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学后反思
长征中面临的困难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体现了红军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认识到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感谢革命先辈们对国家做出的贡献,为后辈们创造了好的生活条件,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七律长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七律长征》表达了诗人喜悦,自豪的心情。
七律长征的教案
一、七律·长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词语的音形义。
(2)让学生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
(3)了解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
3.情感与态度:
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理解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的运用,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剧《长征》的录像片段。
2.激情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根据红军长征这一史实改编的电视剧《长征》的片段,我们被红军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所感动。
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你还知道关于长征的一些故事吗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 -同志的《七律·长征》这首诗,看 -同志是怎样通过简洁而蕴涵深刻含义的语言,来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英雄气概的。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 -、中国人民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 -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
1934 年10 月, -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不得不退出苏区,开始长征。
1935 年1 月,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见遵义会议),确立了 -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的统治。
随后又粉碎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
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陕北会师,开创了抗日救亡的新局面。
1935 年12 月,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造成的危机, -在瓦窑堡会议后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报告,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1935年10月, -同志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2、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1)字音
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 bó)岷山(mín)云崖(yá)
(2)字形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等闲:平常、寻常。
3、整体感知
(1)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影视、课本和平时阅读的资料,以及自主学习所掌握的信息,说说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2)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设疑,引导学生理解全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全诗的结构。
(3)想一想,哪两句诗在全诗中起到总领的作用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点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它高度概括了在 -和党中央的领导下,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以下六句是把主题化作了一系列有典型意义的形象。
作用是为我们展示出红军战士一幅幅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师生解题。
引导学生朗读全诗,掌握七律朗读的节奏。
【学生活动】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投影出示】
(1)你知道“七律”有什么特点吗
朗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你怎样理解“长征”这个题目
多长的路叫长征,你能说清楚吗?是谁领导的长征
为什么要长征
长征有什么重要意义
(3)这首诗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征服困难的哪几副威武雄壮的画面
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什么精神
(4)根据所掌握的材料说说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老师巡回并引导学生在读诗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自己掌握关于长征的有关资料,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讨论老师出示的问题。
【点拨】问题(1)应从诗的体裁特点上思考,把握好节奏。
问题(2)根据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集思广义、合作交流。
问题(3)根据诗句的内容,以及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进行讨论。
问题(4)引导学生从时间上、路程上、自然环境上和当时战局情况等方面讨论。
【讨论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汇报的内容加以点拨,得出结论。
【课件演示】
(1)七律,是七言八句,三、四两句对仗,五、六两句对仗。
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节奏,读清楚诗的韵脚。
(2)这里的长征是指 -同志率领中央红军从1934年开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宁边区进行战略转移。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败 -军第五次围剿,被追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长征的意义:①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们党北上抗日的目标,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这是党和红军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支柱,他们很多人以后成了治党、治国、治军的骨干,正如 -所说:正是这批衣衫褴褛的精英,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③长征的胜利,最具深远历史影响的是确立了 -在党和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