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生活在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
中国人生活在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气候温和,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人们相信丰收离不开自然恩赐,讲究天人合一,多关注人伦;而西方文化发源地希腊是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人们需要长期与恶劣的自然做斗争,因此养成了西方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科学传统,开放的地理环境又使他们与外界多有往来,造成了工商业的发达
2、饮食文化的差异
西方人喜食牛羊肉,东方人喜欢吃蔬菜,这是因为西方人的狩猎和捕鱼业发展到后来的畜牧业,多产牛羊肉,食物种类单一;同时由于畜牧业工作量大,闲暇时间较少,致使人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怎么吃的“好”,所以他们的饮食品种单一,烹调简单;但他们的饮食注重营养的搭配。
东方人饮食中素食占有主要地位,据说中国人可以食用的蔬菜多达600多万种,肉食只是补充。中国农业生产主要以“植物”为主,所以“蔬菜”便成为我们的主食;又由于农业生产稳定,很容易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人们很容易从生存压力中解脱出来,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并满足着其他需要,比如对于饮食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到“食以果腹”并且还要做到“、香、味俱全”,所以我们便有了丰富的饮食文化。
地理环境决定了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饮食文化,同样也影响了服饰文化、居住文化、建筑文化甚至人们的思想观念,比如东西方文化中对于“农”和“商”的态度。
3、发展观念的差异
在中国,三十亩地一头牛是中国人最主要的追求,“农为本商为末”,中国人发展过程中,土地绝对是最关键的;但西方人却注重商业的发展,在商业贸易中获得高额利润是他们的追求,这个差异也与生产方式有关。
中国的农业生产收入稳定,技术成熟,家庭乃至国家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人们的一切需要都可以通过家庭成员的劳作完成,不需要与别人交换,所以我们认为,土地是最重要的,有了土地才能完成一系列的生产。
西方文化发源于畜牧业地区,畜牧业经济不稳定,产品单一,单个家庭乃至国家的生产难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于是便产生了对外贸易的迫切需求,财富集中首先要求物质的储存。并且国王与教会通过从生活必需品的贸易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因而竭力保护和发展商业贸易。在西方历史上,战争多与贸易有关,或者是争夺贸易对象或者争夺贸易通道。而东方的战争多与土地的争夺有关。
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生产方式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观、饮食以及发展模式的差异。
中西文化除了以上差异以外,最大的差异恐怕就是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的差异了。
3.1 见面打招呼
虽然在对外汉语教材中, 第一课就会教留学生说“你好”“早上好”,但在实际交际中,这样的见面语通常用在正式的发言与讲话中。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往往是话题式的,特别是熟人见面,一般不会说“你好”、“早上好”之类,而会说“去哪儿啊? ”“吃饭了吗? ”“上班吗? ”“去买菜吗? ”这些看似问题的问话,其实并不具备实质功能,问话人也并不一定想要答案,只是为了打个招呼而已,而对方也不一定要有实质性的回答,可以简单回答“我出去一下”、“吃了”、“是啊”等等,即使和实际情况不符也无所谓。而外国留学生对这种方式往往不太理解,他们习惯于西方只说句“Hello”的问候方式,对中国式的打招呼不知道怎样回答。
2 关于“称谓”的问题
中西方对他人的称谓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同, 中国人不大喜欢直呼其名,除了父母对子女、
老师对学生、比较要好的朋友,中国人是很少直接叫名字的。中国人喜欢用姓氏加称谓来称呼他人,一般都是用姓氏加上职业来称呼,如:“张老师”、“李医生”、“王经理”等等,同事之间也往往只称呼姓氏,年纪小的可以叫“小王”、“小张”,年纪大的可以叫“老李”、“老刘”;而西方人往往喜欢直呼名字,以表示平等和亲切。许多西方国家的留学生经常会询问老师的姓名,只告诉他们姓氏, 他们还会继续追问, 老师往往要向他们解释,在中国应该称呼“老师”,直接叫老师或长辈的名字显得
3.2 馈赠礼物
中国人在赠送别人礼物时,往往会说“小小礼物,不足挂齿”、“请笑纳”,以示谦逊;而西方人则会极力称赞自己的礼物很好,以示对对方的重视。在接受礼物的时候,中国人往往不会当面拆开,表示感谢之后就收起礼物;西方人则通常会当面拆开礼物表示赞赏和喜爱。
3.3 招呼客人
中国人在招呼客人吃饭、喝茶时,喜欢用“慢用”,送客时说“慢走”,以表示不急于赶走客人,表达好客之意,这一点也是许多外国留学生不太理解的。另外,在西方国家,许多朋友、同
学之间的聚会都是自助性质的,食物、餐具等都是大家自带,并一起分享。在中国,这样的情况不多,一般的聚会都是由主人或主办者请客, 客人可以带礼物而不需要自备食物。不够礼貌。
1 关于中西方文化
1.1 文化的定义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这个定义已经比较权威在此,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总和这个总和中可以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技术成果,以及一切经过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的物质对象
1.2 中国文化定义中国文化一般指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干民族,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他少数民族也对中国文化做出过不可抹杀的贡献
1.3 西方文化定义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气象万千一般是指发源于古希腊
罗马时期,浸染了中世纪的基督教传统,兴盛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经启蒙运动而最终确立,并且近几百年来大盛于西欧北美的文化系统
2 中西方文化的特点
中西方文化均源远流长气象万千,两种文明都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发展演化才成型迄今,无数学者为更好的研究两种文明,划分了各种各样的时期或时代,以将历史分割成各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加以研究在此,笔者参考各权威观点,结合自己的观点,在权威学说的基础上以阶段性为前提,简单描述一下中西方文化各自的特点,以便更好的对论题加以研究
2.1 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文化在西周时期创造出了中华文明的母形这一时期建立了余一人的专制王权思想,敬德与重民思想开始萌芽,西周时期我国宗法社会与宗法文化开始成型,并且对后世中国文化脉络和思潮的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国时期,平民观点开始兴起,以孔子孟子墨子老子韩非子等为杰出代表我国出现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状况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同时法家道家思想并立至此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以为核心的文化思想观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价值观总的来说,中国文化就是细节服务于整体突出整体效果的文化模式。
