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标准制定研究
AND 徐龙飞
(新疆财经大学,乌鲁木齐830012)
摘要: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棉花产业对新疆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支持作用,而棉花保险是保障棉花种植安全的有效举措之一。新疆棉花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实施十
余年过程中,有效促进了新疆棉花种植,
但也一直存在棉花赔付定损困难等问题。现主要分析了新疆棉花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中面临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积极创新理赔调查
模式;设置详细的定损标准;
完善政策性棉花保险条款;处理道德风险等发展建议,希望能为保险公司棉花赔付标准提供借鉴参考。关键词:新疆;棉花保险;赔付标准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0)04-0110-03
收稿日期:2020-03-12
作者简介:徐龙飞(1996-),男,新疆伊犁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保险学。新疆是中国三大棉区之一,地理环境独特、宜棉区域较为广阔、土地资源丰富。随着中国棉花种植向新疆集中,棉花己经成为新疆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新疆自2007年作为国家农业保险试点区域之一,便开始探索棉花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承办方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也摸索出许多宝贵的经验。近年来,保险公司经营具体操作中常遇到理赔和定
损问题,理赔过程中缺少详细定损理赔标准,
与农户赔付过程中产生争议,给保险公司理赔工作带来困难。因此,通过对现行棉花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标准提出建议,以期为保险公司棉花实际赔付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基本情况(一)新疆棉花承保情况
新疆棉花保险主要由中华联合保险公司、
中国人保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经营,
其中由于新疆地方和兵团两套行政体系,
中华联合较早依托兵团开展业务,占新疆棉花保险市场份额第一,中国人保和太平洋主要在地方开展业务,市场占比次之。根据相关资料调查统计显示,三家保险公司的棉花保费收入状况不相上下,2017年太平洋保险公司开始进入新疆棉花保险行业,其棉花保费收入要远远低于中华联合和人保财险。且三家保险公司最近三年
棉花保费收入明显大于保费支出,
棉花保险亩均保险金额也在逐年提升,这说明新疆地区对棉花保险有着很大需求。
(二)棉花保险金额的厘定
新疆目前棉花政策性保险中的保险金额确定
依然停留在保成本方面,
棉花每亩保险金额确定按照整个生长期内所必须的直接物化成本,
包括种子成本、化肥成本、农药成本、
灌溉成本、机耕成本和地膜成本,而新疆棉花种植实际成本还包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尚未纳入保障范围。据中储棉花信息中心2018年棉花种植成本调查报告显示,新疆地方手摘棉种植总成本为2303元/亩,其中生产总
成本655元/亩、人工总成本1010元/亩、
机械作业总成本160元/亩、其他成本45元/亩、
租地费用434元/亩,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分别为28.4%、43.9%、6.9%、2%、18.8%,可以看出占棉花种植成本比重较大的有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现行以直接物化成本为保险金额的成本保险与棉花种植成本存在结构性矛盾,这导致其激励棉农参加棉花保险的可持续性不强。
(三)棉花保险责任的确定
目前保险公司棉花保险合同规定,
保险期限自保险棉花播种时起,至成熟开始收获时为止。新疆
政策性棉花保险自2007年开始试点工作,
规定保险责任为棉花生产受到的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包括
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内涝、风灾、雹灾、旱
灾和冰冻,
到2015年又逐步细化了棉花保险责任和条款标准,将火灾、旱灾、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
病虫草鼠害等自然灾害也包括棉花保险中,
扩大了保险责任,给农户提供更多的自然灾害风险保障。
(四)赔偿处理的方式
从赔偿处理方法来看,
目前新疆棉花保险赔付过程中采用四种赔偿处理方法,
现对这四种定损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一次定损方法赔偿金额计算操作
简单,时效性强,棉农等待期短,但存在一次定损不
准确,
棉花受灾后按最高赔偿比列容易使农户获得额外收益,
诱发农户的道德风险行为。按恢复成本核算便于农户尽快获得赔偿,使农户尽快恢复生产,但此种方法对农户的保障水平偏低。二次定损
方法,通过实际产量与历史产量核算损失程度,是国外成本保险中能够准确核定损失的方法,
但也存在时效性差的问题,新疆不少农民种植过程都有贷
. All Rights Reserved.
