但实际上冲击的是旅游业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不仅是旅游业当前的应急之策,更是关系到旅游业未来健康发展的长久之举。因此,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破解旅游业发展难题,关键是要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是建设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之一,入境旅游已位居全球第四位,出境旅游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但旅游业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综合效益不高、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可持续发展意识还不强、人才和科技的支撑作用发挥不明显、体制机制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要解决上述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根本性的问题,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扩大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壮大旅游经济总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旅游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发
展过程的协调和可持续、更加注重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众共享,使旅游业加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转变发展方式是建设人民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迫切要求。旅游业与广大人民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密切关联。把旅游业建设成为让人民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既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任务。作为一项经济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转变不合时宜的思维方式和增长模式,按照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抓旅游业,在抓好旅游业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抓好旅游服务“软环境”建设,走内涵式、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一项民生任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旅游工作的最终标准,革除重开发轻服务、重投资轻管理的弊病,从点滴和细节入手,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使旅游业成为促进人民众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幸福产业;充分认识旅游业在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城乡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行业联合、产业融合、区域合作和资源整合的进程,转变“小旅游”的局限,构建“大旅游”格局,扩大旅游惠及民生的覆盖面。
  正确处理好旅游业发展中的几个关系
  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处理好旅游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关系,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一个产业的发展,没有一定的速度不行,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就不可能建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但是,单有速度没有良好的效益,也不可能建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我们需要的发展速度,是以效益为基础的发展速度,没有效益的速度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无效速度,整个旅游产业就不可能持续较快发展。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必须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全面贯彻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二是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发展需要速度,同样需要质量,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发展往往是盲目的发展。旅游业的本质是服务性行业,没有好的服务质量,就不可能有好的发展效益,发展速度也就失去了意义。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在发展中必须保证质量与速度同步提高,甚至质量比速度提升更快,这样人民众才会满意。我们需要建设的是人民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三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支撑旅游发展的要素,既有硬件也有软件,缺一不可。没有硬件
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上不去,配套体系不健全,产业就发展不起来。没有政策、法规、标准和良好的软环境作保障的软件建设,服务质量没保证,游客不满意,产业发展就会严重受制。处理好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的关系,应遵循“硬件软件并举、重在软件提升”的原则。就当前来看,旅游业发展最紧迫的任务是提升软件建设水平。
  四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发展旅游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考虑当前的发展需要,又要考虑为长远发展留有余地。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要在规划上有长远眼光,合理布局,准确定位;要在资源环境保护利用、产品开发建设上统筹兼顾当前和未来发展需求,为后人留下发展空间;要在项目上有所取舍,切不能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服务经济建设与服务民生建设的关系。发展旅游,既要讲经济效益、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必须讲社会、文化、环境效益,讲扩大就业、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民生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都高度重视民生建设,要求从服务民生出发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老百姓收入上,真正体现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方面。否则就不能成为人民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六是自身发展与服从大局的关系。发展旅游必须遵循产业自身的内在规律,同时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大局,为国家战略服务。特别要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服务,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国家总体外交和对港澳台工作大局服务。旅游业界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要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大局,牢牢树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观念、服务国家政治外交大局的观念。
  七是突出重点与兼顾整体的关系。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阶段发展旅游业,必须选择有条件的地方,突出重点,集中优化配置资源,率先在若干点上实现突破,尔后推动面上整体发展,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必须强调突出重点,特别是要抓好重点城市、重点区域、重点线路、重点景区的布局和发展,以点带面,统筹兼顾,进而带动和促进全国旅游业的发展。
  八是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之间的关系。当前阶段,国内旅游是主体,发展需求大,总体占比高,必须放在突出位置;入境旅游对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发达程度,必须始终不渝地大力发展;出境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发展潜力巨大,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保持鼓励出国境旅游的政策不变,促进其有序发展。要“以国内旅游
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通过统筹发展三大市场,形成更为科学的发展格局。
  九是政府、中介机构与旅游企业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制定政策、法规、标准和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营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产业的细胞,是独立自主的经营组织;协会等中介机构是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能否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关键在于政府。转变发展方式,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的关系,政府部门首先要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把市场能够解决的事情坚决地交给市场去做,把应该由协会、中介机构承担的职能坚决地转移给协会和中介机构,作为政府主管部门要真正腾出精力履行好政府部门应尽之职能。
  十是各级旅游部门的工作关系。各级旅游部门都是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对促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承担着直接管理和推动促进的职责和任务。作为一个国家层面上的大产业,必须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发展。同时要强调分级管理、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处理各级旅游部门工作关系上,充分发挥国家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发展关系。各级旅游部门的工作要做到规范分工、协调有序、统筹推进。
  王岐山副总理最近考察海南旅游工作时指出:加快发展旅游业是适应当前中国进入旅游消费快速增长“黄金期”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远之策,对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牢牢把握当前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给旅游业带来的重大机遇,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把科学发展观融入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把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到旅游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断为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旅游业的“两大战略目标”作出新贡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