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高考体育100米短跑成绩的影响与分析
核心力量训练对高考体育100米短跑成绩的影响与分析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体育课程不断进步。高中生对短跑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并未掌握规范的短跑技术要领,对短跑运动的一些技巧、姿势、注意事项等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部分高中生的短跑成绩不好。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高中短跑训练活动非常重要。部分教师对此并不重视,或者是未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短跑训练方法,以致高中生的短跑训练效果不佳。对高中短跑训练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高中体育;100米短跑;影响分析
引言
素质教育要求加强高中学生在道德、智力、身体、美学和劳动上全面发展。当前有些学校忽视了体育的重要作用,盲目地要求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忘记了身体与大脑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高中生承受着学业和高考等心理压力,如果压力不能及时释放,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通过短跑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高中生更好地学习,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效率。
1力量训练对于短跑的影响分析
力量训练的特征和分类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是影响短跑项目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要增加肌肉力量,可以通过更改加速度和短跑质量来实现。从强度特性分析可分为最大强度和最快强度,短跑运动员速度力量的爆发性决定了短跑的实际效果,田径运动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爆发最大的力量。因此,教师需要在高中短跑项目中制定最大强度的训练,确保在强度训练的基础上调整强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力量训练是关键的身体力量特征之一,主要是指运动员的神经和肌肉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力量,神经和肌肉系统的协调完成了短跑冲刺。力量训练包括对冲刺速度有重大影响的多种内容,例如运动员的爆发力、反应力。
首先,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高中生的身体耐力,增强高中生的肌肉力量。此外,通过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高中生的中枢神经和肌肉系统的功能活动,改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物质代谢的交换过程,增加学生的肌肉质量。短跑项目可以减少高中生脂肪的堆积,支持运动器官功能和有效地增强肌腱和韧带的强度,可以改善高中生的身体姿势,帮助高中生塑造良好的身体。
当前,高中学生难以提高对短跑运动的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对短跑运动的益处知之甚少,对短跑的作用缺乏全面的了解。高中一线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短跑教育推广。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短跑知识教育,使高中生真正地了解相关知识,改变对短跑的了解,热爱短跑运动。例如,可以利用高中生的爱好美的心理来促进短跑运动的健身,采用注重结果的教育模式来激励高中学生进行短跑运动。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引导高中生自愿开展短跑运动,为高中短跑教育活动的发展做出贡献。
提高运动成绩。短跑运动主要分为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100米短跑,在前30米的时候是加速跑的阶段,在30~90米这段距离中,则属于途中跑,而最后的10米则是冲刺跑。加速跑阶段不会使运动员们之间拉开很大的距离,途中跑才是整个短跑运动的关键阶段。从生理学的角度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短跑运动员对于肌肉的控制能力。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运动员出现肌肉痉挛等现象,进而保证运动员可以顺利完成比赛,自然也就提高了比赛的成绩。
2高考体育短跑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2.1加强运动方法指导,规范技术动作
短跑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方法和技术动作的规范至关重要,不仅是提高短跑运动技能的前提,同时也是提高高中生短跑运动成绩的必要。在田径运动中短跑项目对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从表面上看,虽然短跑运动看似简单,但是要想科学掌握其中的运动技巧并非易事,因此要让学生重视短跑技能的教学,加强对高中生短跑运动方法的指导。具体做法为:其一,教师要注重对高中生短跑运动方法的理论指导,结合高中生整体素质和兴趣趋向,从最关键的短跑运动方法进行总结性讲解,向高中生阐述核心运动方法理论,重构高中生对短跑运动方法应用的意识,挖掘多样化的短跑运动方法。运动方法讲解和传递完毕以后,由教师进行演示教学,配合理论讲解,让高中生能够加深对短跑运动方法的理解。其二,教师安排学生开展实践练习,结合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演示内容,对短跑技术动作进行分解,其中实践练习的过程中要注重身体重心、动作的平稳性,保证在跑步的过程中具备节奏感,力争每个短跑技术动作都能够规范。其三,教师要注意观察高中生练习动作是否规范化,如若发现有错误的技术动作出现,要及时针对性地进行纠正,保证做到学生每个技术动作都合乎规范,做到标准化。
2.2柔韧性练习
柔韧性练习是显著影响短跑成绩的重要因素。没有足够的柔韧性,即使一个强壮、协调性好、速度快的运动员,其短跑成绩也不会达到最佳。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是提高短跑速度所必需的。没有足够的柔韧性,将限制步长和步频(由于爆发力下降)。应注意以下部位的柔韧性:跟腱、腓肠肌、腘绳肌、髋屈肌、髋伸肌、双肩和躯干(特别是髋关节的柔韧性)。柔韧性训练主要在运动活动中拉长肌肉和韧带,在定位静力活动中拉长肌肉和韧带。
2.3加强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高中生的上下肢协调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其短跑的肢体协调性,进而促进其短跑训练效果的提升。教师应当加强对高中生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视,采用恰当的训练方法来增强其核心力量。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指导高中生进行负重躯干上抬训练,也就是在平板支撑状态下,根据实际训练需求,在高中生的腰腹处放置一定的重物,然后让其依次抬起左右腿,并保持身体其余部位不动,每次坚持10~15秒左右,这对其核心力量发展十分有益。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高中生利用瑞士球进行旋髋练习,这样也能增强其核心力量。
2.4加强短跑时的呼吸节奏训练
短跑运动时要控制好呼吸节奏,否则容易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岔气问题,不利于高中生的身体机能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其短跑成绩。如果高中生在短跑之时一直不能控制好呼吸节奏,甚至有可能诱发一些呼吸系统的疾病。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短跑运动过程中的呼吸节奏训练,指导高中生掌握在短跑时调整呼吸节奏的方法,以及采用恰当的方法来适度增加自己的呼吸频率和深度,这样就能在短跑运动时获取更多的氧气。此外,教师还要指导高中生在短跑时用鼻子呼吸,避免由于用口呼吸而难以过滤空气中隐藏的灰尘类的颗粒物,从而造成其咽喉、肺部等出现疼痛现象,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2.5创新短跑训练方法
教师还应当积极创新短跑训练方法,借此激发高中生参与短跑训练的兴趣,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种短跑训练活动中,这对于提升短跑训练效果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短跑训练游戏,诸如追拍跑游戏、持轻物接力跑游戏等,这些游戏能够有效增强短跑训练的趣味性,从而调动高中生参与短跑训练的积极主动性,促进短跑训练效果的提升。当然,教师也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到短跑训练中,让高中生观看一些精彩的短跑比赛视频,再利用视频慢放、暂停等方式来引导高中生仔细观察这些短跑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特点,借此开展短跑技术动作训练,这样也能提升短跑训练效果。
结语
力量训练是为了增强人体的肌肉收缩力,提高人体神经肌肉系统抵抗运动中外力的能力,对人体骨骼系统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不仅对短跑有效,而且对高中生的体力和健康水平提升有积极作用,对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也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君.高中体育田径项目中短跑的力量训练[J].教学论坛,2019,11(02):188-189.
一百米跑的技巧[2]李建国.浅析高中体育田径项目中短跑的力量训练[J].教育论坛,2018,9(16):154.
[3]王彦博.高中体育田径项目中短跑的力量训练创新[J].教学研究,2018,10(15):38-3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