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储量类别划分:111,211 (333)
编码的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代表经济的,2M代表边际经济的,2S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
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代表可行性研究,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3代表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代表探明的,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断的,4代表预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b”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具体含义见表1。
2.储量分类的经济意义
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界经济的、次边界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1)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2)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可变成经济的。
3)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万能变为经济的。
4)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末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3.经济储量
1)可采储量(11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治试验成果,己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信度高。
2)预可采储量(12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
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预可采储量(12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连续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利用同类型矿产的试验成果。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4)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件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111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5)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
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121所述,与其唯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6)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122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4.边际经济储量
1)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体的二维形态,肯定了矿体连
续性,有相应的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当技术、经济等条什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这部分基础储量可以是覆盖全勘探区的,也可以是勘探区中的一部分,在可采储量周围或在其间分布。计算的基础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2)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固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肯定了矿体连续性,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试验成果,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其分布特征同2M11,计算的基础储量的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是指在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基本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其分布特征类似于2M11,
计算的基础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5.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1)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2S11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必须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计算的资源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2)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2S21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己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需要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2S22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6.内蕴经济资源量
1)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331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
度为探明的,但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仅作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2)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332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3)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33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
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计算的,其可信度低。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4)预测的资源量(334):334依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航空、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异常或极少量工程资料,确定具有矿化潜力的地区,并和己知矿床类比而估计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有无经济意义尚不确定。
二、储量计算新旧分类标准对比
1.旧标准固体矿产储量分级
1993年我国制定《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13908-92)规定,在勘探阶段或矿山开发过程中,用工程取样揭露了工业矿体的厚度和位置,测定了矿石质量,并且符合工业指标要求的矿体,根据地质条件计算储量,按地质勘探研究程度依次分为A、B、C、D、E五级。
