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张大千
      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  ——张大千                                                                                     
                                                                       
  综观张大千一生,是植根于传统又不断创新的一生。其创作“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融诗、书、画、印、鉴为一身。于中国画人物、花鸟、鱼虫、走兽、山水,工笔、写意、泼墨泼彩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综观张大千一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一生,是丰富多彩而又极富传奇的一生,是极具渊博学识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一生,是在传承、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上做出卓著贡献的一生,是赢得了世界艺术界、学术界的极大赞扬与尊重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和中国艺术在世界上赢得崇高荣誉和极大光辉的一生。
    “南张北溥”、“东张西毕”、“五百年来第一人”、“当代世界第感动中国事迹
一大画家”不过是构成浩瀚大千世界的一部分。
        张大千:集传统书画之大成,汇东西文化之精髓!
        张大千:中华民族的骄傲也!
    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  ——张大千
                                                        罗宗良                                                                                       
1958年,张大千被设在美国纽约的“国际艺术协会”公选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并荣获该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这样的世界级艺术称号。张大千通过自己的 努力,为中华民族和中国艺术在世界上赢得了崇高的荣誉和极大的光辉。怎么查看ip地址
其实,在获得“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之前的1956年,张大千在巴黎尼斯港与西方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会晤交流,就早已是蜚声世界艺坛。这次会晤,被誉为“东西方艺术史上的高峰会”、“东西方艺术史上的泰斗会”,把张大千与毕加索称之为“分踞中西画坛的巨子”,从此世界艺坛盛传“东张西毕”美谈。那么,张大千是怎样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呢?他的艺术进程及艺术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家学熏陶,刻苦学习。
张大千自幼受家学熏陶。学业上,其四哥张文修对他的关心较多。经济上的支持则数其三
哥张丽诚。而艺术的启蒙和初期发展主要受擅长绘画的母亲(曾姓,名友贞,善刺绣剪纸、工笔花鸟。)、大琼枝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子(同盟会会员、著名爱国画家。)的熏陶指引,可谓幼承家学。小时候,张大千家境并不富裕,因此时常用树枝、小木棍、石块在地上、沙土上描绘人啊,花啊,鸟啊,兽啊等等。有一次在家门外“画娃儿”玩,被一过路的抽签算命者相中,而张大千欣然应邀为其画算命用的小画卷,为此还获得了意外的酬金:80枚小钱。不久之后,他就能画一些同龄人所不及的花卉、人物,他的刻苦用功得到了邻里人们的频频称赞。后来张大千成名了,有人说张大千是天才。可张大千却认为:“从前的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这句话我却绝端反对。我以为应该反过来说,‘七分人事三分天’才对。就是说任你天分如何好,不用功是不行的。”后来,张大千常常对后辈、大风堂弟子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须有系统的读书。”萍踪海外后,因展览会和眼疾等故,读书的时间少了,张大千还觉得十分的不习惯,也感到很遗憾。
当然,除家学熏陶外,也离不开张大千所处的人文背景。内江自古“英才辈出,人文荟萃”(古方志语),有丰富的人文积淀。内江这方水土,养育了诸如孔子之师苌弘、理学鼻祖陈抟、唐代状元“文章天下第一”的范崇凯、南宋右臣相赵雄、数学家秦九韶、明内阁大
学士赵贞吉(号大洲)、清末状元骆成骧、双钩书法家公孙长子以及被孙中山封为大将军的张大千亲表叔喻培伦等。  内江文风、学风兴盛,先贤们起了楷模作用,并影响着、激励着后来者努力进取。
