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生产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途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的棉花产业发展迅速,棉花产业成为产区农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尽管新疆棉纺织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但随着新疆纺织工业的发展和棉纱产量的提高,过去25年新疆纺织业自用棉消费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新疆棉花总产、单产、人均占有量、调出量均居全国第一,新疆棉花规模i产量、生产效率与综合优势明显,新疆在中国棉花生产和国内外棉花市场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1 新疆棉花生产概况
1.1 新疆棉花生产发展历程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与优质棉基地建设,国家共投资104.12亿元(“九五”72.48亿元、“十五”16.58亿元、“十一五”15.06亿元)用于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十五”期间棉花被定为新疆“一黑一白”战略的“一白战略”发展;近年新疆棉花生产规模保持在面积1127.6~1783khm2、总产175.25~301.55万吨,皮棉产量1554.25~1808kg/hm2;棉花收入占到新疆农民收入的30%,占到主产棉区农民收入的60%~70%;每年棉产量的50%以上销往中国内地,棉花(原
棉)出口量占到全国棉花(原棉)出口量的7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棉花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从1978年的150.42khm2增加到2008年的1668khm2,年递增率33.63%;其中1985—1992年种植面积以年递增率22%速度增长,1991—2008年平均年递增率8.54%;“十五”以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平均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33.25%,以陆地棉为主(占31.14%)、长绒棉为辅(占2.11%)。新疆植棉面积在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地位1978年前居第三位、1990年居第二位、1997年起居第一位。20世纪70年代以前30年新疆植棉面积和总产仅占全国的3%,20世纪80年代10年新疆棉花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的5.3%和4.9%,20世纪90年代10年新疆棉花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的14.3%和20.5%;2008年新疆植棉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的29.87%和40.39%,植棉面积多于长江流域棉区或黄淮流域棉区任一植棉省,总产高于长江流域棉区、黄淮流域棉区,平均产量1.763t/hm2,高出全国35.22%,位于全国产棉省市之首。
1.2 区域棉花生产特点与多类型原棉生产
新疆地域辽阔,气候生态类型差异大,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形成了区域性的、北疆、东疆棉区。棉区主要指叶尔羌河流域及其沿岸绿洲平原和塔里木河流域,该区域≥10℃有效积温在4000℃以上、≥15℃持续天数在160天以上,无霜期180天左右,植棉面积和总产
2000年占全疆的58.1%和53.0%、2008年占全疆的54.4%和56.2%,2008年单产皮棉1868kg/hm2,是新疆最大的优质陆地棉和优质长绒棉生产基地;北疆棉区主要指玛纳斯河流域、奎屯河流域、博尔塔拉河流域下游及伊犁河下游棉区,其主要分布在乌伊公路以北,北至莫索湾、下野地、车排子一线,东至芳草湖,西至博乐;该区域≥10℃有效积温在2450-3600℃、315℃持续天数在135~150天,无霜期160天以上,适宜种植早熟、特早熟陆地棉,是我国最北的棉区;植棉面积和总产2000年占39.2%和44.9%、2008年占42.5%和40.9%,2008年单产皮棉1745kg/hm2,受热量条件限制,不同年度间植棉面积和总产变动幅度大;东疆棉区主要指吐鄯托盆地及哈密地区,该区域火焰山以北310℃有效积温在4000-5000℃,无霜期200天左右;火焰山以南310℃有效积温在5500℃,棉花生长期可达220~240天,是中国长绒棉生产条件最优越的地区,植棉面积和总产2000年占2.7%和2.1%、2008年占3.1%和2.8%,2008年单产皮棉1627kg/hm2;多类型棉区:21世纪初,根据新疆各地热量条件、无霜期长短,将新疆棉区划分为4个亚区(特早熟棉亚区、早熟棉亚区、早中熟棉亚区、中熟棉亚区),它涵盖了全国不同熟性的所有棉区,具有独特的生产条件,能生产各种类型的原棉。
1.3 麦盖提示例县棉花种植情况
作为新疆较早建设的优质棉基地县之一,2008年示例县棉花播种面积达到34.1khm2,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0.40%、耕地面积的55.65%,棉花产值占农业产值的43.8%、棉花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0.7%,“瀚海”牌棉花享誉中外;尽管示例县棉花资源收购与籽棉加工能力是最大生产量的近3倍,2009年纺纱量0.10万t、织布0.013亿m,棉花产业链企业多为“资源掠夺型”企业。2005—2008年,示例县平均植棉面积30.3khm2、平均总产5.33万t,均居新疆植棉面积≥30khm213个植棉县(市)末位;平均单产1756kg/hm2,居新疆植棉面积≥30khm213个植棉县第七位;示例县棉花总产、单产居于新疆68个植棉县中等水平。