款行为,不能及时获得赔付,影响棉农的复播和后期偿还贷款,客观上削弱了保险的补偿功能发挥。综上所述,现有的棉花保险赔偿方式各有优劣,且不同赔偿方式计算的赔款金额存在差异,导致保险公司
赔付缺乏信服力,因此现试图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棉花赔付标准。
二、面临的问题
(一)灾害损失勘察定损难
棉花处在不同生长期,地域和土地条件存在的差异,因而面对灾害,棉花受损的表现程度也不相同,损失也难以评估及测定,农业保险业务的短板主要体现在查勘定损方面,且各家保险公司损失核定标准并不统一,各地的损失核定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对农户赔偿标准和赔付时间存在差异,影响定损赔付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由于棉花种植的面积比较大,一旦受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实地勘察,要真正做到逐村逐户逐作物逐地块的查勘定损,则意味着高昂的成本支出,面对新疆地广人稀的生产格局,保险公司赔付人手往往不足。
(二)保险公司起赔率的设定标准不统一
从各家保险公司的棉花种植保险条款来看,存在不一样的免赔率。对三家保险公司棉花保险种植条款分析,太平洋保险公司及人保公司的保险条款中规定,由于保险原因造成保险棉花的损失,且损失率达到20%(含)以上时,保险人依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而在中华财险公司的保险条款中规定,在保险期间内,由于保险原因造成保险棉花的损失,且损失率达到10%以上的,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
约定负责赔偿。以这三家保险公司为例可以看出,不同保险公司的损失起赔率不同,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同一保险标的被不同的保险公司承保,而最后承担的结果有所不同,导致农户对赔偿结果的不满,最终不利于农业保险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政策性棉花农业保险实际操作不够规范
棉花农业保险中保险金额计算方式确定缺少明确规定。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政策性保险试点暂行办法》中规定,棉花政策性保险金额采用非足额成本保险方法确定,出于“广覆盖、低保障”原则来确定保障水平,新疆政策性棉花保险保额主要涉及直接物化成本,但有关直接物化成本具体计算,政府并未规定相关农作物生产投入市场价格,保险公司自行根据当年本地市场棉花生产投入市场价格计算出的标准又可能缺少公信力,得不到棉农认可,以及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和种植方式、农产品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变化,有关棉花生产成本的计算种类及价格都有可能发生改变,有关成本确定也缺少动态调整变化机制,可能导致各家保险公司承保金额认定结果不统一,在实际运行中与农户产生分歧,这给保险公司保险理赔具体操作带来困难,也不利于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创新设计。
(四)投保农户的道德风险
首先,在棉花保险开展过程中,发现一些镇及村委会大多都会存在难作为甚至不作为的现象。尤其体现在理赔环节,多报、乱报现象屡屡发生。其次,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公司需要及时的进行查勘定损,
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尽可能的在短时间内完成查勘,大多数保险公司为了提高效率只能进行抽样调查,而抽查定损的结果就取决于各单位集体的报案面积和损失程度的准确性,过于夸大损失的严重程度会导致那些真正受灾的农户未必会得到较高的赔偿,而损失程度较弱的农户反而得到较高的赔付,这就容易滋生投机行为,不利于发挥农业保险的功能。
三、发展建议
(一)积极创新理赔调查模式
第一,加强对保险业务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保险服务站。要根据农业保险的特点,切实加强基层保险公司的队伍建设,组织保险公司员工开展农业保险定损理赔进修班,培养一批专业农业灾害理赔专员,培养村级协保员并签署相关委托协议,同时予以正规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健全农业保险服务网络。
第二,可以与地方政府合作,如委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三农服务站点等机构对受灾棉田信息进行核实,严禁以虚构保险面积、虚报灾害数量等方式骗取赔偿,为解决保险公司理赔人手不足问题,可以给予一定报酬,让当地政府挑出未受灾的棉花种植能手,与保险公司专业理赔人员和当地政府基层干部共同组成理赔调研队伍,也能使投保农户参与损失认定,对受灾农户的损失作出真实准确的测算。
第三,借助现代科技的发展利用遥感技术、气象卫星等核实农田受灾面积,为农业保险查勘定损实务提
供充分技术支持。保险公司自身加快农业数据库的建设,建立气象和保险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大数据分析,完善农业保险气象灾害预警体系,统计搜集历年灾害损失数据,从地区乡镇、村细化到个体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农业保险档案,为后期农业保险费率的制定及开发多元化的保险产品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农户开展防灾防损工作。
(二)设置详细的定损标准
美国也是世界主要产棉区,在棉花生产过程中已经积累一套成熟可行的棉花保险制度,参考美国棉花保险赔付过程中的一些规定,参与棉花保险的农户规定采用跳行种植模式,即由交替排列的棉花和休耕土地或种植在另一作物上的土地组成,这种
. All Rights Reserved.
