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主推“手机银行”定位实质是金融机构与运营商合作,将用户的手机号码和银行卡号等支付账号捆绑,通过手机短信,手机WAP上网等移动通信技术传递支付账号等交易信息。目前只是推出了一些“手机银行”业务,以查询、转账和缴费为主,将其作为传统银行业务的补充。目前中国手机支付普及推广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2年——2009年,是银行利用运营商自有平台进行增值业务拓展。主要技术应用为:短信,STK卡、ussd、wap等通讯方式
从1999年起,中行、工行、建行、招行等银行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网络运营商合作,先后推出了基于STK方式的手机银行.作为首先应用于移动银行的技术。这种方式是将银行服务的菜单写入特制的STK卡,从而便于客户的菜单式操作,同时,STK卡本身有比较完善的身份认证机制,能有效保障交易安全。
其缺陷有几个方面:
第一,STK卡的容量有限,通常只能在卡里写入一家银行的建行开通手机银行应用程序,而且不能更改,后期出现的OTA空中下载技术可以更新STK卡里的内容,对服务进行升级,但仍然比较麻烦。
第二,短信的存储转发机制会使交易在网络运营商的服务器那里留下痕迹,安全性无法保障。
第三,业务和商业模式存在致命缺陷,尽管有人提出可以将换卡手续改在银行柜台办理,但这需要银行与网络运营商的更深层次的合作。几大银行却无一例外地承受了失败之痛。以建行为例,在当时适用手机银行业务需客户花费约180元从普通SIM卡更换成一张特制的STK卡,加之当时网路覆盖小,网速有限,人们很难接受。
在此之后受此冲击,银行和网络运营商对手机银行热情大减。2002年-2003年间尽管IT厂商起劲地推销WAP、KJava、可以通过O鄄TA更新菜单的STK等技术,也仅有部分商业银行尝试在小范围内试点。到2002年底,全国手机银行用户不到14万,仅占2亿手机用户的0.07%,月交易量只有15万次。
2004年,建行攻克了安全性、运营商网关、手机终端、系统架构等技术难关,与中国联通合作率先在国内开通基于BREW方式的手机银行。相对于当时其它的手机银行——短信、STK卡、USSD,它率先实现在线实时交易,可为个人客户提供包括查询、转账、速汇通、
2004年,建行攻克了安全性、运营商网关、手机终端、系统架构等技术难关,与中国联通合作率先在国内开通基于BREW方式的手机银行。相对于当时其它的手机银行——短信、STK卡、USSD,它率先实现在线实时交易,可为个人客户提供包括查询、转账、速汇通、
缴费、手机支付、银证转账、外汇买卖等服务,在中国被业界认为是一次历史性突破。
但经过试点试行中发现发现客户体太窄,因为:1、只有联通133(即CDMA制式手机)的用户才能用,且手机要支持BREW的功能才能够开通此业务,手机通信设备更换费用过大(因大多数C网手机是没有此功能)对用户和运营商适用成本过高;2、因当时C网刚推广不足2年,用户很少,覆盖率低(造成网络覆盖低),造成用户门槛过高,无法大众化普及。
2005年,建行又面向全国推出联通WAP手机银行和移动WAP手机银行服务,率先全面覆盖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彻底实现了全国开通,全网漫游。截至中国3G推行之前,建行手机银行在国内覆盖超过八成的机型,成为覆盖范围最广的手机银行。
截至2009年,银联第一代移动支付业务已在开通使用,用户已突破800万户,2007年1-10月,累计实现交易近5000万笔,交易金额近80亿。
但经过试点试行中发现发现客户体太窄,因为:1、只有联通133(即CDMA制式手机)的用户才能用,且手机要支持BREW的功能才能够开通此业务,手机通信设备更换费用过大(因大多数C网手机是没有此功能)对用户和运营商适用成本过高;2、因当时C网刚推广不足2年,用户很少,覆盖率低(造成网络覆盖低),造成用户门槛过高,无法大众化普及。
2005年,建行又面向全国推出联通WAP手机银行和移动WAP手机银行服务,率先全面覆盖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彻底实现了全国开通,全网漫游。截至中国3G推行之前,建行手机银行在国内覆盖超过八成的机型,成为覆盖范围最广的手机银行。
截至2009年,银联第一代移动支付业务已在开通使用,用户已突破800万户,2007年1-10月,累计实现交易近5000万笔,交易金额近80亿。
、
第二代手机银行是利用集成在移动终端上的具有非接触功能的IC卡芯片作为支付信息的安全载体,将电子银行卡和电子钱包信息储存在该安全芯片中,通过非接触通信和无数数据通信技术进行现场和远程支付。
截至2010年中国移动已经与工行等10家和金融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业务涉及银行转帐,银联新一代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商户近300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