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俄昌公仁地区甲丕拉组地质特征
张运昌
(四川金核矿业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
0052) 摘 要:青海俄昌公仁地区甲丕拉组底部以碎屑岩夹少量的砾岩、泥质粉砂岩等,顶部为碎屑岩为主,有少量的火山岩为主的岩石组合,在甲丕拉组采到的化石分析,其时代为时代属晚三叠世早期。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该组地层中Cu为高度富集型,其余元素均为贫化现象。初步推断该地层有利于形成铜矿和铅矿。根据基本层序、剖面结构、生物面貌及地层纵向上反映由粗变细特征,属海进退积序列。沉积环境早期气候干燥炎热,晚期气候潮湿环境,为正常滨-浅海相沉积环境。
关键词:俄昌公仁地区;甲丕拉组;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
P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8)02—0040—04 甲丕拉组由四川省第三区测队(
1974年)根居西藏昌都甲丕拉山剖面创建而成。马福宝(1984年)将其延入青海省的该套地层命
名为东茅陇组。陈国隆、陈楚震(1990年)将马福宝等的东茅组下部层位改为东茅,其上的碎屑岩称结扎A组。《青海省岩石地层》首次引进甲丕拉组、建义停用东茅陇组及东茅。同时沿用西藏地层清理组给予本组的定义:“主要指超覆于妥坝组页岩、粉砂岩地层及夏牙村组之上的一套红碎屑岩地层体。层型剖面外局部夹安山岩、石灰岩等,顶界与波里拉组石灰岩地层整合接触,含双壳类、腕足类等。地质时代为
中、晚三叠世”。并指定青海省玉树县上拉秀东茅陇剖面第1-38层为本组的次层型。
1 剖面特征
甲丕拉组主要分布于调查区南部,出露范围较大,主要出露于口前闹素、闹扫贡玛等地,与下伏地层尕笛考组呈断层接触,与上覆地层波里拉组呈整合接触。根据该组中的岩性组合特征将该组在本调查区内划分为两个非正式岩性段,分别为甲丕拉一
段(T3jp1)与甲丕拉二段(T3
jp2
)。本次工作共对甲丕拉组实测地层剖面3条(图1),现节取第1条P20为代表,分述如下
。
图1 甲丕拉组实测地层剖面图(P20
)收稿日期:20
17-12-10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3033500
)
的成果。作者简介:张运昌(1989-)
,男,甘肃会宁人,学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勘查工作。
青海省治多县多彩乡闹扫俄玛晚三叠世甲丕拉组(T3jp)实测地质剖面:剖面位于治多县多彩乡多超弄一带,剖面起点坐标:X:3745097,Y:16666369,H:4915m;终点坐标:X:3741490,Y:16664266,H:4842m。剖面出露良好,地层顶底分界清楚。
上三叠统甲丕拉组二段(T3jp2):2519.41m
45、红褐薄层状细砂粉砂质长石石英砂岩与同极薄层状泥质粉砂岩互层105.07m
44、灰白中薄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14.93m
43、红褐中层状泥质粉砂岩,偶夹同中厚层状中细粒岩屑长石石英杂砂岩209.46m
42、猪肝中薄层状细粒岩屑长石石英杂砂岩15.94m
41、红褐中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偶夹同中层状泥质粉砂岩349.94m
40、灰绿中厚层细粒含长石石英砂岩16.96m
39、红褐厚层状细砂粉砂质长石石英砂岩20.18m
38、灰绿中厚层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15.18m
37、红褐厚层状泥质粉砂岩50.03m
36、浅红褐中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红褐中薄层泥质粉砂岩互层33.49m
35、灰中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杂砂岩,偶夹红褐中薄层状泥质粉砂岩41.00m
34、灰褐中层状中细粒岩屑长石石英杂砂岩与红褐中薄层泥质粉砂岩互层123.87m
33、灰中厚层粗粒长石石英砂岩12.97m
32、紫红中薄层状泥质粉砂岩与灰绿薄层状粉砂岩互层46.94m
31、紫红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偶夹同薄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139.86m
30、红褐厚层-巨厚层细砾岩46.93m
29、紫红中厚层中粗粒岩屑长石石英杂砂岩夹灰白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112.87m
28、灰中厚层中细粒岩屑长石石英杂砂岩27.97m
