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利用心理效应跑好公务员面试最后一百米_王君
文汇报/2014年/1月/10日/第011版
文汇教育·考试
巧妙利用心理效应跑好公务员面试最后一百米
王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
面试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环节,如果说笔试是马拉松比赛的前面40多公里的话,面试就是比赛的最后一百米。如何跑好这“最后一百米”,是考生和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话题。公务员面试是考官与考生面对面的交流,与日常的聊天和谈心不同的是,公务员面试具有正式性和庄重性等特点。由于公务员面试成绩占考试总成绩的70%,因而考生必须认真对待,充分准备,切不可掉以轻心。在各种准备中,有一项准备必不可少,那就是充分了解面试中的心理效应,并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应的准备。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和规律,它是指某人的行为或某事的作用,引起他人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沟通,面试过程中,必然有心理效应的作用和影响。考生如果能灵活运用一些心理效应,将可以在面试中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1、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用含蓄、抽象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暗示将有助于考生在公务员面试中取得上佳的结果。
“望梅止渴”这个典故深入人心,故事讲的是曹操有次率兵远途跋涉,天气炎热,官兵们又累又渴,偏偏又不到水井和溪流。于是曹操大喊:“前面山上有一片梅林”。因为梅子是酸的,所以一提到梅子,“酸”的心理暗示便发挥了作用。随即,大家的口腔便大量分泌唾液,起到了暂时解渴的效果,这个就是积极的暗示效应。
在公务员面试中,积极的暗示至少有两种:一是自我成功暗示。面试有成功和失败,失败的原因可能各式各样,但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自信满满,暗示积极,时刻相信自己是最后的胜利者。有了积极的暗示,个人的情绪就稳定,心态就好,整个人就显得有朝气、有活力。反之,缺乏暗示或自我暗示较消极,人就容易缺乏自信。这样,考生情绪易波动,面试时也易于紧张,思路易混乱,遇到难题时难免慌乱和不知所措。
为克服负面情绪和消极因素的影响,提高自信心,面试前,考生可有意进行一番成功暗示训练。如对着镜子讲“一定会成功”,与他人(父母或同学、朋友、老师)谈面试时,不说无把握之类的话,而是大声说“自己考上一点不成问题”等。面试时,不想伤心事,不说消极话,努力扬长,尽量避短。
二是外部榜样暗示。在公务员面试中,必考“动机类”试题,如“请谈谈您为什么报考公务员”等。尽管考官提问的角度有所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考官是想通过此类试题来了解考生报考公务员的具体原因,以及考生自身情况(学习情况、个性情况、经历情况等)与所报考岗位之间是否匹配。
“为何来报考公务员?”“别人报考自己也报考,有讲是父母要求考的,有讲现在工作难于考公务员,有讲报考公务员是碰下运气……”具体的面试中,考官们发现,对于这类问题,大量考生常常回答不到点子上,甚至走入误区。想要解决这个难题,考生们不妨尝试使用外部榜样暗示法。具体而言,在面试准备时,一位大家都熟知的优秀公务员(如是报考单位的更佳),深入分析其优秀特质,而后有意无意地反复向这位榜样进行学习和模仿,最后达到这位榜样的“完形”能随时浮现在眼前,榜样的精气神能入脑入心。
2、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与一个人初次会面时,45秒钟内产生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因为这个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它就能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持续较长时间。
在公务员面试中,面试官大多是经验丰富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有较高的识人水平和辨人能力。业内有一种说法很有道理:20分钟的面试,关键是前面3分钟。考生走进考场和坐下的瞬间,穿着打扮和身体活动会“自然说话”:衣冠不整说明这人缺乏礼貌、做事没条理,穿着花哨说明这人华而不实,一身名牌说
明这人要求太高、喜欢张扬,姿势扭捏说明这人缺乏气质,目光游离说明这人情绪不稳,缩手缩脚说明这人缺乏自信等。开口回答第一个问题,面试官就能对考生知道个大概:说话吞吐说明这人思路不清,声音太小说明这人信心不足,空话套话连篇说明这人飘浮和虚伪,好高骛远说明这人心态不佳。