AND 模式方便其进行面积测算和转换每英亩产量,且在赔付的过程中对一株棉花生长周期的不同阶段都做了详细的划分,在不同灾害给棉株造成的损伤计
算不同的销毁比列。因此,
也可以参考借鉴对棉花的生长周期进行细分,不同生长周期对应不同的赔付计算方式。
针对棉花生长规律和自然灾害所造成损失的特点,参考借鉴国内外好的定损方式,为此提出以
下两种赔付标准。第一,
按照棉花不同生长阶段定损。1.苗期。长势现状是从2个籽叶到4个真叶,共计6个叶为止,保险期间到6月中旬。赔付时有活
苗可补种的补贴移苗费用,
无苗株存活的则按棉花单株全部损失计算。
2.蕾期。长势现状是一半以上的棉株出现花蕾
并开花。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
大约三十天左右。其方法如下,棉株已长3个叶,果枝和顶尖损失分
别占整株损失的50%。棉株已长4个或5个叶时,顶尖和果枝损失分别占整株损失的30%和70%。果枝已长8个和8个以上叶时,顶尖的损失不予计算,果枝损失率视为整株损失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1)顶尖损失率=检验棉株顶尖断头数量/检
验棉株总数量×100%×(30%一50%)
(2)果枝损失率=检验果枝损失数/检验棉株总数×100%×(50%一70%)
(3)总损失率=顶尖损失率+果枝损失率3.铃期。长势现状是从幼铃到成桃,从7月中旬至8月底,大约五十天左右。此时主要核算棉株果枝和产桃数,核损时可以参照当地棉花实际长势情况,按损失桃数与标准棉桃数(当地平均亩产量的棉桃数)的比例计算损失程度。其计算公式:损失率=检验棉桃损失数/检验棉株数×当地平均亩产数量的标准桃数。
4.吐絮期。长势现状为棉桃开始吐絮。
从8月底至最后保险期限为止,
大约三十天左右。计损方法以老桃的损失为标准。其计算公式:
损失率=检验损失桃数/检验棉桃总数。
对于二次定损过程中产量损失的认定过程细化统计标准。产量计算公式:单位面积皮棉产量(kg )=单位面积株数(株)×单株铃数(个)×铃重(g )×衣分×0.85÷1000。其中,可以通过田间抽样
获取单位面积株数、单株铃数,
而铃重和衣分一般不能通过田间调查直接获得,
新疆棉花怎么回事
苗兴武认为正常年份生产上测产时,铃重、衣分由铃重(g )=品种典型铃
重×0.85,衣分(%)=品种典型铃衣分×0.95,其中
0.85、0.95为经验系数,典型品种由棉种审定委员会发布。
(三)完善政策性棉花保险条款
针对当前棉花保险条款设计上存在的缺陷,
建议修改完善目前的政策性棉花农业保险条款。新疆农业部门可以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与财政承受能力,在充分考虑棉花风险防范、灾害变化特点、市场价格波动、生产成本情况下,按照相关规定,提高
棉花保险保障水平,明确政策性棉花保险保险责任、保险金额等条款,建立以三年为周期的保险金额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在短期内,应该把棉花种植的间接费用、人工成本、土地租金等逐步纳入保障
范围,对于因为扩大保障而增加的保费,
地方政府可以给保险公司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进一步统一
规范全省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工作,
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及操作规范制度,
对相关概念、标准要进行合理解释,不得误导农户对棉花保险的保险金额的
理解,在定损理赔环节,
派遣专业理赔人员到村上勘察、定损到每一户,
而且应坚持不拖延保险金的发放。
(四)处理道德风险
设计多样性的保险合同。农业保险中,
道德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过于统一保险费率,
保险公司应该尽量根据不同风险的农户制定不同的保险费率和保险合同,这样可以防范农户逆向选择投保。如保险公司可针对兵团和地方不同的农业生产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专业种植大户、合作社、小农户投保主体进行风险区划,试行多样化的保险合约和加强产品创新,根据不同投保人以往的索赔情况,重新有针对性的制定新一年的保险合同,从而有效降低道德风险的水平。保险合同的设计尽量多样性,
可以满足不同投保主体的保险需求,
而且也有利于保险双方当事人的公平交易,
保险公司也可以降低核保成本,或在条款上设计激励机制,如对信用好的农户在次年购买保险时给予保费折扣减免等。
参考文献:[1]翟伯洋.2018年中国棉花种植成本调查报告[R].北京:中储棉花信息中心,2018.
[2]王磊焱,徐向勇,孙莉萍.改进创新新疆棉花保险产品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6(4):57-79.
[3]
苗兴武.棉花种植政策性保险定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棉花,2015(5):44-45.
[4]柴智慧.农业保险的农户收入效应—信息不对称风
险—基于内蒙古实证[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5]
庹国柱.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报告2013[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王功巧].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