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县棉花种植现状原因及对策
成武县处于山东省的西南部,隶属著名的牡丹之乡菏泽市,辖11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版图面积988.1平方公里,480个村(居)委会,63.3万人。成武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繁育基地县、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县。成武系黄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42米,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成武县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61.3mm,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且地势平坦,土壤多为黏土和壤土,种植棉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优势。
一、成武县棉花种植现状
成武县棉花常年种植面积32万亩左右,总产7万吨左右,是山东省棉花主产区之一。近年成武县棉花种植面积、总产年际间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已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也不能满足纺织工业的需求,更加重了山东省乃至全国棉花的供求压力。
二、成武县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原因
1、价格不稳,效益较低
近年来棉花价格波动较大,棉农的收益极不稳定。1996—2011年,籽棉价格最高7.8元/kg,最低3.6元/kg,同时,价格持续低位徘徊,2011年籽棉价格仅为7元/kg,远低于粮食、蔬菜作物的收入。2011年棉花减税纯收益分别为当年小麦和玉米的79.07%和61.91%,比较效益较低,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
2、粮食、蔬菜等生产挤压棉花种植面积
近年来国家不断重视粮食生产,不但提高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而且对农民进行了种粮补贴和良种补贴,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增加。同时大蒜、辣椒、马铃薯等价格高、效益好的蔬菜类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挤压了部分棉花种植面积,从而导致成武县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棉花事件怎么回事
3、生产条件薄弱
一是土地质量较差。成武县土壤质量较差,并且农民长期忽视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导致农田结构失衡,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下降,地力变得瘠薄;加上沿黄古道部分水质盐碱化,难以灌溉利用,土地投入产出率很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二是农田配套基础设施不齐全。
井渠等农田排灌基础设施不配套、不齐全,不能满足棉花生产要求,仍有一部分棉田靠天吃饭,一旦发生旱涝灾害,往往造成大幅度减产或绝收。
4、灾害频繁暴发
一是棉花病虫害发生多且发生重。棉花病害主要有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等土壤传染性病害,由于常年连作重茬,以黄萎病和枯萎病为主的土壤传染性病害不断加重。黄萎病和枯萎病发生严重的田块一般可造成棉花减产20%~30%,重度发生时可造成棉花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棉花生育期间遭受多重病虫危害,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有棉铃虫、蚜虫、盲蝽象等,尤其是棉铃虫的危害,严重发生年份可造成棉花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二是天气灾害频繁。春季低温、大风,夏秋季长期旱涝灾害不利于棉花生产,造成棉花大面积减产。如2003年8月中旬至10月中旬,连续阴雨,降雨量达462.4mm,比常年同期多287.8mm,棉田积水时间长,造成大部分棉田受灾,部分棉田绝收。长期阴雨天气还造成品质大幅下降,农民经济损失较为严重。
5、植棉技术较低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务农人员多为妇女和老弱病残,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使先进科学的棉花种植技术难以普及和推广。而且随着抗虫棉的推广,加上种植结构的变化,科学的种棉技术未及时跟上新形势的需要,科学栽培技术贡献率较低。
6、品质较差
一是优质品种较少。现有棉花缺少长绒及短绒品种,品质较差,结构性矛盾加剧,品种多、乱、杂,退化现象突出。二是标准化程度低。由于棉花品种多、乱、杂,导致生产出的棉花标准化程度降低,品质的一致性差,异性纤维含量多,高等级棉比例下降,难以满足纺织工业高档型、多样性的要求,造成棉花生产下滑势头难以遏制。
7、种植成本日趋增加
由于近年来涉农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生产成本大幅上扬、居高不下,同比增幅明显、环比落差较小,工农产品交换的剪刀差日趋扩大,棉农的既得利益逐步受到蚕食和缩水,不利影响和倒逼压力很大。而且近年来劳动力价格飞涨,主要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剩余务农人员
以老弱病残为主,体力不够,文化素质较低。因此,农民只好减少费工的棉花而改种较易管理的作物,从而导致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
三、发展棉花生产的对策
1、优化区域布局,恢复棉花面积
成武县棉花生产处于国家优势农作物产业带,是国家优质棉产业基地。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恢复棉花生产。一是大力推广麦棉套种技术,在秋季种小麦时预留棉花种植行,由于边行效应,小麦产量并不减少。二是适当扩大麦套夏棉和铁茬种植面积,推广麦前套种、育苗移栽技术和早熟品种种植的面积。三是进一步强化尉氏、通许、杞县3个优质棉基地县的面积,在各棉区内,引导向产棉大乡、产棉大户集中。四是充分利用荒坡、盐碱地、废弃砖瓦窑场等地适当开垦扩种棉花。
2、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普及科学技术,开展棉花高产创建。为促进棉花生产稳定发展,在成武县辖5个县建设5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集成技术和资金扶持,示范带动提高棉花产量。在综合分析示范片
气候、土壤、水源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棉花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规范,通过培育典型、树立样板,进一步提高成武县“种、膜、肥、病、虫、密、调、套”等关键技术的到位率和规范率,为大面积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供支撑。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培训科技人员,重点是培训技术人员的科学栽培技术和分析市场行情的能力,增强其指导农业生产的能力和服务农业生产的责任心。培训棉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发放技术资料等载体,采取室内培训与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强农民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做到技术员到户,技术到人,技术成果到田,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三是狠抓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研究。加大新品种选育力度。优良品种是所有增产要素中最关键的因素,一般能增产20%~30%,通过协作攻关育种、外引新品种比较试验等尽快推出高产、多抗(抗虫、抗病、抗旱、抗盐碱)的新品种。加强栽培技术研究。结合品种特点及现代种植的新形势,加强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创新,使棉花的栽培管理尽快向高效型、简化型转变。重点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预测预报,指导农民在最佳防治时期用药,提高防治效率,大力推广统防统治,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以大幅度提高防治效率,节约用药成本和劳动力。
3、改善农田生产条件,夯实高产基础
一是努力提高土壤肥力。全县普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或过腹还田技术,增加棉田有机肥的使用量,不断培肥地力,增加棉田有机质含量,改中低产田为高产田。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棉田井、电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引黄灌溉和井灌面积,持续增加旱涝保收田的面积,力争每4hm2棉田有1眼机井。大力研究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如建设永久性输水渠道,发展喷灌、滴灌等,提高水的利用率。加强农田沟渠建设,做到旱能浇、涝能排。三是创新耕作制度。大力宣传推广轮作倒茬制度,平衡土壤养分,有效降低病虫基数。推广麦棉套种、棉蒜套种、棉菜套种等栽培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4、扩大生产规模,推进产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棉花产业化经营,推进棉花的规模种植,实现规模效益,不仅能提高棉农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同时也是解决棉花纤维一致性差的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是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发展订单农业,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逐步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规模化生产。二是积极引导建立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发展农民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购买种子、农药、肥料,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改善信息资源占有状况,增强其市场应变能力
和抗风险能力。三是鼓励棉花产业化多种经营模式的发展。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优化产业模式,促进纺织企业和棉花加工业与棉农的有机结合,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分配机制。
5、完善信息体系,提高服务效果
加快公益性、权威性的涉棉信息体系建设,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科学全面地引导棉花生产。加大对棉花订单生产和现货、期货等市场信息的收集,做好棉花生产、需求及价格走势分析,指导农民合理安排播种面积。农业部门及时推荐质量合格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信息,防止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搞好技术信息服务,适时提供栽培技术服务,引导农民科学进行肥水管理。搞好天气预报,指导农民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等服务工作,指导棉农在关键时期用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