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在当代影视剧中的再现、综合与重构
作者:易元秀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08期
作者:易元秀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08期
摘要:本文选取了四部神话主题影视作品,从中抽绎归纳了四则神话文本材料。《长城》对饕餮神话的诠释是忠于神话原型的简单再现;电视剧《天地传奇》《精卫填海》的神话呈现是系统综合后的神话形象;电影《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则对神话原型进行了改铸和重构。
关键词:神话;再现;综合;重构
纵观近年来国内外影视领域,神话主题正借助现代传媒以及高科技重新走向兴盛,并且在国内外掀起了神话热。国内拍摄的影视片如《长城》、《九层妖塔》《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天地传奇》、《精卫填海》等。国外有《特洛伊》、《诸神之战》、《哈里·波特》、《指环王》等。总起来看,这些以神话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主要以简单再现、系统综合和改铸重构三种方式完成对上古神话的演绎和重构。
一、电影《长城》:神话的简单再现
2016年张艺谋执导的神话魔幻片《长城》在全国上演。影片主要讲了一个人类与饕餮斗争的故事。
传说在远古时代,一种喜欢吞食人类的神秘怪兽——饕餮,每60年便会侵入到人类的领地觅食。远古人类为保卫生命财产安全而修筑长城。意欲在东方寻发财机会的外国雇佣军威廉·加林与佩罗·托瓦尔来到长城,并加入到了共同守护人类的战斗当中。在与饕餮对抗的过程中,他们几经周折,最终到饕餮的弱点,并齐心协力战胜了饕餮,威廉也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饕餮是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兽。最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贷贿,侵欲崇奢,不可盈厌,聚敛积食,不知纪报,不分孤寡,不恤贫匮。天下之民以此三凶,谓之‘饕餮’。”[endnoteRef:2]在《山海经》、《神异经·西荒经》等古籍中均有描述。
影片《长城》中饕餮的造型设计基本来自于古籍文献记载。电影中饕餮身体呈墨绿,头上有青铜鼎纹,背部脊椎凸起,皮肤皱褶,全身被毛发覆盖,形似蜥蜴,嘴大,牙长且锋利,暴露在外面。
饕餮这种怪兽是贪吃的,甚至最后还能把自己都吃掉。因此历史上人们将饕餮作为贪婪形象的象征。在影片《长城》中,饕餮的出现就是上天为了惩罚纣王的贪婪而降下的祸患,并导致每60年必有一场人兽大战。
神话电视剧演员《长城》对饕餮神话的诠释有过于单调和表面化的不足,难以与《魔戒》、《阿凡达》等好莱坞魔幻巨制抗衡,但这也正说明影片《长城》的神话演绎是忠于神话原型的,当然也是一种对上古神话的简单“再现”。[endnoteRef:3]
二、电视剧《天地传奇》与《精卫填海》:神话的系统综合
2009年1月,上古神话题材古装剧《天地传奇》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首播。该剧取材自流传于民间的伏羲和女娲的神话故事,全剧共23集,内容充实,剧情一波三折,围绕着开天辟地、推演八卦、女娲造人、炼石补天等传说故事进行演绎。
关于伏羲、女娲的神话传说,在《山海经·大荒西经》、《楚辞·天问》、《淮南子·说林篇》、《太平御览》、《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等史料中均有记载,如《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中所记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
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创设八卦,发明文字,制定婚姻礼仪,传授渔猎技术,系华夏民族人文初祖。
电视剧剧作者将散见于各类上古史料中的伏羲女娲神话传说进行了梳理,并在《天地传奇》中作了综合吸收,使神话传说中的伏羲与女娲形象塑造得到极大充实。