1914年,张大千前往其四哥执教的重庆求精中学读初中。其间,仍然持之以恒地作画习字,可谓勤学苦练,兴趣浓厚。在作画题材中,张大千尤善古装仕女、竹等,在校内颇有名气,许多大小同学不时向他索画。然而十分遗憾的是张大千未曾读完初中,在1916年放暑假返家途经江津时,被土匪绑票。在匪巢里,张大千偶得一本《诗学涵英》,于是常常捧着书本学习吟诗、做诗,学习写诗的规则技巧。后来张大千诗、书、画三绝以及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艺坛对张大千的赞誉: 欲向诗中寻李白,先从画里识张爰。”都是同身陷匪巢而仍然刻苦攻读这一段经历分不开的。事实上,张大千一辈子都在持之以恒地刻苦攻读、努力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他成名以后,不少人评价张大千是天才,可他却坚决反对,有一次还郑重其事的将他的认识与理解:“七分人事三分天,予生性甚拙,但欲求人力以胜天耳。天才仁兄以为何如也”书法出来,送给正好名字叫天才的好友黄天才先生。
 
二、拜师学艺,师法古人。
张大千是什么时候正式拜师学艺的呢?这还得从1917年说起,这年春天,奉家人之命张大千到日本职业学校——京都公平学校学习染织技术,但染织专业他并不感兴趣,所以就挤出时间自学绘画,同在日本的二哥也就因势利导、耳提面授,为他提供金石书画及参考资料。同时,当时日本公私收藏的中国画甚多,这给张大千提供了极好的观摩与临仿机会,使张大千观摩并临摹了相当多的存世日本的中国画。在日期间,尽管不喜欢染织技术,但其中涉及彩方面,张大千则是加倍用心,这对于以后作画用帮助不小。
日本之行,坚定了张大千从艺的信心与决心。因此,1919年回国后,张大千赴上海正式拜衡阳名士曾熙(字农髯,湖南人,寓居上海的清朝遗老,著名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碑学大师李瑞清(字仲麟,号梅庵,江西临川人,光绪二十年进士,曾任江宁提学使,兼两江师范学堂监督,著名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中国师范学校开设美术课为李瑞清所创始。)学书法、诗文和绘画。这二位老师除精于诗、书、画外,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就是精于鉴赏、极富收藏。因此,张大千在“学三代两汉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的同时,努力地同时又是有幸地临摹二位老师收藏的历代名家书画作品,由书法通画法并从近
代的石涛起步“师古”,往上追,跨过明人、元人、宋人,直追唐人,越追越远,越追越精越学越广越学越深,宽泛而精华的吸取了古代艺术遗产中丰富的养料。他画人物,从山水的点景到唐寅的仕女,进而仿赵孟頫的《九歌》、李公麟的《七贤》,落脚于敦煌的供养人,追寻人物画的远源,取为己用。他画花鸟,仿新罗、陈老莲的细笔和易元吉的黑猿,又回到八大的写意和新罗的没骨。他画山水,由石涛起步,扩及石溪、渐江,进而仿王蒙、追董源、巨然。在师古的过程中,张大千最善“师古人之心”因而能旁敲侧击,触类旁通。不仅写意作品不同于逸笔草草的文人画,且工笔作品也不同于刻板繁琐的院体画,而是工写结合,行神兼备,雅俗共赏。当1925年张大千在上海举办首次个展时,100幅作品一售而空,在上海引起轰动。张大千也因诗书画三绝和临摹八大、石涛等几可乱真而被誉为“后起之秀”,“石涛专家”。但张大千并没有在荣誉面前停滞不前,而是更深入的、更全面的向古人学习。这段师古的历程,长达二十多年,一直到临摹敦煌壁画之后也未停止。
这一时期,也就是张大千艺术进程之“早期”。该时期张大千的文人画风格较浓,主要来自于明四僧的山水、青藤白阳的花卉、明清织秀的仕女画风,以及取法于青绿山水鲜丽的设风格等等。其艺术风格的特点主要是清新雅丽。无论花卉、人物、山水,都极讲究用笔用墨秀润。其面貌清新秀丽,气宇脱俗有过之,惟雄厚苍浑尚嫌不足。张大千在上世纪三
十年代中期,画风已有渐超细密严谨的倾向。张大千当年初见元代画家王蒙绵密杂实的笔墨,即给予他极大的震撼,但初期仅仅是停留在认识与学习的阶段,而未能达到古今合一的境界。之后,张大千紧紧抓住“穷追古人之迹,穷通古人之法,穷探古人之心”(叶浅予语)将文人画派的水墨用笔,融入了典丽的设,形成一种带装饰性的文人山水,呈现了他个人早期艺术清新雅丽的面貌。
张大千曾讲:“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不仅需要在绘画上勤学苦练,在书法、文学、、理论、生活等多方面都必须下功夫,而且必须终生学而不厌,老而不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早期阶段里,由于张大千非同寻常的努力与勤奋,使张大千在艺术界的地位与声望越来越高。1929年张大千被推选为 全国美术展览会干事会员。1931年他又被推举为中国古代名画展览代表,赴日本参加国际画展。1933年徐悲鸿携带中国名画家作品赴欧洲和苏联举行“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张大千的《金荷》轰动欧西,被巴黎博物馆购藏,其《江南山水图》则被莫斯科博物馆购藏。1935年,在《张大千画集》序言中,傅增湘、齐白石、于非闇、溥心畬等11位名家,谓:“大千绘画之成功,固然因他生于四川,环境中山水奇险而雄壮,日相狎接,蕴在胸襟;又富于艺术之天纵才思,兼以不断用功,此有今日成就,大千绘画天才与精深造诣,定为近代中国放一异彩,为中国艺术接续光荣历史!大千殷殷
待之”。1944年,张大千被推选为中华全国美术会理事。他在庆祝美术节的纪念大会上表示:“愿追随同人一致努力,来促进新中国之文艺复兴!”
