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2麓山国际高一年级第一次学情检测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总分:100分 时量: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发现,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早期文化诸遗址中的石钺(大斧)有明显的使用痕迹,而良渚文化遗址中的玉钺往往无使用痕迹,甚至不开刃。据此可推知,良渚文化( )
A. 外部环境趋于稳定 B. 玉钺演化为权力的象征
C. 已产生了青铜工具 D. 存在明显区域文化特
2. 西周时期,“天”成为周王解释其政权合法性的最高依据。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开始频繁地使用“天”来颂美祖先的荣耀,解释国运的盛衰。这一变化反映出春秋时期
A. 政治权力下移的趋势 B. 敬天法祖观念的浓厚
C. 传统社会秩序的崩溃 D. 治国理政思想的转变
3. 秦始皇曾五次巡游天下以昭告王权所在,并以“五德终始”说来论证秦代周合理性,但当山东豪杰为恢复封建揭竿而起时,民间则是一呼百应。这说明当时
A. 皇帝制度违背了历史潮流 B. 治国理念变化导致秦朝社会动荡
C. 地方豪强是反秦主要力量 D. 新型国家形态尚未获得有效认同
4. 汉武帝时,桑弘羊坚决反对私人聚众开矿炼铁,认为“铁器兵刃,天下之大用也,非众庶所宜事也”,如果允许私人开办,易“成奸伪之业”。由此可知,他认为( )
A. 百姓炼铁导致聚众叛乱 B. 炼铁私营会导致效率低下
C. 私人冶铁降低兵器质量 D. 铁业官营有利于国家稳定
5. 孝文帝在位期间曾先后多次祭孔,祭孔的规格不断提高。公元492年,孝文帝诏令“改谥宜尼曰文圣尼父,告谥孔庙”,此举标志着孔庙祭祀被正式纳入北魏的国家祭祀体系。该举措旨在( )
A. 将祭祀制度规范化 B. 强化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 有效控制士人阶层 D. 扫除冯太后的政治余威
6. 唐初的租庸调制以均田制基础,即使农民分配到的实际土地没有达到法定授田标准,每丁每年也要纳定额的租调。唐中期实行两税法,依户等纳钱,依地亩纳粟,但丁额不废(以便临时差发力役)。由此可见,这一改革使( )
A. 赋税原则由税产变税丁 B. 白银开始成为税收支付手段
C. 百姓税赋负担相对公平 D. 政府放松了对户籍制度管理
7. 唐朝的文艺作品洋溢着大唐之美。如,《霓裳羽衣曲》既重视宫廷音乐,也不排斥民间音乐,还广纳胡乐,是体现大唐之美的代表作之一。由此可知,“大唐之美”在于( )
A. 婉约细腻、吏治清明 B. 思想活跃、三教并行
C 气象宏大、兼收并蓄 D. 市井气息、西学东渐
8.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钱学森“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等格言广为流传,它们都蕴含了( )
A. 耕读传家的理想 B. 格物致知的探究 C. 家国天下的情怀 D. 无为而治的理念
9.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的繁盛热闹。但如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桥下的那只船正要穿过桥洞,却没有放下桅杆,眼看就要撞到,船上人才慌忙放倒桅杆。而且桥上有文官坐着轿子,武官骑着大马互不让道,等等诸如此类的隐喻,据此,最合理的解释( )
A. 城市街道需更宽敞的设计 B. 北宋重文轻武使官场矛盾突出
C. 北宋商品经济虚假繁荣 D. 北宋的繁华盛世之下败象已现
10. 如图所示,1661年至1790年,清朝人口增长迅速。这主要得益于( )
A. 对外贸易逐步扩大 B. 外来农作物的引进
C. 新的经济因素成长 D. 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11. 如表是近代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第二次战争起因的记载。据表可知( )
时间 | 版本 | 记载 |
1899 | 《东洋史要》 | 自五口通商以来,罪徒多受雇于外船。冀免被捕……有挂英国旗之商船名亚罗号者,清廷官员捕清人十二名以去,香港知事巴笃斯怒,诉于两广总督,不得要领。 |
1911 | 《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 广州绅民自三元里决战后,与英人积嫌已深……英人以条约为词,数请入城,不得;(叶)名琛益自负,凡遇交涉事,驭外人尤严。 |
1933 | 《新亚教本·初中国史》 | 原来战争,粤人受帝国主义压迫,最先感觉苦痛……英人终不肯罢休,为要完成他的东方侵略政策,便借端开衅。 |
1937 | 《开明中学讲义》 | 战争以后,帝国主义者已看破了中国的弱点,便处处挑衅。中国虽受帝国主义的武力压迫,缔结了不平等条约,但政府与人民的排外倾向,并不因此而衰退。以此之故,当太平天国及捻回之乱发生时,又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事情。 |
A. 历史记载随着时代发展趋向全面 B. 时代观念变化影响历史教本表述
C. 教科书编者带有明显的个人彩 D. 第二次战争起因未形成定论
12. 1919—1920年间,全国大、中、小学生刊物全都采用白话文发表;从1920年秋季开始,所有国民小学一、二年级都使用白话文教材。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运动 B. 二次革命 C. 护国战争 D. 新文化运动
13. 1924年,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刊文指出:“我们的党对于农民里的宣传应当注意地方政府征收田税的问题”,“做总的政治宣传的时候,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口号。应当开始选派宣传员到乡村里去”。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
A. 注重革命动员的策略性 B. 政治宣传服务于土地革命
C. 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 存在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14. 下文是周恩来的一段回忆,该段回忆可用以说明( )
我同叶剑英参谋长到南京,开始蒋介石还没有决定给八路军以名义,但是到上海打响了,他(指蒋介石)从庐山跑回来,觉得这是全面战争了,才发表了八路军的,紧跟着又发表了18集团军的,要我们军队去打仗。 |
A. 十九路军上海抗战的影响力 B.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历史背景
C. 淞沪会战对国内形势的影响 D. 瓦窑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15. 小说《暴风骤雨》原型地——元宝村,在改革开放初期建起了铅笔厂、筷子厂等企业。2012年,该村铅笔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被称为“亚洲铅笔之乡”。昔日“光腚屯”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这说明( )
A. 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B.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C 城乡经济实现均衡协调发展 D. 新型城镇化战略已全面实施
