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的牛皮生意
说说大营的牛皮生意
嵩明少数民族村中,大营村是最有特的一个村子。传说这里有九十九个龙潭,九十九道梁子,真有那么多吗?我从小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说实话,我也没数清过。
不过那意思我是明白的,山好,水好,人杰地灵。一个最好的例子,最近的十多年中,这么个两三千人的小村子,在北京一流大学读书的就有十多二十人,包括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还有个例子,就是最近30多年中,大营的牛皮生意。这个例子就有点嚼劲了。
四五十岁以上年龄的人都知道,改革开放前,供销社还有一项职能,收购农特产品。果马片区只设有一个供销社在龙院村,213国道旁。牛皮也在供销社收购的范围内。每年秋收后,忙完了生产队的伙计,大营村的勤劳简朴的众会利用空闲时间,来处理一年中一个家庭生计的大事,宰菜牛。昆明干货批发市场
牛肉被剔成24个干巴,腌制好卖到昆明或者更远城里人的餐桌上。牛皮则由家里的小孩照看,烈日下暴晒干了,叠成折叠被般样子。用背箩背到供销社里一过秤,卖得个七八十多块,买两
个水果糖塞住小孩的嘴,犒劳照看牛皮不被狗咬个洞买了个好价钱的功利。剩下,得买了水火油、胶鞋、镰刀等家里用得着的家事物。
改革开放后,供销社不再收购农特产品,大营众宰菜牛后的牛皮,还有平时宰羊留下的羊皮,及至嵩明八个回族村的牛羊皮都需要另想个法子销售。
这时期,制造皮革的工厂从全国来看,国营的产销两旺,私营的雨后春笋一个个冒了出来。皮制品用在家里,穿在身上都是时髦的代名词。外边的工厂对皮原料的需求处于饥渴状态,内里的牛羊皮在众家里急等着变现补贴家用。精明的大营村人此时此刻抓住了一个彻底改变村子命运的商机。
最先来到大营收购皮革的河南皮草商人,一踏上这块地方就爱上了这里。两个原因,一是有得钱赚,二是大营人直率开朗。做生意的人最担心的两件事,一是怕亏本,二是怕合作伙伴玩弯弯绕。但在大营,这些河南皮草商可以把心放的安安的,把生意做得妥妥的。
听到大营可以收购牛羊皮的消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传遍了大江南北,浙江皮草商、湖南皮草商等,纷至沓来。
一个摊位,两个摊位……213国道旁出现了一个草坪市场,以路为市,俨然是陆路码头。
九十年代初,省委书记率相关厅局到嵩明调研,指示,“一定要高度重视,大力扶持,改变大营市场以路为市的面貌,建专业市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大营村委会,以赶田埂的办法,全村众筹地100多亩,置换213国道旁的板栗园,建成了专业化的牛羊皮市场。短短几年,皮张交易量大幅攀升,发展成为仅仅次于石家庄皮革市场的全国第二大皮革市场。
嵩明小小的大营村,把自己的名字深深刻入了皮革工业的发展史。相信在这个有九十九个龙潭,九十九道梁子的地方,还会有更多美好的故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