《精卫填海》是由北京动漫乐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山西省动画艺术协会承制,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联合制作的神话动画片,共10集,于2007年9月2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该片以神话传说“精卫填海”为蓝本,讲述精卫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一恒久的人类主题。剧中大量糅合进了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西王母与不死药、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神话创作而成,“讲述了一个新版本的、高度系统化了的精卫神话”,[endnoteRef:4]以动画艺术手法演绎了一个系统综合后的神话文本。
三、电影《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改铸重构
《西游记》系列《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由星皓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3D动作奇幻电影。影片于2016年2月在国内上映。故事主要内容出自《西游记》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本片接续影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剧情,从唐僧在五指山救出孙悟空起,猪八戒和沙悟净也被设定为已是认识的朋友,两人在残垣断壁中悠闲地等待拜唐僧的到来。于是师徒四人开始了西行之旅,不久便遇上白骨精。
白骨精变幻成一乡村老妇人,对唐僧师徒道出了自己的身世:16岁那年,她被逼嫁给大户人家,一年之后乡里闹起了饥荒,饿死了许多人,村里的人说她是妖孽,带来了霉运,便把她绑在绝岭峭壁,让秃鹫啄食,以祭天神。唐僧认真倾听她的不幸的遭遇,絮絮叨叨地劝说老太太,把她当做一个慈善的老人,危急之时,孙悟空赶来,解救了师父,唐僧虎口脱险。唐僧见自己阻止不了孙悟空,第一次念了紧箍咒。
白骨精再次幻化成年轻的女性和孩子,孙悟空不得不再次出手除妖,唐僧终于忍无可忍再次念了紧箍咒,同时赶走了孙悟空。回花果山的途中,孙悟空被观音挡住了去路,她说了一句话触动了孙悟空,她告诉孙悟空:“一直以来,你用自己的对与错,去看别人的错与对。你师父看的是心相,你看的是真相。”悟空醒悟,回心转意。
这时白骨精乘虚而入,掳走唐僧。悟空闻讯前往营救,对阵白骨精的骷髅大军,彻底击溃白骨精的攻势。这时佛祖出现了,要收降白骨精。唐僧请求度化妖怪。佛祖宣示唐僧,度
化妖怪必须有人牺牲,唐僧向佛祖表示,自己甘愿牺牲,并请求悟空杀了自己。悟空等人虽十分不情愿,但最终决定成全师傅。唐僧死后,灵魂伴随白骨精走入轮回。白骨精回复到生前花季年华岁月,神态温柔可人。唐僧虽死,肉身成塑。悟空背着唐僧坐上白龙马,和八戒沙僧继续西行。
影片对小说《西游记》27回的传统故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铸和重构。
首先,一改众所周知小说关于“三打白骨精”叙事过程,而是先让白骨精变身为以纺布为生的穷苦老妪,她向唐僧讲述其悲惨经历,以博取唐僧的同情;而后白骨精又变身为一位普通的母亲,企图趁乱谋害唐僧,但被及时赶到的孙悟空打一棒打死;最后,白骨精图穷匕见,现出真身,以巨型骷髅与孙悟空进行最后的决斗。
其次,人物形象有较多重塑。唐僧的电影形象脱离了正襟危坐、一本正经的高僧脸谱。他有时还有点幽默,带有不少现代人的特点。在影片中,唐僧不是一个胆小懦弱的僧人,他面对妖怪时敢于主动攀谈,当他发现了白骨精的邪恶来自其悲惨的命运时,决定度化白骨精,最终通过舍弃自己的凡胎肉体,送白骨精进入轮回转世。在这一点上,唐僧超越了善恶对立的简单逻辑,实践了佛教的“普度众生”。他化恶为善的行为,使电影中的唐僧升华为一
种“大善”的化身,相对于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应该说有了一定的超越。
再次,影片将云海西国国王这一人物形象和相关故事加入到人妖大战场景中。国王因为中了毒咒身患恶疾,便假借白骨精之名抓捕和残害儿童。他表面上是慈爱百姓的国君,实质上是作恶多端的伪君子,并试图利用唐僧师徒和白骨精的矛盾对抗,坐收渔人之利。云海西国国王这一元素的加入,令原著中的二元矛盾结构变成了三元矛盾结构。
参考文献:
[1]李学勤.十三经注疏 尚书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0.
[2]安燕.有意味的神话造型中国神怪电影的创意之维[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4).
[3]杨利慧.当代中国电子媒介中的神话主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4).
[4]张源.解读《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J].电影文学,2016(2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