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优秀作文精选:只为自己得而小利打算
只为自己得而小利打算
只为自己得而小利打算
――六国灭亡的原因浅析
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从当年的战国七雄并立,到221年的秦朝大一统,秦国只用了10年的时间就使六国轰然瓦解。六国的灭亡,是因为秦的强盛,还是因为六国自身的缺陷?这让我们不禁想穿越历史的长河,探寻六国失败的原因。
从古至今前人的观点大概都是认为六国因小利互相猜疑,六国的国君既不懂得任用贤能,又做不到仁政爱民,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当然,秦的强盛富饶和和战国时期封建皇权组建集中,从而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包括疆土文字等外在表现集中统一起来,这些外在因素也对六国的灭亡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我认为,六国只为自己得而小利打算,没有总览全局,才是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苏洵在《六国论》中写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他们割让土地只为换得眼前的安宁,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
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六国只为了眼前安宁的小利,而为日后的灭亡买下了巨大的祸根,助长了秦的欲望,也使“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所以,六国的灭亡归根结底是自己造成的。一个国家只看到眼前的,想不到长久的,那么它的灭亡是指日可待的。
宋人苏轼曾说: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此皆役人以自养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诸侯卿相都想着自己眼前的利益,没有人为国家做打算,老百姓中优秀杰出的人才,多数都被当作宾客奉养起来,没有失其职分。至于那些努力耕作奉养官府的,都是一些愚蠢而没有什么作为的人,虽然想反叛,但是只苦于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而已。苏辙在《六国论》里说: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六国那班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有这样谋臣的国家又怎么能不灭亡呢?所以当时六国即使在表面上归于了平静,实质上也是暗流涌动。
面对秦国这一大敌的逼近时,六国选择了合纵联合。可是六国君主中了秦国的挑拨离间的诡
计,生怕别的国家使自己现有的利益亏损,造成六国之间相互怨恨、猜忌,致使不同心协力,不能“合纵”联合抗秦。试想如果六国君主看得长远一些,互相信任,把自己的利益看浅一些,想到联合对自己带来的巨大好处,六国又怎么会灭亡呢?我想哪怕六国的利益现在亏损,也要比日后的灭亡强过百倍。以魏国为例,从《史记》中得知: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国削弱至於亡,余以为不然。天方令秦平海内,其业未成,魏虽得阿衡之佐,曷益乎?六国因小利私怨互相攻打,伤害了盟友间最起码的信任,让秦国有了可乘之机,也使六国逐渐踏上了死亡的轨道。
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有完备的皇权政治、长远发展的打算之外,还要有百姓的支持。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若使六国各爱其民,则足以拒秦。而六国的国君并不爱自己的百姓,在那个封建的时代,最底层的百姓成为了赋税、徭役的承担者,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忍受频繁的战争,亲友的死亡。“得民心者的天下”,六国的统治者只为了自己的小利,剥削压迫百姓,从而使掉了民心,加速了六国的灭亡。
六国之间互相侵夺以及六国与秦的频繁战争,造成劳动力的大量死亡,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据历史记载,仅韩、赵、魏三国被秦杀死的人就有几百万。六国之间的战争,造成死亡
的人数也不少。战争的频繁,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使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穷国衰,六国灭亡,势所必然。
因小利与盟国互相猜疑,不能仁政爱民,对良将不信任,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再加上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使六国一步步走向了灭亡的深渊,秦一举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国。因此,六国只为自己得小利而打算,没有总览全局,看不到长远的发展是灭亡的主要原因。
北师大燕化附中2020陈馨魏国怎么灭亡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