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墨水的课文原文
吃墨水的课文原文
第一篇:吃墨水的课文原文
《吃墨水》讲述的是陈毅年少时,有一次读书读到兴奋处,误将馒头蘸墨水吃了。
《吃墨水》
陈毅同志幼年时酷爱读书,他总是把书带在身边,有空就看上几页。如果发现了一本好书,那简直比什么都高兴。
有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去欢度中秋节,一进门就看到了一本自己很想读的书,于是忘记了步行几十里路的疲劳,立即到一边专心读起书来,一边读,一边用笔批点。他完全沉浸到书中去了,亲戚几次来催他吃饭,他也舍不得将书放下。亲戚把刚蒸好的糍粑给他端来,谁知他嘴里吃糍(cí)粑(bā),注意力却在书上。糍粑本来应该蘸糖吃,可他竟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面条来,只见他满嘴都是墨,便喊来了众亲友,大伙儿一瞧,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陈毅却平静而诙谐地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吃墨水》教学建议
吃墨水》一课,主要写了陈毅看书的时候,蘸着墨水吃饼的故事,表现了陈毅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的刻苦好学精神。教学本课,建议抓好下面三个方面:
一、扣题设问,激发兴趣。
“吃墨水”,这一违背生活常理的课题,本身就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和心理趋势,顺水推舟,扣题设问:墨水能吃吗?谁吃墨水?为什么吃墨水?怎样吃墨水的?进一步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以问促读,边读边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直奔重点,训练词句。
全文一共四个自然段,其中二、三、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教学时,可分两步进行。
(一)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课文哪一段写陈毅爷爷吃墨水?”设问,引导学生直入课文第二段的学习。
1.这一段一共几句话?哪一句写的是陈毅爷爷吃墨水?让学生勾出句子,并读一读。
2.引导学生理解“竟”的含义。“竟”在课文中指的是出人意料,使人无法相信。为什么呢?因为芝麻酱与墨水,无论从功用上、颜上,还是味道上都不相同,照理,怎么也不会出错的,可是陈毅偏偏弄错了。
3.陈毅为什么会弄错呢?学生出表示原因的句子,再结合二、三句讨论:陈毅为什么会把饼蘸到墨盒里?为什么吃得那么香?在讨论中使学生明确两点:一是“一边……一边”,表明陈毅“看书”和“吃饼”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说明陈毅分秒必争,抢时间看书,挤时间看书;二是陈毅在“看书”和“吃饼”这两件事情上,并非平均用力,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读书上。集中精力,认真读书,这是陈毅错吃墨水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因为他看书太专心了,眼睛没看桌子,所以才会把饼蘸到墨盒里而没能发现,也正是因为他看书太专心了,所以吃的是什么东西也没能发觉,仍吃得很香。
4.理解第一句时,不但要引导学生从妈妈“端来饼和芝麻酱,叫他蘸着吃”的行动中,明白陈毅看书看的时间长,肚子应该有些饿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从反面推想出陈毅由于专心读书而忘记了吃饭的时间,忘记了饥饿,以至于让妈妈亲自送来。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深刻地体
会到,陈毅读书不是一般的专心,而是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二)在学完第二段之后,教师再以“他是怎么发现自己吃墨水的?他知道自己吃墨水后,说了什么话?”两个问题,转入第三、四段的学习。学习第三段时,首先让学生看哪一句写陈毅发现自己吃的是墨水?陈毅从吃墨水到发现吃墨水,时间怎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才)再次体会陈毅忘我读书的情境。然后由“他是怎样发现自己吃墨水的?要是妈妈不来,结果会怎样?”反顾前句,让学生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侧重于第二句话的理解。这是全文的重点句,也是理解难点所在。但由于有前面两段的学习,无疑化解了难度,学生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教学时,可辅以以下要求,帮助学生理解:
1.课文中前后两个“墨水”,意思相同吗?它们各指什么?
