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0年5月)
一、学科、专业简介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研究人口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内在关联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支学科。该学科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作用机制,评价人口资源环境的政策效应,探讨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同时对现实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政策咨询。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创新意识,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以现代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宏微观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等)为指导,紧密围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国策和国情的实际,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
如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人力资源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培养具有扎实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理论基础和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创新思维,具备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关系问题所必需的技能,具有测定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情况,并能从生态、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教育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培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的高素质研究者,政府和产业部门的高层管理者。
三、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一)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制度研究
(二)人口与区域经济
(三)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博士学位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最长不超过6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门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教学 方式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
必修课程 | 学位公共课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 2 | 2 | 36 | 1 | 讲座 自学 | 考试 论文 | 校级开设 |
第一外国语 | 水种翡翠如何鉴别4 | 108 | 1、大学生入党自传范文2 | 讲授 | 考试 | ||||
学位基础课 | 宏观微观经济理论 | 1 | 4 | 72 | 1 | 讲授 | 考试 论文 | 院级开设 | |
学位专业课 |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 2 | 2 | 36 | 2 | 讲授 | 考试 论文 | 中心(所)开设 | |
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 2 | 自学 | 交自修报告 | 不记学分 | |||||
选 修 课 程 | 应用统计学 | ≥2 | 3 | 54 | 1 | 讲授 | 论文 | 院级开设 | |
计量经济学(1) | 3 | 54 | 2 | 讲座 | 论文 | ||||
计量经济学(2) | 2 | 36 | 3 | 讲授 | 论文 | ||||
经济发展理论 | 3 | 54 | 2 | 讲授 | 论文 | 中心(所)开设 | |||
西方经济学流派 | 3 | 54 | 2 | 讲授 | 考试、论文 | ||||
博弈论 | 3 | 54 | 2 | 讲授 | 考试 | ||||
人口理论与分析方法 | 3 | 54 | 2 | 讲授 | 考试 | ||||
资源经济学模型分析 | 3 | 54 | 2 | 暗黑3远古装备怎么出讲授 | 考试、论文 | ||||
人力资源经济学 | 3 | 54 | 2 | 讲授 | 考试、论文 | ||||
生态经济学 | 3 | 54 | 2 | 讲授 | 考试、论文 | ||||
劳动经济学 | 3 | 54 | 2 | 讲授 | 考试、论文 | ||||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政策 | 3 | 54 | 2 | 讲授 | 论文 | ||||
人资环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现实问题(专题)研究 | 2 | 36考公务员 | 3 | 研讨 | 论文 | ||||
补修课程 | 根据培养需要,安排研究生补修有关课程 | 由导师定 | 不记学分 | ||||||
学术活动 | 参与导师安排的课题研究及学术研讨活动 | 1 | 1至5 | 考查 | 必须参与 | ||||
合计 | 清平乐村居古诗的意思 | ≥15且≤18 | 十大名表排名|||||||
六、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至第三学期基本完成校级、院级、中心(所)及导师安排的必修和选修课程。
培养方式以经济学科的研究工作为主要方式,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当代市场经济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研究,同时,要求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题研究、教学实践等活动。
1.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采取导师负责制与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导师负责制为主。培养中注意博士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博士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重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学风的培养。
2. 博士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定、调整、修改和执行博士生的培养计划,承担对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和考核工作,帮助博士生确定研究课题,指导其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并对学位论文进行审阅和修改。
3.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在博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制定完成,经导师和所在培养单位领导审核通过后实施。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
研工作预期目标以及博士学位论文的初步设想等。
4. 博士研究生参加培养单位组织的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完成学业。
七、学位论文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如下:
(一)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或应用价值,并确实在该研究领域属前沿问题,一般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学位论文的开题论证工作,并向学位委员会提供开题报告。
(二)学位论文必须要有对所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对相关基本理论要有详细和深入的论述,并有一定的创新点;遵守学术规范,尊重知识产权;一般在第五学期末完成学位论文初稿。
八、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
博士研究生须参与院、中心(所)及导师安排的课题研究及学术研讨活动,在第五学期,
由导师或中心(所)进行考核,合格者记1学分。博士生应积极申报各类课题,并参与和完成导师主持的课题。
九、考核方式
学位必修课一律为考试,其余课程可进行考查。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按合格、不合格两级制评定成绩。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可由任课教师或导师要求学生写专题论文,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校规定,须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所所刊及文科各一级学科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或者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或其它国家级项目的研究工作,并通过结题验收。对所发表的论文,研究生必须是第一作者;如导师为第一作者,则研究生可为第二作者。达到上述要求者,方可获得学位论文答辩资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