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海拔学-世界杯国足学
世界杯海拔学|世界杯国足学
                               自1986年墨西哥后,世界杯赛事又一次来到了高海拔地区。在南非,九个主办城市中有五个位于高海拔地区(见后表),其中决赛举办地约翰内斯堡的海拔最高,接近1800米。尽管和墨西哥的海拔无法相比,但这次南非却给32强出了一个新的难题――由于还有三座城市的比赛是在海平面进行(伊丽莎白港、德班、开普敦),一座城市的比赛在低海拔地区(内尔斯普雷特),这意味着一些球队从小组赛开始就不得不在不同海拔和气候的地区来回奔波。
 
  海拔的影响
 
  “真见鬼,这里的气候让人无法呼吸。”来到南非的第一天,英格兰队前锋迪福就朝着电视镜头抱怨。他的队友鲁尼则感到身体变得沉重:“当在场上跑动时,你会明显感受到高海拔带来的差异,经常感觉使不出劲来,体能恢复起来也很慢。”
  “这些正是高原病的普遍反应。”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足球专家史蒂夫・哈基(Steve Haake)说:“海拔越高,球员出现的不良反应就越明显。高度每增加350英尺,体内摄氧能力便下降1%。这时球员很容易出现头晕、休克、失眠等症状。”但比起丹麦队和斯洛伐克队,卡佩罗的球队要幸运得多(丹麦和斯洛伐克的小组赛都在高海拔地区进行),斯洛伐克队的助理教练鲁斯科纳说:“在世界杯开始两天后,我们的球员还有头疼的症状,直到第二轮小组赛时才逐渐恢复。”
  不过,留给英格兰人的问题却更多――此次为了备战南非的高原地形,科学家为兰帕德和鲁尼们准备了高原帐篷、安睡枕甚至伟哥。和英格兰队一样,很多球队都提前十几天进行了高原模拟测验:日本球员被告知在训练结束后吸氧,法国队则选择了登山,意大利人选择了高压氧舱……不过令他们失望的是,这些准备根本没起到多少作用,因为世界杯的比赛分散在高海拔城市和海平面城市进行,譬如英格兰队在高原打完第一场比赛后,他们就将奔赴海平面作战。哈克说:“当小伙子们刚刚适应高海拔地区后,突然回到平地。压差的变化会让他们无所适从。”
 
  海拔扼杀进球
 
  最开始的抱怨来自比赛本身,越来越多的球员发现,足球在高海拔地区根本不听使唤。丹麦前锋本特纳说:“当球在空中飞行的时候,它会突然变向,你无法预测足球的下落轨迹。”乌拉圭球星苏亚雷斯也认为:“在高海拔地区,足球确实更快、更难控制。”哈克对此解释道:“这是因为高原空气稀薄,球会飞得更快、更远、更难以捉摸,球员当然更容易出错。”
  比起射手,海拔对门将的影响似乎更大。小组赛上,英格兰门将格林、阿尔及利亚门将沙乌希都出现了荒唐的失误。意大利门将布冯辩解:“海拔的确影响了皮球的轨迹,它的飞行路线难以捉摸,而你只能祈祷自己无所不能。”英格兰替补门将乔・哈特也为他的同胞开脱:“这不能怪格林,你瞧,在训练时这球什么都干,就是不往我手里跑。” 法国和丹麦足球哪个厉害
  尽管门将失误连连,但人们已经作好了准备,迎接这届场均进球最少的世界杯,此前这项纪录由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保持,该届世界杯总共只打进了115粒球,场均进球数为2.21个。南非世界杯小组赛结束后,共入101球,场均进球数为更低的2.1个。一些人已经把进球少归咎于南非的高海拔。“足球的运行轨迹确实会因为海拔而产生变化,”英国拉夫堡大学的运动物理学家哈兰德说,“这种现象的确会影响得分。”
  根据国际足联的一项调查,在高海拔地区平均时速125公里的球在海平面地区的平均时速会
降到120公里,这也就意味着,在禁区前相同的位置射门,在德班球场(海平面)和约翰内斯堡(高海拔地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由于高原空气稀薄,和空气摩擦颗粒的减少,约堡的足球尽管要比德班的快,但缺乏旋转,下坠的时间减少,很容易就撞上门柱或打高。而在平原,这些射门更容易形成进球。本届世界杯目前为止进球最多的比赛――葡萄牙队7∶0战胜朝鲜队就是在海平面城市开普敦进行的。
  同样,这也能解释那些传中球和长传转移为什么很容易就偏离了目标。本届世界杯,包括德国、阿根廷、法国、英格兰在内的很多球队都强调边路传球的质量,但失误不断让他们越来越注重屯兵中场。为了避免出现高原反应、保留体力,大部分球队都采用了防守反击的战术,比赛观赏性也因此大打折扣。一个有趣的数据显示,本届世界杯上长传十分罕见。精于长传的阿根廷队中场贝隆就表示:“这对脚法及力度的把握要非常精确,所以我们很少使用长传,更多时候我们采取短传,而这样的打法也符合队内大多数球员的特点。”
 
  海拔决定冠军?
 