总的来讲,尽管考官们对公务员的标准把握可能不一致,但对“第一印象”的要求却基本一致。这就是:着装大方,仪态美丽;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坐姿端庄、眼神温和;面带笑容、性情友善;声音宏亮、表达流畅;坦率真诚、富有感情;机智干练、做事务实。
由于首因效应的存在,考生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整个面试过程的前3分钟。注重自己的仪容、衣着,注意礼节和细节,注意进考场时的五六步走路,注意自己的坐姿,注意自己的神态,注意自己的开场讲话,尽可能给考官们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3、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为“光环效应”,是指由于我们对他人的某个品质或特点形成深刻或鲜明印象后,被我们强烈感知到的品质或特点会把他人的其他特点掩盖起来。就如因为月晕而看不清月亮的轮廓一样,造成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
为克服晕轮效应的负面影响,公务员管理部门都要求面试官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价每一位考生。然而,
在面试实践中,由于面试官是人而不是机器,因而面试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往往存在着以偏概全的认知倾向。
作为考生,在公务员面试过程中,要巧妙地运用好晕轮效应,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把自己的特努力突显出来,给面试官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从而得到考官的赏识。作为面试考官之一,曾有一次面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天一位考生进场回答第一个题是“谈谈您的经历和特长,以及为什么要报考公务员”。她提起曾经发表了3首诗,并当场背诵了其中一首。诗写得很美,打动了现场面试官;此外,她还讲述了2幅摄影作品获得全国奖项的经历,只是现场没有带来。并特别详细地讲到:有一个暑假,她组织同班同学到藏区去做一个多月的志愿服务活动。回来后写的调研报告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并因此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当时省委领导还亲自出席颁奖仪式并给她颁发证书。这些特长和经历一讲,我发现所有的考官和现场列席的各方面代表都不停地点头,有人还竖起了大姆指。这一个问题本来要求在3到5分钟之内回答完毕。结果这位考生一口气讲了20多分钟,考官们不但没有打断她,还很沉浸其中,就连主考官都忘记提醒时间。
随后的几个问答,都在舒畅的氛围中快速进行。其实,面试早在考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就已经有所定论,这就是面试中的晕轮效应。
4、近因效应一百米跑的技巧
百米比赛,无论起跑多么迅速,中场多么有力,没率先冲到终点,都不能算成功。公务员面试既然是“最后一百米”,那么,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算是笑得最好。这就是所谓的近因效应。
它和首因效应相反,指我们可能会根据某人的最近一段时期的表现而改变对他的一贯看法。比如,某人平时很节省,大家一直认为他很小气。但他在为灾区人民捐款时出手最为大方,于是大家迅速改变了以前对他的小气的看法,从此对他产生好印象。相反,如果平时花钱大手大脚,但在捐款行动中一点没表示,大家也会改变了对他大方的看法,认为他是个很小气至少是没爱心的人。
近因效应提醒考生,在面试快结束时一定要注意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一次面试中,一位考生的全部问答都已经完成,考官们对考生前面问题的回答较满意。这时,主考官随口问了一下考:“您觉得自己今天表现怎么样?”本来我们期望这位考生回答一下“很好”就完美结束了,没想到这位考生一下子情绪失控,自负和自卑同时兴起:“今天的问题和我准备的很不一样,没反映出我的真实水平,我回答得一点都不好。”一句话,让原本建立起来的好印象一扫而光,这样的回答其结果可想而知。也是这个看似随意的问题,那天上午最后一位考生的回答却与众不同:“谢谢考官!面试对我太重要了,我今天早饭没来得及吃就第一个跑过来了,抽签抽到上午最后一个,把我饿得实在有点不行了,因此可能面试回答时有点紧张,但我这点饿和各位考官辛苦到现在还没吃午饭比起来,只是小巫见大巫。”当天上午面试到12:30还没结束,最后这位考生这样一讲,大家也想起自己的确饿了。这位考生对前面几个问题的回答不错,但算不上突出,而最后这个随意问题自然的回答一下子抓住了考官们的心,都觉得这个考生机灵、真诚
、有爱心,这样的回答一举扭转了前面的局面。当这位考生微笑着离开考场时,其实他应该不知道,最后的胜利已经属于自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