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课文以《寒食》《迢迢
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组成。以民俗、民间故事为主题,讲述了寒食
节、中秋节中美好的民间传说和民俗,引导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
化中的精髓,三首古诗需要有感情朗读和背诵,理解诗意。
学习目标
1.会认 “迢迢 皎皎 纤纤 札札 脉脉” 等叠词。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重点: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
学习难点:
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学法指导:
古诗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冬至的古诗四句------品诗味
结合自己的认识体会诗人的感情。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
诵。
第一课时《寒食》导学案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预习提示单一
1.作者简介。
韩翃(hóng),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
南)人,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与钱起
。
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 主要作品有《宿石邑山中》 同题仙游观》等。
2.自读,读准字音
3.解释(不懂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工具书来理解)。
春城:
御柳:
汉宫:
传蜡烛:
五侯:
4.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二、合作探究
预习提示单二
1.看看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
。
2.简要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思考:处处“飞花”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柳”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