16. 下图是创作于新中国某一时期的宣传画《热爱苏联工程师》。这一时期应当是( )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武装走私、抢掠骚扰。为防止沿海反叛势力私通倭寇,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四年(1371年),颁布“禁海令”;洪武七年(1374年),撤销了自唐朝起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泉州、明州、广州市舶司。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放开朝贡贸易,仍不准民间出海。而后随倭患海禁愈加严格。隆庆元年(1567年),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和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但仍禁止对日本贸易,私自前往以“通倭”罪处。隆庆开关使民间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东南沿海海外贸易进入新时期。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明显。明朝产品诸如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欢迎,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摘编自《闭关锁国》
材料二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了中书省和丞相。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置了殿阁大学士,这些殿阁大学士只是“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而且一般来说品级很低,只有五品。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真正出现;
明宣宗时内阁拥有了票拟权。
根据规定,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由于内阁大学士大都出身翰林,是皇帝的近臣,也是官僚集团中最接近皇帝的人。另外阁臣与皇帝和皇太子多有师保关系,往往加上三公三孤,投太子三师三少,又负责筵经日讲,这些都构成了与一般朝臣不同的特殊身份,他们对皇帝和皇太子的影响自然要多于其他大臣。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出现了专控朝政二十余年的状况,内阁的权力开始与设想有了差别。
——摘编自于江泰《明朝内阁对皇权的制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概括明朝“隆庆元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内阁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政治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币问世以来,在印制和防伪技术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表所示为各套人民币的相关信息。
发行时间 | 代表性技术 |
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正式发行,1955年5月停止流通) | 采用在票面图案中加入“暗记”(即将图案放大后,会出现特定的口号字样)的防伪方式,未使用水印、紫外线荧光物质等 |
第二套人民币(1955年3月开始发行,1964年4月、第三套人民币的价值1999年1月、2007年4月分批次停止流通) | 开始采用水印防伪;其中3元、5元、10元的钞票由苏联代印 |
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4月开始发行,1999年12月纸币停止流通、2000年7月硬币停止流通) | 全部使用国产印钞机印制,在国际印钞界首次实现干胶印一版多接线印刷,和广泛使用安全线技术的欧美货币相比,“个性”十足 |
第四套人民币(1987年4月开始发行,2018年5月停止流通,个别小面额除外) | 1元以上的主币上增印了盲文符号;采用多种雕刻制版、多接线新技术,以及防伪安全线(全埋式) |
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10月开始发行,为现行人民币) | 券别结构、钞票材质、制版印刷等全面实现了与国际接轨;2015年11月,100元纸币调整了票面图案、防伪特征及布局,机读性能进一步提高 |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名片人民币发行70周年纪念展”(2018年)展会内容整理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条人民币发展线索,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现代史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发展线索源自材料,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19. 【国货运动】
材料一 以下为“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与其儿子们的往来书信节选
①1931年11月29日,长子刘念仁在信中说:“父亲,我还有句话得向你陈说,就是我总觉得你现在经手的事业太多,如煤球、水泥、搪瓷、火柴等等,在美国的资本家,你看看他们赚的钱很多,可是他们大都专于一门而精于一门。”
②1932年1月28日,刘念仁致信父亲说:“自从我到了美国后,似乎我对于国家的观念格外的Sensitive(敏感)了。从这两天这里报纸上的报告,知道我的家乡已陷到最危急的境界。我总感得尔从前对我所说的‘blood is always thicker than water(血溶于水)’——这句话的真确了。父亲!请允许我这狭义的爱国心;可是一个人没有国家做后盾是多么的丧耻可怜的人啊!”
③刘鸿生在1933年4月28日的回信中说:“你信末劝我抵制日货,我对此事已实行好久了。有许多小厂专用日本原料,成本轻得许多,我们为爱国的缘故,也只好忍痛去熬。”
④1935年8月22日,五子刘念孝从美国写信给父亲,表达了对国内时局的忧虑:“我们的外交,简直颓唐胆怯不堪。满洲不抵抗的主义,完全宣布我们中国上下良心不良,不能在正理无畏精神方面奋斗。”
——摘编自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鸿记账房档案》
材料二 凭借在中国取得的特权,美国商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并形成独占地位,给处于危殆境地的中国民族资本以摧毁性的打击。这种情况不仅引起工业界的极为不满,也引起商业界的深深担忧。1947年初,中国共产党上海职员运动委员会组织了“爱用国货、抵制美货”运动,运动以百货职工为核心,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爱用国货,抵制美货”委员会。国民党反动派派遣特务进行破坏、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九”事件。2月11日,由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发起成立二九惨案后援会。各业工会、大学学生、教育界与不少社会团体也纷纷成立二九后援会,揭露事实真相,使人民众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真面目。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确认中国共产党“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表示“今后要
与他们携手合作”,其他民主党派也明确表示了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