2 麦盖提示例县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1 水土开发力度大。水资源紧缺、水质差
麦盖提县植棉面积从1949年0.21千hm2增长至2009年3.47千hm2,50年间植棉面积年平均递增率达7.32%;近年来,年河水引水量徘徊在6.05~7.94亿m3,2005-2009年农作物总播面积增加59.54%、供水量增加35.4%,其中提取利用地下水量占增加供水量的72.62%;年提取利用地下水量从2005年的1.41亿m3增加到2009年的4.44亿m3,提取利用地下水平均矿化度从2005年的2.1g/L增加到了2009年的2.5g/L。
2.2 劳动力紧缺.植棉用工持续减少。植棉成本上升
频振式杀虫灯、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等技术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使棉花种植的需工时期主要集中在播前与收花阶段;随着棉花、林果复种面积逐年增加,林果棉复种地播种前后用工较常规种植增加1~3个,棉田犁地至播种间隔期最长达15天;2006年以来植棉成本持续上升,多数生产资料与用工价在2008年达到最高位,2009年加重有反弹,但柴油及与之相关的机耕价持续上升。
2.3 棉花品种多、乱、杂等问题较突出
目前麦盖提县域内公开摆放、经销棉花种子终端商达70余家,经销的棉花品种中未审定棉花品种(系)或种子公司自有品牌编号品种(系)占相当数量;部分生育期较长,中熟、中晚熟棉花品种(系)及抗逆(病)性差棉花品种,其销售的种子袋上的用户须知或标签上标明“霸王条款”,即“因气候及适应性不适所造成的损失,供方也无义务承担上述告知责任”;市场上销售的棉花品种(系)几乎所有种子标签全是“蓝标签”,种子类别全是“原种”,标签上多未张贴产地检疫“标花”;一家种子终端经销商经营商或农资销售店,店面门口摆放多家种子公司生产的棉花品种;所销售棉花品种多未参与当地棉花品种试验、示范,多数棉花品种特征特性及品种
优劣,仅仅凭种子经营商户提供的种子产家简短棉花品种介绍确定。
2.4 林棉复种面积逐年加大。对棉花生产影响逐年加大
2009年,麦盖提县农林复种面积达26.67khm2,占该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3.5%,其中棉花种植面积34khm2、冬小麦种植面积11.09khm2(2009~2010年度),其中棉林复种面积占总棉田面积的50.7%、麦林复种面积占麦田面积的85.0%;棉林复种面积占棉田面积的比重从2007年的38.7%增加到2009年的50.7%,对产量的影响从20%左右增加到30%以上。
2.5 植棉科技体系脆弱,技术支撑乏力
多年来,麦盖提县长期坚持“五统一”的植棉科技推广体系,在全疆“一盘旗”模式下,常常把植棉技术通过“现场会”、“检查评比”当成“八股式”的教条、本本推广、应用;县级农技推广(含良种繁育)体系几次面临“线断、网破、人散”,植棉科技推广工作基本上仍停留在“新疆棉花怎么回事一张嘴、两条腿、一把尺子下棉田”的原始服务水平上;而棉区棉农的主体是的中青年农民以及初中与小学文化水平、文盲的中老年农民,少数的高中与极少数的中专及以上文化水平农民,农家男劳动力主要精力在从事林果、设施农业,老人、妇女、小孩是棉花生长期间田管的主体,植棉科技力量薄弱、支撑乏力。
3 示例县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实施科技兴棉战略。加速棉花产业化进程
设立棉花科技发展基金,增加棉花科研与推广投入;做好新疆兵团“十大主体技术”、“六大精准技术”的借鉴、消化、吸收,做好主要有害生物发生、流行规律和有效防治措施研究,不断简化、优化棉花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加大棉花优良新品种的筛选力度,选育早熟性好、抗逆性强、产量高、纤维品质优的棉花品种,尤其是要抓好表现优良的棉花品种的全生育期、抗性鉴定工作。加强种子市场管理,解决棉花品种“多、乱、杂”问题;利用好中央西部开发政策与支援新疆建设专项政策,大力引进棉纺、织布、印染、制衣企业,不断延伸棉花产业链;大力培训棉农,做到每户有一名植棉科技明白人。
3.2 提高原棉品质的一致性、稳定性。打造县域“瀚海”精品品牌
优化棉花品种,做到县域种植棉花品种生态类型、纤维品质类型一致,为棉纺企业生产适销对路棉纺产品所需的纤维类型专用棉;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和有关棉花检验的各项规章制度,杜绝采摘“笑口桃”,棉花收购时严格按照“四定一查”规定操作,严防“混等混级”、“异性纤
维”的混入及超水分棉的售人。做到分级分垛,在加工前排除“异性纤维”;审查、复核棉花加工企业资格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在棉花轧花的过程中最大限度防止损伤棉纤维长度,避免油渍污染;通过国家、自治区优质棉基地项目建设,逐步建立棉花良种质量监控、原棉生产监控、原棉加工监控、生态环境监控等标准与管理体系,逐步形成棉花产业链一体化标准与管理体系即棉花质量保障体系,打造县域“瀚海”精品品牌。
3.3 进一步健全、完善棉花原种繁育基地
结合新一轮的水土开发计划,不断增加棉花原种基地面积,依据棉花主栽品种繁殖系数,确定棉花主栽品种原种、良种繁育基地;采用种子公司“自繁自育”棉花主栽品种原种和棉花良种特约繁殖区繁殖棉花良种模式,按照“二圃”配套、“二田”对口的目标与棉花品种保存繁殖措施,组织棉花主栽、搭配品种良种繁育工作,搞好棉花“二圃”签订、淘汰工作与“二田”去杂、去劣,确保棉花品种种性与种子纯度,最大限度地延长棉花品种的利用年限。
3.4 改善气候生态源环境。增加来水量与引水量
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使南方富水区河流改道,不仅化灾为益,还改善我国气候生态源。
通过人工手段降水增加降水量;在增加河流给水量的前提下,还要加大、增加在叶尔羌河上的引水龙口数量,以及加宽支渠、斗渠增大引水量,增加主要给水河流的引水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