2.2 西方文化的特点西方文化经过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长期统治,阿拉伯文化的融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出现,出现了影响深远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经过17 世纪的科学革命,18 世纪西方文化在20 世纪面临着来自内外多方面的挑战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只反映了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方面,表现出其躁动不安的情绪,远远不能概括其全貌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形成了以为核心的文化思想观以自然科学和科研为核心的文化发展观具有中国特的礼物。总的来说,西方文化就是突出细节突出个体效果的文化模式
3 中西方文化差异
3.1 西方文化的发展态势不同中国文化中整体上来看,属于一种静态文化一种家国文化由于中国所处地理环境较为优越,给予了人一个可以长期居住生产的环境,所以,这种长期居住在同一个地方的条件便使家族发展的很快,安居乐业居安而不思流动,就容易促使静态的文化模式发展家族繁衍代代相传,家族纽带越来越复杂,尊老和祭祖现象就必然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产生,家族观念,宗法制度也就逐渐形成并根深蒂固了所以说,中国为什么叫家国,因为,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家和国仅仅是规模上的差别,于此,这种静态文化和家国文化直接促成了中国仁信为核心的贵和尚中的中庸思想而西方文化则
属于一种动态文化一种斗争文化西方文化三大起源(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均源自地中海沿岸,西方的地理环境气候促成了流动性较强的文化并直接促使西方
人的家庭观念相对薄弱,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得以发展传承,由此产生的竞争意识斗争文化更是西方文化发展的原动力
3.2 中西方文化中的伦理观念不同中国文化主张家庭伦理本位,而西方文化主张个人本位上点已经提到,中国以家国主义文化为核心思想文化,以家族为本位,家庭便有长幼之序,夫妻之分,家庭成员各安其分,各尽义务,即尽伦!孟子认为:圣人是人伦之民,伦的核心是绝对服从,幼服长,妻服夫使家变得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的国本,国粹,中国自古就有孝的文化,有以孝治天下之说.家与孝原本有伟大的理性意义,但由于过分强调,终成了一种过分的家族意识,而忽略了个人自由的发展,存天理,灭人欲,以个人向体负责为人生宗旨而西方的地理环境及种种社会关系导致个人主义的兴起,导致家庭家族纽带功能相对松弛。“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督教义充分说明了西方文化中追求人格独立的特点,骑士精神英雄主义的盛行源自于此个人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信奉个人本位自我中心,这种个人本位思想使即使亲人间的界限也划分得非常明确,AA
强调子女独立生活,喜欢谈论一己之所得伯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认为只有个人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有社会的充分发展存在主义把这个基本观念推向了极端,鼓吹是绝对自由的他人就是我的地狱”。
3.3 中西方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基本观点不同杜维民教授认为:中国文化关注的对象是人”。人与人的关系是中国文化关心的核心与基础问题,战国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所以政治伦理学相当发达而西方文化较多关注的是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古希腊注重的中心问题,由此衍生出理智和科技中国的哲学是一种人生哲学儒家强调人在社会要有所作为,道家追求长生,佛家强调人的觉悟同时建立了君臣父子等一套人
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学而优则仕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思想而科学研究可发现自然规律的探究行为并未得到重视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顺天应物”。把自然人格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古希腊泰勒斯的自然哲学开始,探索自然奥秘,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就成为了欧洲思想的主流西方科学起源与对自然的探索和研究,很早就出现了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得这样名垂千古的科学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认为人与自然处于对立的斗争状态,因而产生了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对自然的态度,即人可
以征服,控制自然西方人也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首先关注的不是伦理而是竞争,因而出现了优胜劣汰的规律
4 中西方文化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结构不同中国文化强调诗言志”、“文以载道天人合一的文化价值观和整体综合中国文化讲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教化民众,中国广
大文人苦读孔孟圣人之学,学而优则仕,为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托物言志”、“诗以言志成了中国大部分文学作品的特同时也是中国式特”。现代西方文化倡导为艺术而艺术和多元的文化观从康德提出美只是形式开始,纯粹的美感不应渗进任何愿望任何需要任何意志活动的说法在西方现代美学中成为占支配地位的思潮克罗齐主张直觉即艺术,主张衡量艺术只有一个标准,即艺术标准西方文化中的多元文化观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文化形成的多元性;二是文化构成的多元性在文化结构方面,中国以整体综合见长,强调整体的作用;而西方以细节分析见长,突出个体的作用例如,在时间地址的书写顺序上,中国习惯按年日,国家市等由整体到部分开始书写,而西方恰恰相反在姓氏排列上,中国姓氏先是宗族辈分然后才是名,突出的是氏族整体;而西方姓氏先是自己名字然后才是父名族姓,突出的是个人在中西方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上,西方文
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是体文化,主张谦虚谨慎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说并不是说中国文化相对与西方文化来说是不变的文化,是封闭的文化中国文化是强调和平稳定;但这不意味着就是不变与封闭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和一;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具有海纳百川胸怀和户枢不蠹的发展性眼光看待天地;因此,在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中一直强调兼容的观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与变化观点———“仁者乐水,智者乐山便是这种观点的具体体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