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修改版]
第一篇:论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
论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探索阶段
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认知体系,由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及观点所构成,反映了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并为其服务,成为其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思想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精辟地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①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主流意识形态和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一个社会思想文化的中枢和支柱,构成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基础和载体,起着扩大政治认同、进行政治整合、规范政治行为、增强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促进政治稳定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得到人民众的信仰并认同。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社会利益集团的分化,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多样化,主流意识形态趋于弱化、淡化,非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分化。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各种社会思潮如新儒学、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新利己主义、后现代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此起彼伏、层出不穷。这些社会思潮的意识形态理论通过各种渠道如国内学者的阐述和发挥、文学艺术、影视媒体以及互联网等广泛地传入中国社会各阶层,从而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第一,信仰和认同发生危机。由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遭遇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跌入低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敌对势力传输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时期,因而社会各界有些人深受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迷茫、模糊、动摇、失落甚至淡漠,政治信仰发生危机,道德规范发生困惑与失范,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泛滥,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遭到巨大冲击。
第二,意识形态发生分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成分、物质利益、生活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状况也日趋复杂多样,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多样性已经成为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
因此,不仅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出现了非主流意识形态,而且非主流意识形态也日益分化和多元化。这深刻说明了主流意识形态所受到的巨大压力及所承负的引领和整合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巨大社会责任。
第三,主流意识形态被淡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是一种经济形态,同时也是一种价值体系,自主、平等、竞争、信用、法制等观念,构成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和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不仅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而且也使人们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利益。经济全球化不仅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则去选择和评判意识形态,而且也使人们会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主流意识形态被冲击、被淡化甚至被重构的倾向日益突出。
尽管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多种意识形态成分,但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不容否认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正确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不断得
到创新和发展。在俄国,列宁曾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俄国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在中国,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性飞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在世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许多共产党人也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本国的国情不断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创新和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长盛不衰、永葆青春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之所在。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与时俱进,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即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发展。面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遭到的巨大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任务极为繁重,迫切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回答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对新现象、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不断推出有理论深度、有社会影响、有创新价值的理论成果,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战斗力、吸引力,真正成为社会思潮的主导力量,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提供精神支撑。
第二篇: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其的引领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由于它自身的科学性,也更由于其代表广大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而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20世纪上半叶,也确实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和鼓舞下,各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许多艰苦卓绝的斗争。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人抓住了历史赋予的机遇,即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之间的世界大战,推翻了本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也由此在这些国家中上升为国家的意识形态。中国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思想,从而团结亿万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扩大、拜金主义盛行、贪污腐败层出不穷等等问题,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科技信息化的发展,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断蔓延,各种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和思想观点不断滋生,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首先是对于广大众,意识形态的引领必须十分注意方法。虽然,党和政府一直强调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宣传,但是多年来效果并不理想。这固然与大环境中客观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关(它们的克服要靠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制度的完善),也与我们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工作不力有关。我们过于强调灌输,但是在循循善诱上还很不足,结果是形式主义严重,教师本身就言不由衷,学生就更不当回事,甚至产生反感。理论和实际的脱节使之往往一到社会上就会显得软弱无力。
其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更要注意的是意识形态能否主导社会舆论的问题。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 媒体对舆论导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媒体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通过媒体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从而谋取自己私利的最大化,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与此相应,媒体的各种恶意炒作也就成了一种通病。商业文化的泛滥,文化的低俗化、庸俗化,乃至情、颓废、暴力等等不良文化充斥在媒体上,成为社会的公害。媒体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保持自己的公信力,如何起到正确思想引导的作用,实在是场严峻考验。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这句话在今天更加显出了它的实际意义。“唯一准则”、“最高准则”,已经被一些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的人丢到一边去了, 在市场大潮下,由
于利益的驱动和认识之不足,这些部门的指导思想、改革设计乃至制度安排偏离了所说的原则。这些偏离已经造成了不少恶果,引了广大众的不满。
最重要的是是无序的社会意识形态掏空了中国社会的价值共识。30多年社会转型将中国社会从大一统的国家控制中解放出来,社会自主空间渐渐扩张,社会意识形态慢慢生长。其中,一个突出变化就是:物质欲求以及个人利益的觉醒。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饱受极端禁欲主义以及畸形集体主义之苦,强迫人们去追求所谓杜绝私心、私利的“道德乌托邦”,矫枉过正,导致整个意识形态的系统崩盘。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就是社会意识“收复失地”的过程。但是,社会意识的扩张不是理性的,存在一种报复性的反弹,过去那些被压抑的欲望和意识,以加速度的方式疯长蔓延开来,充斥于各类社会空间。这种非理性蔓延会抑制理性的生长。“狭隘的极端主义”、“诡辩的相对主义”、“不加分析的怀疑主义”即是这种非理性的社会心态。理性是社会意识的清醒剂。失去理性支撑的社会意识,一旦蔓延开来,就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它与愈来愈峻急的社会情绪结合,形成巨大的解构力量。
当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面临着这样现实:价值共识缺失,不到价值,即便有,也是局部性
的,不稳固的。在价值判断问题上,对于个人而言可能是理性的,表现为在个人利益的算计上往往是清醒的;但对于社会共同体而言,有可能是非理性的,因为没有办法把一个个原子化的价值个体用一个共同的价值纽带联接起来。个人的理性与集体的非理性并存,造成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极端无序性。而且,这种无序的社会意识对一个社会共同体的良性发育是不利的。 所以,面对这些问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在中国社会起引领作用,需要中国共产党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由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正确理解,一些人以为和谐就是一团和气, 不能讲斗争,甚至也不能进行批评了。其实不然,和谐不是没有矛盾,也绝不是不要斗争,而是不要把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在人民内部绝不能搞残酷斗争;人民内部也会有犯法的事情,这些要由执法机关依法处置;人民内部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则必须通过“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的公式来处理。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摆事实、讲道理,不以势压人,也不能采用无限上纲的方法,是人们相互学习、相互批评,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净化自己灵魂的方法。这些年来,我们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少了,庸俗的作风多了。它是导致社会正气不足、歪风邪气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就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开展以团结和进步为目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只有这样,才能把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落到实处,解决好人们思想上
的问题和疑惑;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既活跃思想,又逐步形成共识,心情舒畅,和谐相处,共同为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实现而奋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