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古诗词
如何读懂古诗词
一、了解古诗体裁与题材
二、理清古诗结构特点
结构即思路,把握古诗的结构,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知晓大意。
(1)古诗常见思路结构
近体诗 | 绝句 | 前两句写景(次), 后两句抒情议论 (第四句最重要) | ①一般结构:起承转合 |
②两句铺陈, 两句议论或抒情 | |||
③前三句铺陈,第四句揭示中心 | |||
律诗 | 前四句写景(次), 后四句抒情议论(主) | ①四分法:起承转合 | |
②二分法:前两联为第一层,后两联为第二层 | |||
③三分法:首联为第一层,中间两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 | |||
词 | 上阕(片) | 首句渲染气氛 | 写景(次) |
主句写景 | |||
尾句过渡 | |||
下阕(片) | 承接上阕(片),表达主旨 | 抒情(主) | |
(2)起承转合 ——以《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为例
起 | 即起句。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承 | 是承接上一层而展开,包括顺接、反接和以类连比。是“起”的延伸、拓展。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转 | 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合 | 是诗文的结尾,往往是针对上面描述的内容作“集中”的表现,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等。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 |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3)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对偶)
对仗 | 冬至的古诗四句正对 | 是指上下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 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代谢、怀古伤今之情。 |
反对 | 是指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 如高适《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把军中战士和将帅的两种生活放在一起,构成反差,从而抒发忧愤之情。 | |
串对 | 是指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各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偶形式,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的是从四川出三峡而北上的行程,前后一贯,又有次序。 | |
三、鉴赏古诗语言特点
1. 古诗语言特点——读懂“诗家语”
古诗语言是语言的变形,是语言中的最高形态。
古诗词的语言凝练含蓄,言简义丰。
它离开了口语与一般书面语,成为一种特异的语言形式。既遵循语言规范,又时时欲超出语言规范。
古诗语言的“变形”:
诗歌的字数限制——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常会打乱语序、
——改变词性、
——妙用修辞。
古诗语言变形的地方,往往是读懂诗歌的难点。
补充省略!
还原语序!
把握词性改变!
联想想象!
省略压缩词语 |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 ①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 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 ||
互文见义 |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表现在具体诗词中的情况: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分单句互文和多句互文。 | 示例:①单句互文。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其意思应是“主人与客人一起下马来到船上”。 ②多句互文。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其意思应是“在东市、西市买了骏马、鞍鞯”。 | ||
诗家语 (方式) | 内容解说 | 示例 | ||
改变词性 |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维的“日冷青松”(《过香积寺》),以上句“绿”“冷”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绘景状物,化抽象为具体,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 | ||
改变词序 | 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调某些意蕴,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或出于格律等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某些词的词序。主要体现在主语后置、主宾换位等方面。 | ①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汉阳树”和“鹦鹉洲”为陈述对象(主语)后置。 ②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为主宾换位。 | ||
(一)把握词性改变
出下面活用的词: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
悦、空
改变词性的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
暗、肥、老
炼字!
绿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
思考: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1、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2、“咽”指呜咽,“冷”指阴冷。
3、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4、“咽”、“冷”二字绘声绘,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二)还原语序!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正确语序应为:
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炼意!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鱼舟。(“正序”应为:竹喧浣女归, 莲动鱼舟下。)
柳春山映,梨花夕鸟藏。(“正序”应为:
春山映柳,夕鸟藏梨花。
(三)补充省略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省主语
(诗人)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四、懂古诗需要注意
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
(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歌的题材
情感——诗人的心情、诗歌的主旨、
思路——暗示写作思路)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标题示例 | 重要信息 |
石灰吟 | ①点明所咏对象 ②暗含作者情感态度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①点明时间或地点 ②交代事件 |
别董大 | 点明诗歌题材(送别诗) |
寻隐者不遇 | ①点明写作时间、事件 ②暗示写作思路 |
请说说下面诗歌标题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