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理论及其对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韧性理论及其对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在过去的20年中,韧性理论受到了研究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韧性指的是个体在面临不利处境时,通过调动自身内部因素或者外部资源,对不利处境进行积极应对,并实现个体良好发展的过程。目前关于韧性有三个理论模型,分别为补偿模型、保护模型和免疫模型。研究者通过这三个模型来解释个体克服风险因素的不利影响,避免出现不良后果的过程。
韧性有什么用韧性理论认为,个体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资源是重要的保护性因素,能够有效减少或避免个体出现内化心理问题或外化行为问题。考虑到韧性理论在国外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良好作用,我们提出通过运用韧性理论来解决中国青少年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中国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此外,我们将韧性理论与中国的本土化心理学理论-心理素质加以结合,共同为中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