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秋节的风俗的简短介绍
2023中秋节的风俗的简短介绍
中秋节风俗有赏月、吃月饼、猜谜、赏桂花、玩花灯。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是以月之圆兆人之团聚,为寄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美好,成为丰富多彩、弥足宝贵的〔文化〕遗产。
民俗专家表示,在〔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这四大传统节日中,中秋确立的时间最晚,始于唐代,盛于宋元明清,并连续至今。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讨论员罗澍伟介绍说,“中秋”一词,约消失在西周时期,古人以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为“秋月”或“三秋”,而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所以叫“中秋”。
中秋恰值黄河流域秋高气爽、丹桂飘香,银月光满,玉露初凉。到了魏晋时期,登楼临轩,酌酒赏月,渐渐成为风俗。然而直至唐代初年,中秋才开头成为商定俗成的重要传统节日。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中秋之夜,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太液池旁赏月,不知不觉玉兔西沉,唐玄宗怅惘至极,于是下令在池旁修建百尺高的“赏月台”,作为来年之用。
宋代时,中秋已经成为全民性节日,皇宫中建有“赏月桥”,皇帝在中秋夜晚泛舟赏月,用水晶器皿饮酒,观赏丝竹之乐。
肆间水果上市,螯蟹新出,米酒初酿,商铺营业通宵达旦,人们争相去酒楼赏月,〔儿童〕在里巷彻夜玩耍,浓郁的节日气氛不亚于今日。
此后,每当半秋悬月,彩船泛舟、赏月吟诗、钱塘观潮、妇女拜月、儿童争购兔儿爷等兔形玩偶、亲友互相馈赠月饼、阖家吃大型团聚月饼等风俗,广为流传。
中秋节的真正来历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头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间续成熟,农夫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风俗。
中秋过八月十五有什么讲究
1、忌房事。每月十五,男女那点事都要留意。八月十五更是要谨慎当着圆月做那点事,室外、野外禁忌。我们得从中国的传统观念说起,男属阳,女属阴。而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是月廓亏空之时日。月属阴,也就是所谓的阴虚。
2、野外活动要辟邪。这天野外活动的人,可以带红绳,或穿红内衣出行,禁忌做与鬼神相关的事情。由于这日,阴气最盛。
3、身体虚弱的人要避月。正在生病、流过产或〔其它〕失意、〔运势〕弱的人,当日以避月为好。
4、男子不叩拜月亮。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秋节“惟供月时男子多不扣拜。故
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俗谓月亮属于太阳,月神嫦娥是女性。所以只能由妇女(包括女孩)拜月。
5、忌果饼不圆。中秋节全家应聚在一起吃月饼,月饼又称为团聚饼,吃了能使全家不离散,为了团聚祭月的果饼必需是圆的,即使把瓜果月饼切开来也必需是月牙瓣的莲花状。
中秋短信息 6、民间还有其它比方不能用手指月亮,不能让额头被头发遮住等忌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