从此,张大千及其作品频频的在海内外亮相,艺术之星震动着国内及世界艺坛。尤值一提的是,1936年,徐悲鸿盛赞张大千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称“其清丽雅逸之笔,实令欧人神往,故其金荷藏于巴黎,江南景藏于莫斯科诸国立博物院,为吾国现代绘画生。”与此同时,艺术界将并驾齐驱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艺坛的 张大千与溥心畬称誉为“南张北溥”(溥心畬,名儒,号西山逸士,清道光皇帝曾孙。擅山水、人物、花鸟,自幼饱读诗书,博才多艺,功力深厚。作品娴熟秀逸,格调清雅,独具特,超然出尘,在画坛中 名声显著。)。
为寻求国画之发展源流,进一步师法古人,40年代初,张大千在敦煌苦苦面壁近三年,不辞艰辛,不惜背上巨债,去完成只有靠国家的人力财力物力才能完成的工作。为莫高窟、榆林窟等石窟编号;调查敦煌地区文物分布;临摹了敦煌在十六国、两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等历朝的壁画精品共达两百多幅;并做了大量的文物考证、研究等工作。同时,在他的极力倡议下,政府很快成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即今天的敦煌艺术研究
对上级领导简短新年祝福语院)。酌怎么读1943年夏,张大千从敦煌归来,连续在兰州、成都、重庆举办了“临摹敦煌壁画展览”,震动了全国艺术界,使国人提前认识了本民族的艺术瑰宝,对提升国人的民族意识与自信起了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张大千也从敦煌壁画中,探索到唐隋两魏的艺术精华。面壁三年,张大千不仅为敦煌艺术的发掘、保护和传播作出了巨大的、不朽的贡献,而且敦煌艺术的决定性影响,也使张大千画风巨变,使他的艺术风格更上一层楼。
三、博采众长,师法自然谢师感恩词
张大千早期师法古人,客观上为中期形成瑰丽雄奇的艺术风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最为重要、最为突出的本质,则是博采众长。包括师古在内,其博采众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训练口才
一是博采唐、宋、元、明、清历代书画家之长,而并非只学一家之长。诚如齐白石等言“大千临摹古画之功夫,真是腕中有鬼!所临之青藤、白阳、石涛、老莲、冬心、新罗各家,确能乱真”。而相传梁朝的张僧繇画山水擅青绿重,不用墨笔,号称“没骨法”,后世只唐代杨升得其秘,明代董其昌亦号称得其法。因此,张大千作大青绿没骨山水常署款曰“效吾家僧繇法”。由此可见张大千“师古”的深入、彻底与全面。
二是博采同道中人之长。张大千交游广阔,五湖四海朋友特多,寒苦青年、达官贵人、诗人墨客、艺坛宗匠、俳优名厨、道士和尚,他都能倾心结识,如:何香凝、张学良、柳亚子、杨虎城、徐志摩、于右任、张、梅兰芳、郎静山、董浩云……等,他广结师友并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于非厂、沈尹默、谢无量、叶恭卓、陈半丁、陈巨来、蒋兆和、方介堪、刘海粟、叶浅予……等国内各名家及西方艺术大师毕加索交流切磋。徐悲鸿 常对人讲:“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矣!”而张大千则自言:“山水石竹,清周绝尘,吾仰吴湖帆;柔而能健,峭而能厚,吾仰溥心畬;明丽软美,吾仰郑午昌;云瀑空灵,吾仰黄君壁;文人余事,率尔寄情,自然高洁,吾仰陈定山、谢玉岑;荷芰梅兰,吾仰郑曼青、王个簃;写景入微,不为境囿,吾仰钱瘦铁;花鸟虫鱼,吾仰于非厂、谢稚柳;人物仕女,吾仰徐燕孙;点染飞动,鸟鸣猿跃,吾仰王梦白、汪滇生;画马则我公(注:指徐悲鸿)与赵望云;若汪亚尘、王济远、吴子深、贺天健、潘天寿、孙雪泥诸君子,莫不各擅胜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