27、紫红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偶夹灰绿中厚层粉砂岩246.64m
26、灰中厚层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中层状泥质粉砂岩互层62.24m
25、灰绿灰黑凝灰岩2.96m
24、紫红中薄层状泥质粉砂岩161.38m
23、灰白中厚层中粒含长石石英砂岩4.64m
22、紫红中层状泥质粉砂岩57.58m
21、青灰、灰绿中厚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中层状泥质粉砂岩互层33.25m
20、灰绿中厚层状细砾岩0.98m
19、青灰、灰绿中厚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中层状泥质粉砂岩互层60.64m
18、灰-青灰中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1.94m
17、紫红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偶夹灰紫厚层状细砾岩69.18m
16、灰褐红褐中厚层状细砂粉砂质长石石英砂岩夹灰绿中层状粉砂岩9.95m
15、紫红中厚层泥质粉砂岩与灰白中细粒含长石石英砂岩互层63.51m
14、紫红中厚层状细砂粉砂岩45.45m
13、灰绿厚层状细砾岩1.98m
12、紫红厚层状泥质粉砂岩87.07m
11、灰绿厚层状粉砂质石英砂岩1.98m
10、青灰中厚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181.35m9、紫红厚层状泥质粉砂岩169.46m
什么事丁克族————————————整合接触————————————
上三叠统甲丕拉组一段(T3jp1):>894.18m
8、紫红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夹红褐及灰绿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41.13m7、灰绿厚层状细砂粉砂质长石石英砂岩2.63m6、紫红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夹红褐及灰绿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217.18m5、灰黄厚层-巨厚层细砾岩夹紫红厚层状细砂粉砂质长石石英杂砂岩30.08m4、紫红厚层状细砂粉砂岩与灰绿厚层状含砾粗砂岩互层305.32m3、紫红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偶夹灰绿中层状细砂粉砂岩120.98m2、灰绿厚层-巨厚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33.56m1、灰中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杂砂岩,夹灰黑薄层状泥钙质粉砂岩158.14m
—————————断层接触—————————
二叠统诺日巴尕日保组(P2nr)
2 岩石地层特征
本文剖面以碎屑岩颜变化、粒度变化,以及综合工区内其它甲丕拉组(T3jp)其它剖面信息,由下至少主要划分为两段。甲丕拉组一段岩性主要为灰、灰绿中-厚层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夹巨厚层复成分砾岩、含砾粗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粉砂质砂岩。复成分砾岩、呈厚层状、成分有火山岩、硅质岩、砂岩、灰岩;多呈次圆状,分选性差,大小混杂,砾径最大达40cm,最小为1cm,一般为4~6c
m;胶结物为钙质、泥质,呈孔隙式胶结。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与上覆甲丕拉组二段呈整合接触。厚度大于1120.69m。地层层序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韵律清楚,即下部以砾岩为主,向上逐渐过度到中细粒砂岩为主(图2A,C)
。甲丕拉组二段出露岩性主要为紫红厚层状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岩夹青灰灰白中层细粒-
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石英杂砂岩、厚层含砾粗砂岩、红褐厚层-巨厚层细砾岩、灰绿凝灰岩、灰绿安山玄武岩等,局部地段紫红粉砂岩可与青灰灰白砂岩达到互层。底部部分青灰长石石英杂砂岩中赋存沉积型铜矿,因地表氧化表面发育大量孔雀石、蓝铜,见少量黄铜矿,含铜层位整体稳定,呈透镜状顺层产出,含铜砂岩一般宽2~3m,出露长度一般100~500m,目估含Cu0.2%。
与下伏甲丕拉组一段地层呈整合接触,与上覆波里拉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厚度大于2519.
