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唐文学作品1
第三章初唐文学
初唐是指唐朝建立到唐玄宗以前,即618~712年,共94年,是唐诗的开创期。初唐文学可以分为两个时段。初唐前期是指前五十年,主要是贞观年间。此时主盟诗坛的多为陈隋旧臣,因此齐梁诗风盛行。这一时期,对文坛影响较大的是唐太宗和魏征,而超脱流俗、独树一帜的诗人则是王绩和王梵志。初唐后期是指后五十年,主要有两大潮流:一股以上官仪和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形成讲究精工和声调格律的“上官体”;另一股以四杰和陈子昂为代表,批判六朝文风,探索诗歌的新内容、新风格,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基础。
第一节初唐前期的文人
一、唐太宗和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实践,对初唐文坛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他的诗歌中成就较高的是那些忆征战、述胸怀的作品。
魏征是贞观宫廷文人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人。他诗歌的传世之作是五言古诗《述怀》,气骨高古,对盛唐风格有较大影响。魏征的文章,主要是奏章条陈,有二百多奏。他的文章崇尚质朴,反对绮靡,对陆贽、欧阳修、苏轼影响不小。
二、王绩和王梵志
在贞观文坛上,王绩在诗文的内容和风格上卓然不,独树一帜。他当过小官,后来便弃官归隐。他的诗今存五十多首,多吟咏隐居旷放之趣,
也寄寓愤激之情。人说他是“王杨卢骆之滥觞,陈杜沈宋之先鞭”。王绩的文章,多为牢骚之文。汉代之时,士人不得志,多羡慕苏秦、张仪;隋唐以后,失志文人,则称道阮籍、陶潜。王绩是始作俑者。
王梵志是个诗僧,生平不详。他大概生活在隋末和初唐时期。早年家庭殷实,中年败落,皈依佛门。他的诗作曾远播日本,却长期湮没,直到二十世纪初敦煌写卷中发现他的三十多本诗,才引起人们的重视。王梵志留下的诗,今天发现的有近四百首。其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揭露贫富对立;诗风平易通俗,幽默善讽。
第二节初唐四杰和刘希夷、张若虚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简称王杨卢骆),他们和刘希夷、张若虚一起,在初唐文坛上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一、初唐四杰
王杨卢骆都生活在高宗、武后时代,才俊志雄而仕途淹蹇,是他们身世的共同特点。
四杰有着相似的审美追求。首先,四人都反对绮靡的文风,追求刚健的骨气。对六朝诗文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其次,在理论上都强调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因此,他们的文学思想成了唐代诗新理论的先声。
四杰诗歌的题材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边塞诗。以骆宾王成就最高。
羁旅诗。以王勃诗最有名。
牢骚诗。卢照邻、骆宾王都曾下狱,经历最坎坷,故牢骚诗成就最高。卢的《长安古意》和骆的《帝都篇》可为代表作。
咏史、咏物诗。这类诗是借景物、史事以抒情言志。以骆宾王《在狱咏蝉》最为有名。
四杰诗歌的艺术成就:
1、拓宽了诗歌的题材,使宫体诗从宫廷走到市井,五律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2、转变了初唐的诗风,从绮丽华艳开始向雄健高亢转变,从而开盛唐风气之先。
3、完善律绝,发展歌行。王、杨擅长律绝,为律绝的定型作出了贡献;卢、骆长于歌行,对六朝的歌行从题材到形式都作了改造。
四杰的辞赋和骈文也有较高成就:
二、刘希夷和张若虚
刘希夷的诗歌内容主要有军旅诗和思妇诗。他的军旅诗反映出初唐的军容国威。他的思妇闺情诗,善于描写柔情闺思,代表作是《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的诗歌,今仅存二首。而《春江花月夜》,足以使他彪炳千秋,人称“以孤篇压全唐”。全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为主体,生发展开。既有朦胧和谐的美景,又有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探索,还有游子思妇离情别恨的抒发,把荡漾的诗情、幽美的画意、隽永的哲理融为一体。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韵,平仄交错,是当时歌行体的佳作。此诗流传后世,影响很大。
第三节陈子昂
陈子昂是初唐最杰出的文学家,是唐代诗新的先驱者。
一、陈子昂的生平思想和文学主张
陈子昂是四川射洪人。中进士后,任左拾遗等职,故人称“陈拾遗”。曾多次上疏直谏,得罪武三思。后又随军出征,平定契丹。父亲死后,回家居丧,被武三思指使县令罗织罪名,害死狱中,年仅41岁。
陈子昂是思想比较驳杂,早年喜纵横之术,晚年又好黄老之学,但儒家“兼济天下”、“独善其身”的思想仍是主导方面。当时文坛,仍是六朝绮靡文风的余波,“上官体”盛行。陈子昂,对此进行批评,要求继承和发扬《诗经》的“兴寄”传统和建安正始的“汉魏风骨”。他的诗文则是这一主张的实践。
二、陈子昂的诗歌
陈子昂的诗今存110多首,其代表作有《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七首和《登幽州台歌》。在揭露初唐的种种弊病方面,其深度广度,超过四杰。
《感遇》三十八首,非一时一地之作,内容十分丰富,感情也比较复杂。《蓟丘览古》七首和《登幽州台歌》均作于随军北征契丹之时。特别是后者,短短二十二字,诗人的思绪跨越时空,上下千年,纵横万里,缅怀往昔,感慨当今,遥想前景,百感丛生,愁肠百结,潸然泪下,引起了多少仁人志士的共鸣,遂成千古绝唱。
孤篇压倒全唐的作品是陈子昂的诗歌,以其深刻充实的内容和质朴刚健的风格,廓清了六朝余风。其《感遇诗》,与阮籍的《咏怀》诗一脉相承,直接影响盛唐的张九龄的《感遇》和李白的《古风》,也影响了元稹、白居易的诗。
三、陈子昂的散文
陈子昂的散文成就不如诗歌,却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前驱。陈子昂散文中,成就最高的是那些关乎国计民生、军政大计的政论。虽然,陈子昂的
赋、表、序、祭诸体仍用骈文,但作为古文运动的前驱,他是当之无愧的。
第四节宫廷文人
一、上官仪
上官仪的诗多应制奉和、与宴咏物之作,华丽精工,内容却贫乏空洞,是所谓的“上官体”。上官仪曾总结了六对、八对之说,在探讨律诗的形式、丰富对仗的表现手法上有所贡献。
二、杜审言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乃西晋名将杜预之后,高宗时入进士,累官至国子监主簿。在“文章四友”中,杜审言的成就最高。杜审言是初唐律诗,特别是七言律、绝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诗对杜甫有直接的影响。
三、沈佺期、宋之问
二人有许多相同之处:同年出生、同年为进士,同谄媚奸臣张易之。因此,其人品,时人多鄙视。二人之诗,多为应制之作,刻画精丽,声调婉转,但词气卑微,歌功颂德,价值不大。但沈、宋的律诗不仅精切工丽,而且在借物写心,因景抒情方面也具特。他们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定型和完善律体。他们规范了此前律体创作中失粘失对现象,探究了平仄规律。
附作品选讲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解题:
此诗作于唐高宗乾封年间(666~667)。王勃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触怒高宗,被革除修撰之职,改任虢州参军。此时尚未赴任,正滞留长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