2.两个“墨水”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吃点墨水好哇”,好在哪儿?后面的“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是前面“吃点墨水好哇”的原因。“吃墨水”的真正好处并不在于这件事本身,而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实质。就是要能多读书,多学知识,多长学问,即使“吃点墨水”(也就是上点当,闹点笑话)也毫不在乎。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陈毅勤奋刻苦,如饥似渴的读书精神。
3.抓住陈毅“笑”的表情,指导感情朗读。读中生情,读中明意。
三、凭借插图,强化主题。
教材配设了一幅与课文重点内容相对应的插图,其图意是:陈毅正坐在书桌前,边看书,边吃饼。妈妈吃惊地站在书桌旁边,为陈毅倒水。这幅插图不单是重点内容的形象化显示,而且它对于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主题的变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图文结合,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1.书桌上那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说明了什么?从读书量上,突出了陈毅“非常喜欢读书”。
2.从书桌上的大墨盒和笔,你看出陈毅是怎样读书的?从那本夹有很多标签的书中,你又看出陈毅是怎样读书的?这就从认真、仔细的读书习惯上,突出陈毅“非常喜欢读书”。
3.当妈妈吃惊地发现陈毅“吃墨水”,并倒水让他漱口时,陈毅是怎么做的?从他并不急于去洗手漱口,仍就端坐在椅子上,认真看书,表明一切意外情况,甚至连让人无法理喻的“吃墨水”这样的荒唐之举,也丝毫不能影响陈毅读书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在陈毅看来,这些事情远不及读书重要。这是从读书的态度上,突出陈毅“非常喜欢读书”。
4.从课文中可知陈毅吃饼的时间很长,可是从图上盘子中饼的数量和他手里拿着的饼,又说明他吃得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看书上而忘记了吃饼,所以很长时间,却只吃了少量的饼。这又从读书专心的程度上,突出陈毅“非常喜欢读书”
第二篇:王羲之吃墨水阅读答案
篇一:王羲之吃墨水阅读答案
吃墨水的王羲之吃墨水的王羲之幼儿园小学中学作文课内课外公文
>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初中主题班会教案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中国梦演讲稿 换一批相关推荐
吃墨水的王羲之2015-02-07相关链接 :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出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兰亭集序》被后世很多书法名家奉为商品。小时候的王羲之在同伴都上树打蝉,下水摸鱼的时候,他专心地在家里练习毛笔字。他写坏了的毛笔堆在家里的后院里,都堆成了一座小山人们管它叫做“笔山”,他经常在家里的池塘里洗毛笔洗砚台,小池塘渐渐被墨水染黑了人们管它叫做“墨池”。
有一次王羲之在心无旁骛地练习写字,连丫头端进来了饼子和蒜汁放在他身边他都没发现。丫头嘱咐了让他赶紧用餐之后就跑到夫人那里,跟夫人讲了王羲之的情况。夫人怕王羲之练得走火入魔茶饭不思于是带着丫头去劝服,谁知道一进门看到了王羲之拿着饼子蘸着墨汁正吃得津津有味呢。夫人和丫头看见王羲之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练习,王羲之终于研究出了自己的书法体自成一派了。他的字体刚劲有力又不失平滑柔和,被后世很多书法爱好者所推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
篇二:王羲之吃墨水阅读答案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 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 墨池。
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
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 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 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
梦见喝墨水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
篇三:王羲之吃墨水阅读答案
王羲之吃墨的典故原文王羲之专注练字把馍馍沾在墨汁上吃下的故事.恳求这段典故的文言文 原文.望知道的朋友帮个忙!感激不尽!_百度作业帮 王羲之吃墨的典故原文王羲之专注练字把馍馍沾在墨汁上吃下的故事.恳求这段典故的文言文 原文.望知道的朋友帮个忙!感激不尽!语文国漫救星02272014-10-09 王羲之有吃过墨水吗我去看一下 马上 回复陈毅 陈毅年少时,有一次读书读到兴奋处,误将馒头蘸墨水吃了陈毅吃墨水陈毅爷爷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有一次,他正在看书,妈妈端来饼和芝麻酱,叫他蘸着吃.他一边看书,一边吃饼.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他竟把饼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很香.妈妈走进屋,看到他满嘴都是墨,吃惊地叫了起来.这时,他
才发现蘸的不是芝麻酱,而是墨水.妈妈一边责怪他,一边心疼地拉他去漱口.他却笑着说:“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篇四:王羲之吃墨水阅读答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