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产业大量向新疆转移带来的问题与思考
作者:包振华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3年第05期
作者:包振华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3年第05期
产业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能否成功取决于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与努力。近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土地越来越紧张,使得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纺织业向新疆、河南、湖北、江西等中西部省份转移,一些大型纺织企业纷纷选择在新疆建立生产基地,以便从源头保证棉花的稳定供应。国务院于2009年4月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要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十二五”期间,我国棉纺织业将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以加快纺织强国建设的步伐。
在推进产业转移过程中,我国棉纺织业也加速了优胜劣汰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但与此同时,新建的棉纺纱锭规模也在急剧增加,这又有可能引发全国棉纺织业的产能过剩,使内地中型棉纺织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以新疆为例,近几年新疆新建的棉纺纱锭数成倍增长,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如果政府宏观调控不力,纱锭规模过度扩张,不仅加剧行业竞争,也将会引发新的问题,不利于纺织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近几年纺织产业向新疆转移的基本情况
棉纺织业由于资金、技术门槛较低,对劳动力成本敏感度高,对原料依赖性强而成为优先转移的行业。在国家《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工信部《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指导下,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的众多棉纺企业和一些海外棉纺企业纷纷进入新疆,特别是《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推出,加速了内地棉纺企业进军新疆的步伐,新疆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承接纺织产业转移。
我国棉纺纱锭经过1997年限产压锭后,在2003年以前发展极为缓慢。2001年全国棉纺纱锭总数约为3548万锭,当年新疆棉纺纱锭约为182万锭。2005年后新疆棉纺纱锭数增幅明显提高,2007年后呈急剧增长态势,图1所示为新疆棉纺纱锭的增长情况。
香港溢达集团是最早大规模进入新疆的棉纺织企业之一。该集团于1995年设立吐鲁番溢达纺织有限公司,1998年设立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现已形成乌鲁木齐、吐鲁番和昌吉三个棉纺基地。2008年底,该集团在新疆总投资超过一亿二千万美元。
宁波雅戈尔集团于2005年在新疆喀什建31.2万锭的新疆雅戈尔棉纺织有限公司;2008
年一期投资4亿元建5万锭的库尔勒雅隆纺织有限公司;2010年投资10亿元建30万锭紧密纺的阿克苏新雅棉纺织有限公司;在阿瓦提县工业园区建5万锭紧密纺及3万锭倍捻项目。
华孚纺股份有限公司在2006年先后收购新疆纵横棉业有限公司、恒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天宏新八棉产业有限公司、新润气流纺织有限公司、五家渠青湖纺织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在、北疆两个生产大区拥有阿克苏华孚、新疆纺织工业城(华孚纺工业园)、阿瓦提华孚、新疆恒孚棉产业集团、五家渠华孚、石河子华孚、奎屯锦孚等工厂。2010年开始在新疆纺织工业城自建一个100万锭新型高效的纺纱华孚纺工业园。
随后,华芳集团于2006年投资20亿元建34万锭的华芳石河子纺织有限公司。沙特的阿吉兰公司于2007年投资5000万美元建环锭纺7万余锭、线锭12800锭的新疆爱立泽纺织有限公司。天丰纺织2008年底在阿拉尔市投资建11万锭纺织厂。上海系方实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在阿克苏轻纺工业园区投资22亿元建100万锭纺织、日产440吨染和年产5000万件服装生产线。山东岱银纺织集团于2010年在喀什投资4.5亿元建10万锭精梳棉纺厂。新疆得力棉业有限公司和香港查氏集团常州名力纺织有限公司于2010年共同出资1.2亿元建6万锭的新疆鸿力棉业有限公司。中国立天集团于2010年在阿克苏建10万纱锭、10台气流纺、100万套家
纺的新疆立天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洁丽雅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于2010年投资35亿元在阿克苏建立年产3万吨毛巾生产基地和20万锭的毛巾特种用纱线项目。广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在伽师投资6.5亿元建20万锭。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在新疆阿克苏市纺织工业园区内投资6亿元建20万锭。
新疆棉花怎么回事 2010年前后,在新疆投资的知名企业还有浙江天盛集团、浙江巨鹰公司、浙江永翔集团、浙江雄风集团、浙江弘生集团、浙江富丽达公司、河南新野纺织集团公司、山东鲁泰、山东银鹰、河北天鹅、香港百隆、香港福田集团等。这些大型纺织企业在短时间内集中进入新疆并快速扩张,一方面使新疆棉纺织业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棉花资源的控制力度。
二、纺织产业大量向新疆转移带来的问题
由于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纺织行业向中西部转移成为一种趋势,而新疆因为有丰富的棉花资源成为首选地区。由于纺织企业进入新疆主要是看重其棉花资源,这些企业中大多数以纺纱加工为主,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产业的下游联动比较困难,人才缺乏等问题比较突出而制约了新疆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大规
模投资还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 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棉花市场价格