41m。地层层序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韵律清楚,即下部以粗碎屑为主,向上逐渐过度到泥钙质成分及细碎屑成分为主。在砂岩中可见发育有平行层理、粒序层理、小型斜层理、小型交错层理等,并可见有泥砾、泥皮等内碎屑(图2B,D)
。图2 甲丕拉组基本层序特征
1、砾岩;2、泥岩;3、砂岩;4、泥质粉砂岩;5、平行层理;6、斜层理;7、交错层理;8、泥砾;9、
粒序层理图3 各元素在甲丕拉组的富集趋势 图4 甲丕拉组粒度分析累积频率曲线图
3 时代讨论
甲丕拉组不整合于早中二叠世诺日巴尕日保组、九十道班组之上,其上整合有含大量晚三叠世腕足类的波里拉组。在这套层中产有植物化石:Equi-setites rogersii Schimper,Equisetites arenaceus(Jaeger)Schenk;双壳类:Halobia sp.,Halobia ta-lauana Wanner;Halobia yandongensis Chen.;Halobia superbescens Kittl,C
uspidaria cf.alpis cir-icae Bittner;Myophorigonia gemaensis Chen etLu。时代属晚三叠世早期。4 地层含矿性分析
甲丕拉组光谱分析结果特征参数统计见表1,元素在地层中的富集趋势见图3,由图表可看出∶该套地层中Cu的平均值大于该地区的背景值;其余元素均小于背景值;按k>1.5为高度富集型,k值1.5-1为富集型,k<1为贫化型,该组地层中Cu为高度富集型,其余元素均为贫化现象。变异系数Cu、Pb均大于2,波动性大,初步推断该地层有利于形成铜矿和铅矿。
表1 甲丕拉组光谱分析结果特征参数表
地质单元参数Cu Pb Zn Cr Ni Co W Mo As Sb Bi Ba Sn
甲丕拉组x 508.63 10.22 53.05 40.85 22.18 12.98 1.19 0.84 4.81 0.47 0.39 193.85 2.39δ2075.04 24.74 28.49 20.57 10.86 5.93 0.43 1.62 7.77 0.35 0.72 163.64 0.56Cv 4.08 2.42 0.54 0.50 0.49 0.46 0.37 1.94 1.62 0.75 1.82 0.84 0.23k 13.04 0.30 0.54 0.44 0.48 0.54 0.60 0.65 0.14 0.36 0.81 0.32 0.68
地壳元素丰度值39 34 98 92 46 24 2 1.3 34 1.3 0.48 600 3.5
注:x-算术平均值,δ-标准偏差,变异系数Cv=δ/x,富集系数k=x/地壳元素丰度值,地壳元素丰度值来自青南化探资料。单位:Au为(10-9),其余均为(10-6)。
5 沉积环境分析
甲丕拉组一段岩性主要为灰、灰绿中-厚层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夹巨厚层复成分砾岩、含砾粗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粉砂质砂岩。复成分砾岩,地层层序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韵律清楚,即下部以砾岩为主,向上逐渐过度到中细粒砂岩为主。
甲丕拉组二段出露岩性主要为紫红厚层状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岩夹青灰灰白中层细粒-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石英杂砂岩、厚层含砾粗砂岩、红褐厚层-巨厚层细砾岩、灰绿凝灰岩、灰绿安山玄武岩等,局部地段紫红粉砂岩可与青灰灰白砂岩达到互层。
在该组碎屑岩中获得粒度分析(图4)中碎屑岩粒度分析样反映出砂岩粒度明显偏细,其粒度平均值在2.97φ,分布区段较窄,跳跃组份为主,占80%以上,最高达90%,次为悬浮组份,无牵引组份,标准偏差0.50,显示较好的分选性,具海滨砂岩特点,偏度极细,峰态很窄。沉积概率曲线图
显示两个线段,斜率偏陡,截点在4.8φ。地层层序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韵律清楚,即下部以粗碎屑为主,向上逐渐过度到泥钙质成分及细碎屑成分为主。在砂岩中可见发育有平行层理、粒序层理、小型斜层理、小型交错层理等,并可见有泥砾、泥皮等内碎屑。
6 结束语
青海俄昌公仁地区甲丕拉组底部以碎屑岩夹少量的砾岩、泥质粉砂岩等,顶部为碎屑岩为主,有少量的火山岩为主的岩石组合,在甲丕拉组采到的化石分析,其时代为时代属晚三叠世早期。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该组地层中Cu为高度富集型,其余元素均为贫化现象。初步推断该地层有利于形成铜矿和铅矿。根据基本层序、剖面结构、生物面貌及地层纵向上反映由粗变细特征,属海进退积序列。沉积环境早期气候干燥炎热,晚期气候潮湿环境,为正常滨-浅海相沉积环境。
[参考文献]
[1] 马俊强、陈根、王光辉,等.青海省治多县俄昌公仁地区三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
[J].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2016.
[2] 青海省地质矿产局.青海省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3] 张雪亭,杨生德,杨站君,等.1∶100万青海省地质图说明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4] 刘宝.沉积岩石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
[5] 王毅智,刘生军,祁生胜,等.1∶25万《治多县幅(I46C003004)区域地质调查报告》[J].青
海省地质调查院,2006.
[6] 李尚林,王跟厚,马伯永,等.藏东北巴青县江绵乡上三叠统东达村组和甲丕拉组沉积特征
及其意义[J].地质通报,200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