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舱内安全应急设备管理论文
客舱内安全应急设备管理论文
作为一种交通工具,飞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纳和选择。选择的理由是快捷、方便和优质的服务。这种特性和优势更符合现代社的要求,因而也就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在发展航空事业的同时,永远要关注并且永远被置在最基本、最重要位置的就是-安全。
安全是我们的生命线,有了安全不等于拥有一切,但没有安全就等于没有一切。虽然说飞机是所有交通工具中安全系数最高的,但如果我们能够避免更多的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我们的安全就会更上一层楼。
作为乘务员,所肩负的是客舱内部的安全,它是飞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从"Cabin attendant"到"Cabin Crew",再到"Security Personal",称呼上的变化可以看出国际民航组织对乘务员的职责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乘务员是以客舱安全管理为基础职责的。在这其中,对于旅客的安全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曾几何时,旅客被称为"上帝"。没有旅客就没有企业的生存。一方面,是旅客支撑起航空公司的发展的天空,另一方面,"上帝"们却在屡屡做着影响飞行及客舱安全的行为。
1982年12月24日,一架IL-18型客机由长沙飞往广州,在广州落地后起火,飞机报废,有25名旅客遇难。最根本的事故原因是旅客吸烟,引起了电器舱失火;1991年,英国某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300型飞机在从曼谷起飞后不久,机上的一台计算机突然启动了反推装置,致使飞机失事,机上233人全部遇难。调查结果表明是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摄录机或移动电话直接导致了这次严重的空难事故,因为机上计算机突然失控的最大可能就是飞机受到了严重的电子干扰;2004年1月18日13时10分左右,一架从双流机场飞往北京的客机海航HU7452航班即将起飞,一名坐在11排A座(左侧紧急出口靠窗位置)的男性乘客拉动了紧急出口的拉手,致使紧急出口舱门迅速打开,飞机紧急中断起飞,险些酿成大祸。
既然安全对于每个人都如此的重要,为什么旅客却依然做出与安全背道而驰的行为呢?
如果把乘机的旅客进行一个概括的分类,我们大致可以将他们分为"懂得航空法及安全规定"和"不懂得航空法及安全规定"的二大类。
我们在这里所定义的"懂得航空法及安全规定"的旅客只是相对而言。
这部分旅客由于经常乘机,因而对于一些基本的安全规定耳熟能详,相当了解。但即便是这
样,仍有人会屡屡"违规破戒",给我们的飞行安全及自身安全造成隐患。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1、旅客知道相关法律的存在,却不是很清楚其制定的原因;乘务员在客舱进行安全检查,提醒旅客执行安全规定时,他们常会颇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或很不情愿地去做,或拖延很久,甚至拒绝执行。诸如起飞下降要求旅客打开遮光板,他们会嫌晒怕热,熟不知这样会对判断飞机外部情况非常不利;要求收起小桌板,他们会觉得不方便,熟不知滑行时万一飞机有紧急制动,小桌板和身体之间的碰撞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每一条安全规定背后都隐藏着事故发生的可能,甚至是血的教训。很多情况下旅客没有及时遵守规定就是因为不清楚这些规定的含义
2、由于第一项的存在,因而当遵守法规与自身利益要求相抵触时,他们会选择自身利益至上。
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统一又相对矛盾的。旅客们坐飞机都要求有着舒适的服务体验和舒心的旅程。可一部分旅客却错误地将这理解为随心所欲,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例如登机时请旅客对号入座,有些旅客常常会指责乘务员太死板,"就我一个人不对号,难道飞机的重心就失衡了
吗?"的确,一个人不会导致这样的后果,可如果其他旅客都要求有这样随便选择座位的权利,我们还有安全可言吗?甚至有些"聪明"的旅客在卫生间偷偷吸烟,担心烟雾报警器报警,拿纸杯将其罩住。难道报警器不响就不会引起火灾吗?总以为一两个人的行为不会给安全带来危害,总以为自己可以将事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飞机上多几个这样行为的旅客,如果万一有失控的时候,受损伤的哪里仅仅是个别人。乘客在了解一些安全规定后往往又容易对其忽视,这就造成他们更注重个人的舒适感受。
3、自尊心重,不愿意被别人提醒,被看做是不懂行的人。
常坐飞机的人多多少少有些优越感。从登机时他们的目光就不会像初次登机的人那么漂移和不知所措。当你主动上前为其引导座位时,多半会被拒绝。这类旅客不希望在一些乘机的基本常识上被人提醒,他们更多希望得到的是尊重和较为自由的行为方式。如果仍旧像对待初次乘机的旅客那样,提醒和叮咛,服务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飞机失事原因对于这类旅客,从很大程度上讲,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到了法律法规的约束,还受到了自己思维判断的影响。当强制他们去执行一项安全规定时,常会影响他们的乘机感受。在对待他们的态度和方式上要有所区别。首先要考虑他们为什么不遵守规定,提前想到解决他们困难
和顾虑的方式。要求其执行安全规定时,也最好以关心和提醒的语气。"先生,请别忘了把安全带系好"要比"先生,请把安全带系好"更让旅客容易接受。"先生,现在飞机舱门已经关闭了,您的手机该关机了"要比"先生,请关闭手机"更让人觉得亲切。当然,对屡次规劝仍不听从的人另当别论。总之,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充分做到"知己知彼",解释上适当说明原因,让他们充分理解所做的目的是让他们自身更安全,这样就为我们的服务管理赢得了主动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