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日文化比较
从茶、酒文化看中日文化差异
摘 要:追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对中日文化异同进行比较,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着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在研究日本文化时既要注意两者间的相似之处,更不能忽视两者之间的差异。品茶饮酒,是全人类源远流长的文化现象。日本的茶、酒文化都源于中国,在引进之后融入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志,形成独具日本特的茶道和酒文化,茶酒文化在两国之间的变化反映了两国文化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茶酒文化;中日文化
一、从茶文化对比中日文化
1.以茶文化的发展剖析中日的文化特征
(1)中国文化特征:独具开拓性、传承性和多元化发展模式
    中国茶文化是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而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和规范,是多民族、多社会结构、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系统。中国最早关于茶的记载首推《尔雅》,其中“释木篇”与“释草篇”中都出
现了“茶”字。晋代《华阳国志》谈到了周武王伐纣时,巴蜀等小国所进贡品中就有茶叶一项。到西汉末年已有"武阳买茶"、“烹茶尽具”的记载,说明当时已具有初级茶叶贸易形态,但先秦到魏晋南北朝对饮茶的认识,主要还限于药用、解渴、解酒、佐餐、祭祀、养生等功用性的方面,但将饮茶看成某种精神旨趣的倾向已逐步萌芽。经历了隋朝隋文帝的嗜茶,及唐朝时"茶道大行",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茶圣陆羽撰写了《茶经》,中国以至世界才有了第一部茶学专著。唐朝也重视高尚礼仪的茶宴、茶道、茶礼、茶仪、茶艺及与此相关联的茶诗、茶词、茶曲、茶书法、茶建筑、茶工艺品等等,从此,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呈现出茶文化的不同形态。
(2)日本文化的特征:兼容性的“混杂文化”和再生的独创文化
    日本人将外来事物与本民族的传统进行融合、消化,形成兼具外国与本国特的“混杂文化”,并在此后进一步发展成为独具特的独创文化。《日本后纪·类聚国史》是日本饮茶的最早文字记载。廉仓时代,明庵荣西撰写出了著名的《吃茶养生记》,标志着日本茶道在其成长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从中国茶一进入日本,茶就具有禅的意味,而且日本的茶道又同中国的庄周玄学深刻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兼具中国与日本特
的“混杂文化”。此后经过能阿弥和村田珠光两位优秀茶人的推广,日本茶道诞生。日本人对饮茶的认识也从“养生”发展到“养性”的高度,饮茶由单纯的趣味性、娱乐性发展成表现日本人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的文化艺术活动。
2.以茶道对比中日文化差异
(1)中国文化:“求和谐主平衡的世界观”———儒释道的综合;实用主义与完美主义的结合
    中国茶文化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综合性文化,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中国的茶道:“和、静、怡、真”。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儒释道的综合。“和”是无过亦无不及。在茶事中表现的十分透彻,泡茶时“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饮茶时“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普事故雅去虚化,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法门。中国的茶道只有静心品茗、静心思考才能从“茶之味”到“人生之味”,进而到“宇宙体味之味”,可以说“欲达茶事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生活之中,实用与完美有机结
合在一起,更加体现了中国的和谐美。“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品茗过程中放松自我,达到“全性葆真”。
    (2)日本文化:精致文化和完美主义;日本人具有轻思辨重实用的文化心理
日本易将“道”作为生命原理的倾向最突出体现了日本的精致文化和完美主义。日本的茶道:“和、敬、清、寂”。
“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日本在这方面传承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表现了中日人民都具有强烈的集团意识和协作精神。“敬”体现互敬互爱,日本茶道的目的并非真正饮茶,而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表现了日本人的重现实、重实用、重实践的文化心理,并不深入探寻茶文化中蕴含的品质与德行,把饮茶作为进行礼法教育的一种手段,是轻思辨重实用的文化心理。“清”是茶道中环境要幽雅清静、内心要清静纯洁,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寂”是熄灭了心中诸般欲火之后的宁静的状态,在茶道中“静”与“美”相得益彰,是完美主义的确切表现。
二、从酒文化对比中日文化
1.中国文化特征
    在中国文化史上,酒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在此以酒在中国的功能来分析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酒的交际礼仪功能———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古人造酒、饮酒首先用于祭祀,其次是养老奉宾。战国时“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南朝刘宋政权送“甘蔗及酒”都显示了酒在交际中的特殊作用。在先古哲王的手中,酒是用以“类帝禋宗,和神定人,以齐万国”,酒在古礼中“仰郊昊天,俯祭后土,歆祷灵祗、辩定宾主”。中国酒文化具有礼俗文化的深层特质,因此从酒文化中可以看出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2)酒的医药保健功能———中国的实用理性的务实精神。《汉书·食货志》载:“酒,百药之长。《神农本草经》中明确记载用酒制药材以治病。《伤寒论》方剂中用酒的有21,《本草纲目》中列药酒70余种之多。其次酒还有延年益寿的滋补保健功能,《本草纲目》中载药酒70多种,均系补酒。
  3)酒的刺激功能———庄子的避世心态。酒给中国人提供了精神后花园,用以缓解现实的
压迫,如在文学的艺术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
惊”;“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等等。
  日本女人和中国女人有何差异(4)酒的危害功能———道德主义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用之得当有利,用之不当则为害。古代儒家不反对饮酒作乐,无论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看作“德行”,但是却不能荒淫过度,因此提倡“德将无醉”。如《尚书》:“以德自将,无令至醉”是言君子以酒德为尚,节饮有秩。
2.日本文化特征
(1)求新精神
    中国人善于求知,日本人勇于求新。求知是一般地追求知识,求新是力在追求时代的新知识。日本的造酒文化源于中国,日本的风土将其精练,并发展成现在的清酒。它的发展历程是经验不断总结、完善和高质量原料的追寻过程。此外日本人为了赶时髦,追求西式生活而喝洋酒,也表现出一种求新的精神。
(2)稻作文化特质
    日本属于稻作文化圈,历代日本人在湿润的环境中以顽强的忍耐力从事水稻的栽培,追求与自然景物融合为一,形成了一种认识自然和巧妙利用自然的底力。日本的这种稻作文化特质在酒文化中体现尤为明显。如学者受稻作文化特质的影响认为,远古时代的日本人所饮的酒是由女人,特别是少女,把大米等谷物放在嘴里,在嚼烂的过程中与唾液充分混
合形成酒精而制成的。
结论:中日文化交流有着牢固的历史和思想基础,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同时它们又有着自己的社会、民族与文化背景。我们在学习与研究时既要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更不能忽视两者之间的差异。
参考文献:
[1]王奕飞《你不可不知的中国文化精华》,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
[2]魏常海《日本文化概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3]王炎,何天正《辉煌的世界酒文化》,四川:成都出版社,1993年。
[4]王瑞林,王鹤《笑侃东瀛———日本文化新视角》,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7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