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强韧性及其应用
                    材料的强韧性及其应用
强度: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韧性:表示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
金属材料的强化
1. 材料强化的类型:主要有细晶强化(晶界强化)、固溶强化、形变强化(位错强化)、第二相粒子沉淀(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相变强化等。
2. 强化机制:
(1) 细晶强化(晶界强化)
    晶界分为大角度晶界和小角度晶界。晶界两边相邻晶粒的位向和亚晶块的原子排列位向存在位向差,处于原子排列不规则的畸变状态。晶界处位错密度较大,对金属滑移(塑性变形)、位错运动起阻碍作用,即晶界处对塑性变形的抗力较晶内为大,使晶粒变形时的滑移带不能穿越晶界,裂纹穿越也困难。因此,当晶粒越细,晶界越多,表现阻碍作用也越大,此时金属的屈
服强度也越高。
方法:
    根据晶界强化的原理,在热处理工艺方法上发展了采用超细化热处理的新工艺,即细化奥氏体(A)晶粒或碳化物相,使晶粒度细化到十级以上。由于超细化作用,使晶界面积增大,从而对金属塑性变形的抗力增加,反映在力学性能方面其金属强韧性大大提高。
    如果奥氏体晶粒细化在十级以上,则金属的强韧性将大大提高,为达此目的,现代发展的热处理新技术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利用极高加热速度的能量密度进行快速加热的热处理。
    由于极高的加热能量密度,使加热速度大大提高,在10-2~1s的时间内,钢件便可加热到奥氏体(A)状态,此时A的起始晶粒度很小,继之以自冷淬火(冷速达104℃/s以上),可得极细的马氏体(M)组织,与一般高频淬火比较硬度可高出Hv50,而变形只有高频淬火的1/4韧性有什么用~1/5,寿命可提高1.2~4倍。
②利用奥氏体(A)的逆转变
    钢件加热到A后,淬火成M,然后快速(20s)内重新加热到A状态,如此反复3~4次,晶粒可细化到13~14级。
③ 采用A-F两相区交替加淬火
    采用亚温淬火(F+A双相区加热),在提高材料强韧性的同时显著降低临界脆化温度,抑制回火脆性。在A-F两相区交替加热,可使A/F相界面积大大增加,因而使奥氏体形核率大大增多,晶粒也就越细化。
(2) 固溶强化:
    是利用金属材料内部点缺陷(间隙原子置换原子)对金属基体(溶剂金属)进行强化。它分为两类:间隙式固溶强化和置换式固溶强化。
a. 间隙式固溶强化:原子直径很小的元素如C、N、O、B等,作为溶质元素溶入溶剂金属时,形成间隙式固溶体。C、N等间隙原子在基体中与“位错”产生弹性交互作用,当进入刃型位错附近并沿位错线呈统计分布,形成“柯氏气团”。当在螺型位错应力场作用下,C、N原子在位错线附近有规则排列就形成“snock”气团。
    这些在位错附近形成的“气团”对位错的移动起阻碍和钉扎作用,对金属基体产生强化效应。 (奥氏体是C在面心立方晶格的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其最大溶解度为2.06wt.%,铁素体是C在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中的固溶体,其最大溶解度只有0.02wt.%。)
b. 置换式固溶强化:置换式溶质原子在基体晶格中造成的畸变大都是球面对称的,固溶效能比间隙式原子小(约小两个数量级),这种强化效应称为软硬化。形成置换式固溶体时,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溶解度同溶质与溶剂的原子尺寸、电化学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当原子尺寸愈接近,周期表中位置愈相近,其电化学性质也愈接近,则溶解度也愈大。由于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晶格结点上的原子,当原子直径存在差别就会破坏溶剂晶格结点上原子引力平衡,而使其偏离原平衡位置,从而造成晶格畸变,随原子直径差别增加,造成的畸变程度愈大,由此造成的强化效果更大。
方法:
    A固溶强化:C原子在面心立方晶格中造成的畸变呈球面对称,所以C在A中的间隙强化作用属于弱硬化。置换原子在A中的强化作用比C原子更小。
    固溶强化是钢铁材料主要强化手段之一,其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两点:
①间隙式固溶强化对F基体(包括M)的强化效能最大,但对韧性、塑性的削弱也很显著;
②置换式固溶强化对F强化作用虽然比较小,却不削弱基体的塑性和韧性。
(3) 形变强化(位错强化):
    金属晶体中的位错是由相变和塑性变形引入的,位错密度愈高,位错运动愈困难,金属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就愈大,表现在力学性能上,金属强度提高,即当造成金属晶体内部位错大量增殖时,金属表现出强化效果。理论研究同时也说明:制成无缺陷,几乎不存在“位错”的完整晶体,使金属晶体强度接近理论强度,则会使金属强化效
果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金属有两种强化途径:一是对有晶体缺陷的实际金属,即存在位错金属,可以通过位错增殖而强化,二是制成无晶体缺陷的理想金属,使晶体中几乎不存在位错,则金属强化效果会更大。
方法:
通过冷加工变形或相变,使“位错”增殖,一般退火态金属“位错”密度在106~108cm/cm3表现
强度、硬度较低,塑性较好,当冷加工变形后,其“位错”密度可达1011~1012 cm/cm3。此时,强度、硬度大为提高,而韧性却下降,即“加工硬化”现象。生产上对不易用热处理强化的金属如低C钢、纯铁、Cr-Ni不锈钢、防锈钢、紫铜等可用冷轧、拔、挤等工艺来达到强化效果,而对可用热处理强化处理的钢,则采用相变的办法,如淬火,使组织中“位错”增殖,达到强化效果。
(4) 第二相粒子强化(沉淀与弥散强化):
    本质上有两种途径:一是第二相质点沉淀时,沉淀相在基体中造成应力场,应力场和运动“位错”间交互作用使基体强化;二是第二相质点和基体处于共格和半共格状态时,质点周围有一个高能区,具有很大的弹性畸变,致使强度、硬度急剧增加而强化,其强化效应可总结为:a. 沉淀相的体积比越大,强化效果越显著,要使第二相有足够的数量,必须提高基体的过饱和度;b. 第二相弥散度越大,强化效果越好,共格第二相比非共格第二相的强化效能大;c. 第二相质点对位错运动的阻力越大,强化效果也越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