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与设计
棉花中心小学 张雪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球、放球、猜球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准备:
1、各小球。
2、学生分成6人小组。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元硬币提问:“这是什么?用它可以干什么?”
生:一元硬币,可以用它买东西。
生:还可以用它玩猜正反的游戏。
师:你会玩吗?能介绍游戏的玩法吗?
生:把硬币往上抛,落下后用手遮住,让别人猜正反。
师:想不想现在玩?
生(齐):想!
师(抛出硬币后盖住):谁来猜?
生:有的猜正面,有的猜反面。
棉花事件怎么回事师:能确定吗?
生(摇头):不能。
师:那该怎样说?
生: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活动一:摸球比赛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球,请4名男生4名女生组成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摸球比赛,敢挑战吗?
首先,听老师说说比赛规则:
1、摸到红球次数多的小组取胜,摸到红球的可得到一颗幸运星。
2、摸球时,先把袋子里的球搅匀,再任意摸一个举给小朋友看,并大声说出是什么颜的球后,立即放回袋子里,像这样,每人摸一次。
3、其余小朋友认真观察,作裁判。愿意吗?
两小组开始轮流摸球。我们喊红球为自己队加加油!其中女生队全摸的是红球,另一组男生队一个红球也没有摸到。
学生渐渐觉察到什么,纷纷说:“不公平,不公平!”
师:怎么你们有意见啊!谁来说说比赛的结果。
生:女生队摸到4次红球,男生队一次也没摸到。
师:怎么会这样的啊!
生:估计女生袋里全装的红球,当然摸到的都是红球。男生袋子没有装红球。
师:真的吗?要验证你们的猜想怎么办?抽出来看看,这个主意不错。(打开女生的袋子)在这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出来的结果怎样?
生: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多几名同学说说)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袋子全装的是红球,所以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师:当袋子里装的全是红球时,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把这句话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板书“一定”。男生队为什么一次红球也没摸到我们也来看看好吗?
生:一个红球也没有。
师(边抽出里面的网袋边提问):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一个有没有可能摸到红球?
生: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摸到红球。(多几名同学说说)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里面没有红球。
师: 当袋子里没有红球时,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板书“不可能”。 把这句话说给旁边的
小朋友听。刚才说了不可能摸到红球,那可能摸到什么球呢?
生:可能黄球也可能绿球。
师:如果我想在这只袋中,可能摸到红球,你有办法吗?
生:放一个红球进去。
师:照你说的,放一个红球,现在袋中任意摸一个结果怎样?
生: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绿球。(多几名同学说说)
师:当袋子里有红球、黄球、绿球时,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绿球。板书“可能”。
师生小结:当袋子里全是红球时,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当袋子里没有红球时,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当袋子里有红球、黄球、绿球时,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绿球。
活动二、放球
师:刚才,是老师装球,同学们摸球。现在,想不想自己也来装一装球?不过老师是有要求的,你们有没有信心。(出示课件)瞧,这儿有一个空口袋,还有一些球,现在,如果要往里装一些球,要求从中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绿球。你会装吗?待会小组先商量好,该放什么球,再开始装好后检查一下,是否符合老师要求。
1、开始小组合作放球。(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交流。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自己可以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提一个装球的要求吗?小组商量好,该怎么提,再根据你们提的要求装球。(出示课件)
1、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汇报交流。(可以怎么说,还可以怎么说)
活动三、猜球
师:球摸过了,放也放过了,最后,还想不想和老师玩个猜球游戏?瞧,老师这儿有三个口
袋,里面都有些怎样的球呢?一起看屏幕——(出示课件三种不同的装球)
师:现在,我要从中拿一个口袋,拿的是哪个口袋呢,你能猜猜看吗?怎么猜?
生:摸一个。
师:这样,我请一个同学上来摸几次球,同学们可以边看边想,看看能不能根据他摸出的球判断出,老师手中的究竟是哪个口袋。
(一生上台摸,摸一个)
师:什么颜?能确定是哪个口袋吗?
生:红红红红黄
师:你觉得是哪个口袋?
生:2号、1号口袋都有可能。
师:为什么不选3号?
生:3号里没有黄球。
师:你特别期待什么?
生:黄球。
师:(指着3号口袋)这个口袋里有可能摸到黄球吗?
生:不可能。
隐去三号袋
师:这个口袋再让你摸,你觉得会出现什么颜?
生:红球、黄球皆有可能。
师:猜球有意思吗?凑巧的是,前两天张老师和棉花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也一起玩了几次摸球游戏。我也给他准备了三个口袋,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1号:2黄、2白、2红。2号:3绿。3号:2红2绿)
师:最后,我们选择了其中一个口袋进行了摸球游戏,但用的究竟是几号口袋,记不起来了。想不想知道最后的摸球情况——
生:想
师:我们一共摸了4次,是绿球、绿球、绿球、绿球。他是几号口袋呢?
生:2号。
师:有不一样的吗?
生:3号口袋也有可能。
师:小朋友你们累吗?那就跟老师一起来活动活动。(课件出示:幸福你就拍拍手)
三、联系生活,学以治用
师:感兴趣吗?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看图你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说一句话吗?
课件出示:图片。
全班交流。
师:说说你身边可能、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
四、课堂总结,游戏巩固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可能性》教学反思
棉花中心小学 张雪峰
《可能性》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不确定现象。教学目标为: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养成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基于这点,课一开始,我采用“猜猜硬币正面、反面”这一游戏导入,不仅能让学生兴趣盎然,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初步接触可能性,
简单而有效地突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问题,直接感受到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唤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下面的深入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接着我又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摸球比赛游戏场景,既富有情趣,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一情境,不仅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通过摸球这一环节,引出“可能”“一定”“不可能”三个词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学习情境还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教学中我还设计了放球—猜球的一系列活动,这几个游戏活动,环环相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的理解逐步深化、逐步提高。整堂课中,学生不仅个体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师生、生生、体之间也在互动交流,较好地体现了教学过程活动化、自主化,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为“猜测——实践——观察——发现”的活动过程,这样既可以适应孩子们爱动的天性,又使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成功的喜悦。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不仅情绪高涨,心情愉快,而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不同层次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主动获得新知识的实践过程,学习活动的设计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的基本理念。
教后留有两点遗憾,其一;本课例题安排了摸球的游戏,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如何让学生真正通过游戏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这一环节时间花得太多,课
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估计不足。其二;在课的内容不多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分层教学,讲完“一定”,“可能”,“不可能”后,可提问当袋子里的球有几种颜时,用“一定”;当袋子里的球有几种颜时,用“可能”;;当袋子里的球有几种颜时,用“不可能”,这三个模型的建立会让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来审视“一定”、“可能”、“不可能”,有利优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