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6年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对煤炭储量分类、分级和最大计算深度作了明确规定,简要归纳介绍如下:
煤炭储量分级按勘探和研究程度,并考虑设计、生产的需要依次分为A、B、C、D四级,其中A+B+C级储量为工业储量;工业储量扣除设计损失和采矿损失为可采储量。而D级储量,称为远景储量,不作为建设设计依据。
A级储量通过较密集的勘探工程控制,对煤层、煤质、煤类、构造及岩浆岩等地质条件作了详细研究所计算的储量。
B级储量通过系统的勘探工程控制,对煤层、煤质、煤类、构造和岩浆岩等地质条件作了较详细研究所计算的储量,或者由A级储量块段根据规定外推的储量。
C级储量通过一定的勘探工程控制,对煤层、煤质、煤类和构造等地质条件作了一定研究所计算的储量,或者由B级储量块段根据规定外推的储量。
D级储量通过地质填图配合稀疏勘探工程控制,对煤层、煤质、煤类和构造等地质条件作2.新旧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
新标准是适应市场经济、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种全新的标准,严格地讲,新、旧标准的资源储量类(级)别是不能一一对比的。但新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所以,新、旧分类标准的内容仍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大致、相当的对比。新标准资源储量只有分类,没有分级,但可以把“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看作“分级”。这样,新分类就把矿产资源分为“三类四级16个类型”。
在类别上:
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内矿的a亚类;
边际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内矿的b亚类;
次边际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外矿;
内蕴经济的——相当于其它储量。
在级别上:
探明的——相当于B级;
控制的——相当于C级;
推断的——相当于D级和部分E级。
综上所述,A+B、C、D级分别套成探明的、控制的及推断的。这仅仅是“相当于”,而不是“等于”。至于原规范各级储量与新规范中各个类型的一一对比,则要给原各级储量赋予经济意义后才能对比。
上述为单一及主要矿产储量,而共、伴生矿产储量,除尚难利用(表外)的储量其经济轴为2S外,其它(经济轴)与主矿产对应的资源储量分类编码一致。
2007年3月28日,国土资发[2007]68号文件“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
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5月1日起,编写、提交、填报各类资源评价报告、地质勘查报告、矿山生产勘探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储量动态检测报告、闭坑(停采)地质报告、可行性评价报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矿产资源登记统计书(表)等,须符合新标准规范及本通知。
自2008年起,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采用新的储量分类分级标准。
3.新旧储量套用方案
在毕业实习中,学生必需收集生产单位的可采煤层储量。考虑到生产单位提供的可采煤层储量大多为旧标准,即A、B、C、D级储量。为帮助学生了解新旧储量的套用方案,参照部分矿区的做法,提出的初步套用意见于下:
1)新标准中储量计算方法与《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中可采储量计算方法一致。地质可靠程度中:
探明的——相当于A级+B级;
控制的——相当于C级+D级。
2)对于连续分布煤层,或存在地质构造但不增加开采成本的块段煤量在经济意义上可认为经济的,编码为1,A+B级矿产资源列为111b,C级+D级矿产资源列为122b。对于经济的矿产资源,要求出其相应的储量。
其算法:储量=111b或122b×回采率×(1-地损系数)
3)由于历史原因,不构成采煤系统,遗留于井下的孤立块段,或是煤厚小于《规程》规定的较薄煤层、开采不经济煤层;在矿井闭坑时仍无法回收的边角煤、孤立块段煤量、构造复杂块段煤量列为2S;A级+B级矿产资源列为2S11,C级+D级矿产资源列为2S22。永久煤柱如边界煤柱、断层防水煤柱、重要大型建筑物等不能开采的列人次边际经济的定为2S,A+B级矿产资源列为2S11,C+D级矿产资源列为
2S22。
4)开采条件困难,例如深部煤层、对于受奥灰水威胁,水文条件复杂的煤层,目前开采技术条件下不能正常开采的煤层,对于这部分矿产资源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定为3;A+B 级矿产资源列为331,C级矿产资源列为332,D级矿产资源列为333。
5)对于“三下一上”开采,例如能够搬迁的村庄下压煤、铁路压煤、非永久巷道煤柱等呆滞煤量、或近期能开采回收的煤柱等,该部分煤量采煤时投入量较正常块段煤量大,经济意义可定为边际经济的,列为2M;A+B级矿产资源列为2M11,C级+D级矿产资源列为2M22。6)尚难利用(表外)的储量其经济轴为2S;A级+B级矿产资源列为2S1l,C级+D级矿产资源列为2S22。
7)对于一些单位尚无明确的新旧储量套用方案,建议采用国土资源部1999年制定的方案,见表2。
级别划分三、毕业设计应用实例
考虑到学生所作的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学习和训练,对新旧储量套用方案不易熟悉。一般地,如果生产或设计单位提供了新旧储量套用方案,则学生应按该方案套用。
如果单位没有提供或套用有困难,则原则上采用表2列出的套用方案,并将表内矿C级适当调整。即:A级、B级储量套用为111b,C级、D级储量套用为122b。
下面举一应用实例,毕业设计一般部分:晋城寺河煤矿3Mt/a新井设计
1.旧标准储量计算写法(节选)
矿井主采煤层为3号煤层,3号煤层工业储量计算:
根据地质勘探情况,将煤层划分为A、B、C三个块段,在各块段范围内,用算术平均法求
得每个块段的储量,煤层总储量即为各块段储量之和。块段划分如图2.2。
由图计算各块段面积分别为:
Sa= 16.42 m2;Sb= 9.45 m2;Sc= 11.26 m2;
按下式计算:
Zi = Si×Mi×ri (2.2)
式中:Zi——各块段储量,万t。
Si——各块段的面积,m2。
Mi——各块段内煤层的厚度,m。
Ri——各块段内煤的容重,均为1.45t/m3。
A块段储量:Za = 16.42×5.3×1.45 = 12619(万t)
B块段储量:Zb = 9.45×6.42×1.45 = 8797(万t)
C块段储量:Zc = 11.26×5.3×1.45 = 8653(万t)
则3号煤层工业储量:
Zg3 =Za+Zb +Zc
=12619 + 8797 + 8653 =30069(万t)
……
矿井可采储量是矿井设计的可以采出的储量,可按下式计算:
Zk = (Zg-P)×C (2.5)
式中:Zk——矿井可采储量,万t;
P——保护工业场地、井筒、井田境界、河流、湖泊、建筑物、大断层等留设的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万t;
C——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小于0.75;中厚煤层不小于0.8;薄煤层不小于0.85;地方小煤矿不小于0.7。
则,矿井设计可采储量:Zk =(30069-2183.8)×0.75
=20914(万t)
矿井储量汇总表见表2.3。
2.新标准储量计算写法(节选)
矿井主采煤层为3号煤层,3号煤层工业储量计算:
根据地质勘探情况,将矿体划分为111b-1、111b-2、122b三个块段,在各块段范围内,用算术平均法求得每个块段的储量,煤层总储量即为各块段储量之和。块段划分如图2.2。
由图计算各块段面积分别为:
S1= 16.42 m2;S2= 9.45 m2;S3= 11.26 m2;
按下式计算:
Zi = Si×Mi×ri (2.2)
式中:Zi——各块段储量,Mt。
Si——各块段的面积,m2。
Mi——各块段内煤层的厚度,m。
Ri——各块段内煤的容重,均为1.45t/m3。
111b-1块段储量:Z1 = 16.42×5.3×1.45 = 126.19(Mt)
111b-2块段储量:Z2 = 9.45×6.42×1.45 = 87.97(Mt)
122b块段储量:Z3 = 11.
网站:/Article/jishugf/200911/Article_14744_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