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雪节气日期几月几号
2023年小雪节气几月几号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公历11月22日-23日之间,当太阳黄经为240°时,气温已经有明显的下降,普遍地区开始降雪,像黄河流域,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
2023年小雪是农历十月初十,11月22日 22:02:29,星期三春节2023年是几月几日
小雪三候解释
第一候,“虹藏不见(xiàn)”。古人认为,虹是阴阳二气相交且阳气占据上风的时候才会出现,所以在季春(农历三月)产生,到孟冬(农历十月)消失。虹像天上的拱桥,所以人们也常把地上的拱桥比作天上的虹。
第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意思是说,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
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
第三候,“闭塞而成冬”。阳气和阴气不相交,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这就是“朔风烈烈吹繁霜,天地闭塞阳气藏”所描写的景象。用阴阳、气来解释自然界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是中国古人的哲学观。
小雪节气的气候特征
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我国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冷空气使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
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
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小雪节气传统习俗
1、腌腊肉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小雪一到,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十分干燥,正是加工腊肉的好时机。所以,不少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前后,刚好是一餐美味。
2、吃糍粑
在南方的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也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农民用来祭祀牛神。
3、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众又开始瞭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瞭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4、腌菜、储备冬菜
小雪时节,大部分地方的天气已经比较寒冷了,要知道春夏秋三季可以有新鲜蔬菜吃,冬季天寒地冷,不能种植蔬菜了,就只好提前储藏好,诸如土豆、大白菜、萝卜、洋葱等耐储蔬菜,就成了冬日餐桌上的主菜了。除此之外,人们还会腌制各种咸菜等,以备冬天食用。
5、做手工
在农村,由于天气原因,外面大规模的农事活动已经结束。人们会在屋里做一些简单的手工劳动,做竹编,纺织等。
6、收集雪水
在有些地方,如果小雪节气这天下雪了,会收集雪水,装在一个瓷器里,认为雪水可以火疮、热毒。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一种传说。
小雪节气有何讲究
1、忌蒙头睡觉
冬令天寒,一般盖厚被睡觉,因此,被窝内空气不流畅,再加上人体散发出来的体臭汗臭味、呼出气中的二氧化碳、肠道排出的有害气体,致使被窝内空 气混浊。如果蒙头睡觉,会使体内氧饱和度下降,严重则会影响大肠生理功能,于次晨起床时会出现头昏脑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记忆衰退等症状。
2、注意肌肤保湿润燥
在寒冬,由于干冷的气候,人体的表皮层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但也造成皮肤层血液循环减慢,皮脂腺与汗腺功能降低,导致皮表的水分与脂肪 含量大减,若再加上冷风吹拂,更大大减弱了皮肤的抵抗力,因此,冬天的皮肤容易变干糙、敏感、甚至皲裂。
3、注意关节保暖
由于关节附近多是肌腱、韧带等血管分布较少的组织,温度本来就比较低,而且四肢较常暴露在外,更易散失温度,使关节僵硬,血液循环差,因而疼痛不止。因此,关节炎患者在寒冬须加强保暖。若能在冬季临睡前温水泡足,不但可以活血通络有益关节,并可安神宁志,
促进睡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