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2019年武汉市四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年武汉市四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30分)
  一
  (共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尴尬(gān 繁琐 恹恹欲睡(yān 众目睽睽
  B.狡黠(jié) 销魂 拈轻怕重(zhān 万惯家私
  C.慰藉(jiè) 商酌 重峦叠嶂(zhàng 高官厚禄
  D.魁梧(wú) 愧怍 栩栩如生(xǔ) 不可名状
  【答案】B
  【难度】易
  【解析】第1题考察字音字形。B项中的错误非常明显:狡黠(xiá) 拈轻怕重(niān 、万贯家私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然而;正是那些所谓的无用之书;人文经典著作;能给人以内心强大的定力;为理想信仰等提供_______的精神食粮;抵御和防范各种现实世界糖衣炮弹的_______。读无用之书之所以能达成这样的效果;原因在于这些书籍______了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了对人生的见解;对宇宙、自然、社会和事物的看法;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A.必需 侵袭 滋养
  B.必须 侵蚀 滋养
  C.必须 侵袭 滋润
  D.必需 侵蚀 滋润
  【答案】A
  【难度】中
  【解析】第2题考察词语辨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和用法辨析。
  “必须”:副词;有强调语气;多作状语。“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此处修饰名词成分“精神食粮”选择“必需”做定语。
  侵袭:暗中侵入、破坏。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此处“炮弹”应是侵袭。
  滋养:①养育;培养;如滋养身体;②养分;养料。如丰富的滋养。滋润:①湿润,不干燥;如:滋润的土地;此处作为谓语动词对象是人;故而用“滋养”。
  3.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近期;打造“长江中轴文明景观带”、建设“长江新城”成为武汉市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B. 武汉市政府着力打造的风景优美、安全舒适的东湖绿道的开通;成了武汉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C.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健全医保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增强制度的可持续性。
  D. 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朗读者》节目掀起了民众诵读经典的热潮。
  【答案】B
  【难度】易
  【解析】第3题考查病句。主宾搭配不当;本句主语应为“东湖绿道”而非“开通”。
  4.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周其凤认为:“养老教育”既包含了老年人的学习问题;也涵盖了整个社会应该如何对待老人的内容。
  B. 文化大家留存的书稿、信札、藏书等;有极其珍贵的文献价值。但事实是;不少大家生前年事己高;身边又缺少帮手;许多大家的手稿疏于整理;己成普遍现象。
  C. 开春;共享单车也迎来了春天。转型;升级;坚守;在这场充满情怀的自行车创业风潮中;不同品牌正在选择各自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将来寻更多生存的可能。
  D. 汉阳历史悠远、人文厚重;拥有文化底蕴;它是知音文化的发源地;自古流传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它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汉阳造”享誉海内外;它是佛教文化的朝圣地;顺治年间兴建的归元寺己成为湖北佛教首刹。
  【答案】D
  【难度】难
  【解析】第4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D选项中的第二个逗号前的部分和后面的部分不属于并列关系;故此处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二
  (共9分;每小题3分)
聪明人为何总是孤独
徐风
  现代观点认为;我们与社会交往越多;幸福感就越强。然而;心理学家却发现了一种与此理论相背离的现象。他们发现;聪明的人往往不太合;过多的朋友和过于广泛的社交活动会让他们感觉很痛苦。
  在一项研究中;心理学家对1828岁的成年人进行了长期调查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他们发现对大部分调查对象来说;与朋友的社会交往越频繁;他们对生活满意的程度也越高;但是;对于那些极端聪明的人;社会交往越频繁;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实际上越低。专家认为;能将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运用自如的高智商聪明人;不太可能花那么多时间庄社交上;他们的聪明才智大多集中在一些更长远的目标上;社交有时对他们来说;是浪费时间。
  心理学家认为;对外倾性性格的人来说;人际关系会带给他们满足感;相反;没有人他们就不快乐。这种好热闹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寻求补充心理能量。而那些性格内向的人;在人中会感到紧张;社交活动会过多地消耗他们的能量;因此;社交的价值感对他们而言是完全不同的。
  尽管断言聪明人总是不合有些偏颇;但可以解释的是;聪明的人属于内在自我比较复杂的;他们的脑力活跃;变化性显著;总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他们的能量需求是向内而不是向外的。一个自我世界很丰富的人;可能很难从外界相同的人身上到情感联结;尤其是对只专注于自己的一个领域的人而言。