棉花市场价格容易受到种植情况、自然条件、产品供求等因素的影响,某些不确定因素变化会引起棉花市场价格的急剧波动,并对纺织企业特别是上游企业产生巨大影响。
与小麦、稻谷、大豆等农产品相比较,棉花种植面积调整的弹性最大。棉花的种植情况直接影响到棉花产量,并最终反映到市场价格上。如2004/2005年度棉花大丰收导致棉花价格出现了几十年未遇的大幅下跌,价格几乎被腰斩,结果农民在下年棉花种植面积上进行了适当的调减。
自然条件对棉花总产量的影响十分明显,也会引起棉价的波动。当棉区光照时间充裕、雨量充沛,对棉花生长有利时,棉花市场价格运行平稳;而当雨量过剩、光照时间不足对棉花生长产生影响时,不仅棉花质量下降,棉花减产都将引起市场价格上扬。
产品供求关系变化实际上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对棉价的影响更为直接。如2008年金融危机使棉纺产品出口受阻,棉价低迷,棉农种棉积极性受挫,导致2009年我国棉花播种
面积减少1240万亩。2010年上半年金融危机影响减弱,纺织服装出口逐步恢复,棉花需求量大增,棉花价格则从2010年8月份的1.7万元/吨一路攀升至2011年3月份的 3.4万~3.5万元/吨,之后又掉头猛跌至近2万元/吨。这种大起大落式的涨跌不仅损害了纺织企业的利益,更是打击了棉农植棉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棉花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之,棉价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直接或间接影响棉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纺织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认真分析棉价对企业未来发展带来的风险。
(二) 圈地圈棉运动抢夺棉花资源
在我国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三大棉花生产基地中,新疆棉区的棉花产量约占全国产量1/3,占世界棉花产量8%左右,是我国重要的棉花资源。近年来新疆棉花播种面积逐年增加,棉花产量不断上升,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棉纺织企业生产的需要,2011年新疆棉区棉花播种面积达2457万亩,总产289.8万吨,比上年增长14.5%。
棉花作为纺纱的主要原料,占产品成本的70%左右。随着我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对棉花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掌握了棉花资源,则意味着在纺织品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为此,
内地众多依赖新疆棉的棉纺企业通过在新疆圈地种棉或扩大纱锭规模等方式加紧对新疆棉花资源的争夺,试图从源头抢占棉花资源。
溢达集团率先于1998年抢滩新疆,收购新疆绿洲长绒棉公司后成功介入长绒棉种植,形成了从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到成衣制作、品牌开发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经过7年培育,成功开发出长绒棉新品种“溢达1号”。新疆雅戈尔棉纺公司于2006年底在伽师县夏普吐勒乡开垦荒地2万亩,作为公司长绒棉生产及研发基地。华孚控股从2006年开始种植8万亩长绒棉。江苏华芳集团也要将新疆的优质细绒棉、彩棉和有机棉开发为高档精梳针织纱等系列产品,为整个集团生产解决原料供应问题。
2010年是新疆纺织工业飞速发展的一年。为享受新疆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抓住棉花供给源头,内地许多大型知名棉纺织企业,如华芳集团、华孚集团、如意集团、山东鲁泰、河南新野等,从到北疆进行大规模投资及兼并,牢牢占据一方“根据地”。这些大型纺织企业对棉花资源的抢夺使得内地众多依靠新疆棉生产的纺织企业备受煎熬,甚至引发新一轮的洗牌。
(三)产业链不完善制约纺织产业进一步发展
若将产业转移看作是一次产业调整升级过程,则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或会因为承接地产业链的配套不完善而导致产业链的脱节。虽然新疆在承接纺织产业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也存在着远离纺织市场、产业下游联动困难、缺少机配件和染化料市场配套不足等问题,还有纺织企业对上游产业投入加大而下游产业开发不到位,将导致局部产能过剩情况。
新疆的纺织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部分,棉花加工及棉纺产品占绝大多数,织布、印染、服装等产业承接较少,整个产业尚未形成上下衔接配套、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完整产业链。自2009年以来,内地纺织企业不断加大在疆棉纺纱锭的投资力度,新疆的棉纺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以棉纺为主的产业结构容易导致纺织企业市场同质化,很容易受下游市场需求的影响。要做大做强棉纺业,首先要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继而进一步保持产业链的完整性。因此,在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疆棉纺织业,应根据市场需求,逐渐加大下游相关产业的建设力度,如支持纺织企业通过收购、重组和控股等方式构建棉花加工、棉纺织、印染、服装、营销为的深加工产业链。当然,新疆纺织业的发展还受到水资源不足的制约,织布、染等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纺织产业链难以短时间完成配套,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四) 劳动力资源短缺及结构性矛盾突出
纺织工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产业转移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内地企业投资棉纺生产的势头不减,用工刚性需求不断加大,新疆纺织企业已出现普通技工断层、高级技工短缺的尴尬局面,用工紧缺、招工难、稳定职工难以及培训团队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纺织企业在新疆发展的瓶颈。尽管当地政府和企业已开始着手培训工作,但远水难解近渴。在投资建厂的纺织企业越来越多的情形下,“技工荒”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善,这已使先期来新疆投资的部分企业陷入“产品有订单、生产无技工”的窘境。按新疆纺织“十二五”发展规划,以现有条件计算,仅新增棉纺纱锭能力所需要的员工将达到3万多人。就目前而言,新疆纺织行业不仅普通技工断层、高级技工短缺,现有劳动力素质和技能也无法适应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需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