  马拉多纳和邓加分别在1986年和1994年作为球员为阿根廷队和巴西队捧得大力神杯。这次在南非,如果他俩中某个能率领球队最终登顶,就将成为继扎加洛和贝肯鲍尔之后,第三个作为球员和教练都赢得过世界杯冠军的人。现在看来,老马或邓加极有可能书写历史。
  这绝非无稽之谈,从过去的“世界杯海拔规律”推断,本届世界杯上,欧洲和亚洲的球队都很难走到最后的决赛,冠军将在非洲球队和来自南美的阿根廷、巴西甚至墨西哥中产生。但现在,包括东道主在内的非洲兵团除加纳外已经全军覆没,本届世界杯最后仍可能进入“南美时间”……当然,也许唯一的惊喜会是C罗的葡萄牙队。
  我们归纳出的“海拔定律”的第一条是,历史上获得世界杯冠军的球队,它们的小组赛到决赛,都是在海拔近乎相同的球场进行。第二条是,除了阿根廷和巴西外,几乎所有世界杯冠军国和主办国的海拔差都很小。此外,欧洲球队从没有在欧罗巴大陆外夺冠,意大利和德国在最近十届世界杯上的称雄,并没有受到海拔的影响。再看看巴西和阿根廷,1970年和1986年,两队分别在墨西哥夺冠,尽管他们国内和墨西哥的平均海拔差达到了1894.14米,不过,当时扎加洛和比拉尔多的球队的所有比赛几乎都是在同一个城市进行(1970年世界杯,除了决赛外,巴西队所有比赛都在瓜达拉哈拉进行;1986年世界杯,阿根廷队只有两场比赛在普埃布拉进行,其余比赛所在
地都为墨西哥城)。不过在南非,邓加和马拉多纳的球队没有前辈们那么幸运,随着赛程深入,他们要在高海拔和低海拔以及海平面的三个不同场馆来回奔波。
 
  豪门海拔路线图
 
  那么,在不同海拔间的奔波,对球队究竟有什么影响呢?一些研究者认为,习惯了高海拔的球员在陡降到海平面的比赛中会大失水准。当然,也有人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从高海拔下到平原后,球员的状态应该更好。不管怎么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海拔出现变化后,球队的成绩也会出现起伏,因为阵容和战术要随着海拔的高低变化,当然,海拔的变化也使受伤更容易发生。
  依照第一种观点,时隔44年再次进入世界杯的朝鲜队无疑是个好的例子,他们在约翰内斯堡和巴西顽强战斗到最后仅负一球,但在回到海平面后原形毕露,被葡萄牙队轻易打进了七球,除了实力不济外,也有不适应海拔转换的原因。第二种观点的代表是荷兰队,橙衣军团的小组赛首
轮是在高海拔地区(约堡)进行,剩余两场都在海平面(德班和开普敦)进行,结果他们表现优异,连胜两场提前出线。与荷兰一样经历“一高两低”的还有英格兰和尼日利亚,不过这两队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非洲绿鹰”叨陪末座,卡佩罗的球队也不过是一胜两平以小组第二出线,远低于预期。
  与上述球队正好相反,德国队小组赛前两场比赛都是在海平面进行,最后一场才来到海拔最高的约翰内斯堡(两低一高)。与德国类似的还有瑞士队和智利队。法国队则是“一低两高”的代表。小组赛首轮他们和乌拉圭队闷平,多梅内克明显没有考虑队员的身体状况,小组赛后两轮在波洛克瓦内和布隆方丹连败两场,不过别忘了,他们的两个对手墨西哥和南非,在小组赛期间都没有经历海拔的迁移,身体状态明显占据优势。和法国队类似的还有西班牙队、巴拉圭队和洪都拉斯队。“两高一低”的代表则是巴西队,而桑巴军团在两连胜后就提前出线了。
  比起那些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球队,在小组赛中就要在高海拔和低海拔中穿插作战的球队无疑更加艰难。日本队的小组赛首战在高海拔的布隆方丹进行,第二场比赛就得奔赴海平面城市德班,第三场比赛再回到高原勒斯滕堡。类似的还有阿尔及利亚队、科特迪瓦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队,而结果也变得很明显,除了适应能力极强且果断贯彻防守反击的日本队随荷兰队出线外,其余球队都在小组赛结束后就打道回府。
  比起前面那些要“过山车”的球队,一些球队的赛程看似要轻松许多。除了东道主南非队外,在小组赛赛程中“三高球队”有美国、加纳、丹麦、斯洛伐克、墨西哥和阿根廷队。排除非洲球队,墨西哥队无疑是最占据优势的,该队在1970年和1986年的两届本土世界杯中,都打入了八强。捷克斯洛伐克和丹麦分别参加了1970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界杯,捷克斯洛伐克1970年三战皆负小组出局,而丹麦1986年三连胜力压西德取得小组头名,本届杯赛上,作为昔日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斯洛伐克队总算在小组赛末战适应了高海拔,以3∶2送走意大利的同时也挺进16强;而丹麦队则没了24年前的威风,三战仅胜一场,被日本队挡在了淘汰赛门外。(注:斯洛伐克国内平均海拔为1000~1500米,丹麦仅为30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