  对他们来说;最幸福的事就是跟一个平等的人在一起说话;然而;要到同他们自己一样的人并不容易。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新加坡管理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共同提出;现代社会的快乐根源仍是“草原理论”。也就是说;与人类祖先一样;现代人也需要居才能真正快乐;与朋友交往越多生活满意度越高。不过;这个因素受到智商的影响。“比较聪明”的人可能更容易适应相对孤独的现代生活;摆脱“祖传的”居生活;对智商超的天才来说;过多的社交活动会造成困扰;让他们无法专心追求“伟大目标”。
  (选自《百科知识》》
  5.下列不属于文中“聪明人”的特点的一项是(
  A.智商超。
  B.自如运用智力和能力。
  C.自我世界很丰富。
  D.追求伟大目标。
  【答案】D
  【难度】中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说明对象本质特点的分析与概括;要求学生将选项回归原文进行定位;并进行对比出差异得出答案。
  第二段中提到聪明人的聪明才智大多集中在一些更长远的目标上;第四段提到过多的社交会让聪明的人无法专心追求“伟大目标”;但并没有表明追求目标是聪明人一定具备的特点;选项过于绝对。
  6.下面对“现代社会的快乐根源仍是‘草原理论’”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原理论”中的“草原”指代的是“居生活”。
  B.“草原理论”强调的是居生活中频繁的社会交往。
  C.现代人的不快乐是因为渐渐远离了祖传的居生活。
  D.这句话要表达的是社会交往仍然能够给现代人带来快乐。
  【答案】C
  【难度】简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中部分观点的理解;需要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区间定位;并通过对比出错误选项。
  C选项提到的“现代人的不快乐” 并没有在文章当中提到;故属于无中生有。
  7.作者对“聪明人为何总是孤独”的回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聪明人追求实现长远目标;所以并不希望将时间过多地用在社交上。
  B.聪明人的内在自我比较复杂;导致其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紧张而痛苦。
  C.聪明人希望到能同他平等对话的人;但这并不容易。
  D.聪明人更容易适应相对孤独的现代生活;其生活满意度并未受影响。
  【答案】D
  【难度】偏难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整体理解;要求学生从原文筛选相关语句;并进行分析组合。
  题目实际上问的是聪明人总是孤独的原因;D选项的前半个句子没有问题;但后面提到的“其生活满意度并未受到影响” 在原文并没有明确的表述;文中只提到频繁的社交会让聪明人的生活满意度变低;并未提到聪明人对现代相对孤独的生活的满意度情况。
  三
  (9分;每小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
  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是岁;文侯卒;太子立;是为燕易王。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燕;取十城。易王谓苏秦曰:“往日先生至燕;而先王资先生见赵;遂约六国从。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苏秦大惭;曰:“请为王取之。”
  苏秦见齐王;再拜;俯而庆;仰而吊。齐王曰:“是何庆吊相随之速也?”苏秦曰:“臣闻饥人所以饥而不食乌喙者;为其愈充腹而与饿死同患也。今燕虽弱小;即秦王之少婿也。大王利其十城;而长与强秦为仇。今使弱燕为雁行而强秦敝其后;以招天下之精兵;是食乌喙之类也。”
  齐王愀然变曰:“然则奈何?”苏秦曰:“臣闻古之善制事者;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大王诚能听臣计;即归燕之十城。燕无故而得十城;必喜;秦王知以已之故而归燕之十城;亦必喜。此所谓弃仇雠而得石交者也。夫燕、秦俱事齐;则大王号令天下;莫敢不听。是王以虚辞附秦;以十城取天下。此霸王之业也。”王曰:“善。”于是乃归燕之十城。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为燕易王 为:就是
  B.而先王资先生见赵 资:资助
  C.大王诚能听臣计 诚:真诚
  D.夫燕、秦惧事齐 事:侍奉
  【答案】:C
  【难度】:易
  解析:考察常用实词
  四个选项词均是初中接触过的字义;需注意一词多义和词性辨析。解答此题;到选项对应的文中原句;将选项意思带入原文进行检验;可得到正确答案。联系上下文;可知“诚”应翻译为“确实”即可知道C错误。
  A项词义需注意一词多义;出自课文《公输》(此为何若人?)在选项中结合语境可得是表“这”;为表“就是”;是为翻译做“这就是”;
  B项词义与现代汉语差别不大;可用组词法得出;
  C项词义出自课文《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表“确实;果真”;
  D项词义应注意词性辨析;事字作名词用有“政事、事情”之意;作动词用为“侍奉”之意;根据句子结构;此处用为动词。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
  A. 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武汉娱乐
  B. 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
  C. 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
  D. 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
  【答案】:B
  【难度】:易
  可根据句子语法结构和虚词位置快速得出答案。通读全文;可知此句大意“燕王劝说苏秦出使齐国;讨还燕国被侵占的十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