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要成人》观后感
姓名:冯恩祥 单位:寿光现代中学
张炘炀,在两岁半时就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4岁读小学一年级,6岁升入五年级,9岁直接上高三,如今已是北航的一名博士……和许多人一样,我会很惊讶,但我不会羡慕,也许更多的,我们要思考……
父亲近乎“急功近利”的盖楼式教育塑造成了今天的张炘扬。而在记者与其交流对话的过程中,他可以用自己过早拥有的超于同龄人的一些知识和见解将今日悲剧解释地似乎“道理通透”。把一切的责任都推卸到父母身上,“我替父母实现梦想”,那么“父母该当为我留北京而努力”的逻辑思维,在他看来虽是自私,然而仰仗着多年来父母的溺爱与自己对其的依赖,他可以视之为自然而然的天经地义。
我真的很佩服张炘炀的聪颖,可我也很同情他,他是中国应试教育下的一个“畸形儿”,这是我自己的思考。
他从小就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生活在有些浮华的大城市中,生活在几乎没有朋友、玩伴介入的
刘畅女儿朵朵圈子内,此为一不幸。
时至今日,我还会把自己儿时的生活不时地想起,不时地回忆,细细咀嚼,有的不仅仅是一种快乐与幸福,更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神秘,却又让人有一种向往、回归的强烈欲望,我不得不承认回忆这些是一种享受!其实快乐本很简单,只是我们追求的太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做学问要知不足。”这句话我会时常把它想起。也许很多时候我们的快乐只是来自于一个被废弃的车轱辘,但是,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滚轱辘不也是一件人生快事么?也许我们的快乐只是源自于一颗略有些倾斜的大树,我们爬上去,把它当作大马骑,后面还捎着好几个小伙伴呢,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吗?甚至有很多时候,我们一起唱着不知何意的歌,去田野里挖老鼠洞,但是,这依旧很快乐……
对于张炘炀,乃至生活在城市中的所有孩子,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个无法理解的概念,所以也就不会从中品到幸福的味道。这其实并不算是悲哀,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资本。可我们要承认的是,张炘炀他没有几个玩伴,没有几个朋友,没有多样的生活,没有多彩的童年,有的只是快节奏。也许若干年后,当他回头再忆自己童年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单调,有点儿苍白!
给孩子应有的欢乐,不要让他们过早的承受过多的压力,这是我的想法与意见之一。
他不懂得去尊重父亲,也不明白“父父子子”这个概念,所以他会对父亲大喊“闭嘴”,以及他对父亲的所作所为会有较为偏激的看法。这让人可以看得出,他还没有真正的长大,也不能理解父母,此为二不幸。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孝顺,是我们做儿女应该做的,也许我们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次与父母意见不合,并且和他们争吵,但是,我们应该学会思考这是为什么,自己是对的还是错的。做父母的更应该明白,子女毕竟是子女,隔阂固然会有,只是不要一味的去主宰子女的生活。做父母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必然会先于子女而去,那么,父母应该想到:我们会搀扶子女一辈子吗?也应该思考:被搀扶习惯的子女在我们离开后会如何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父母并无害子之心,却也应当选取恰当的教育方式。
“狼爸”的“棍棒教育”在网上极为流传,也广受争议。“狼爸”因采取不合理的教育方式,自己亲手葬送了年仅4岁的女儿的如花生命,他悔恨,可是已经迟了。张炘炀的父亲一直将儿子搀扶,以致张炘炀在离开父亲后会很无助,无法面对生活,无法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失败。这其实是教育中的两种极端,前者是“棍棒教育”,后者是“搀扶教育”,我其实最想说的是,无论
这两种教育中的哪一种,都不可能使教育对象健康的成人,成才!
给孩子合理的教育方式,这是我的想法与意见之二。
张炘炀没有说他会害怕,但我们能清晰的感觉到,他确实是害怕的,害怕自己失去,害怕自己的无能为力。此为三不幸。
也许从小就倍受关注,倍受褒扬的张炘炀没有过多的尝试失败与无奈,有的只是鲜花与掌声。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强化他对失去的恐惧感。人生之事,哪能件件如意,失去和失败必然会时时存在,我们需要的不是恐惧,因为恐惧只能表明你的软弱。作为一个即将长大成人的男子汉,我们要有战胜这些东西的勇气和信念,以及能力,更要有责任心!安全感不是一味的从父母那里去索要的,向父母要一套房子就会有安全感吗?这实际上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做为男人,很多时候,我们要给别人安全感,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去寻我们缺失的安全感!
当然,要想给别人安全感,那就得长大。这里的“长大”不是指那种迅速的、不符合客观规律的长大,我所指的“长大”只不过是一种很平凡的、一种健健康康的成长,我相信“长大要成人”
中的“长大”更多的时候也指的是这种健健康康的成长。对于成人,我只想说,和父母、老师、同学、社会都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不要把过多的羡慕亦或是抱怨都强压在这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身上。我们要做的是尽自己的一份力,努力让这个孩子健康地成长起来。
被保送北京大学的13岁男孩鲍宇阳,一天能解许多超高难度数学题,但其任课老师把他称为一个“悲剧”。这样的悲剧并不少,包括此前被媒体热炒的神童王思涵和张满意。如今,则是张炘炀。曾经的神童,都有可能如仲永一样,最终“泯然众人矣”。所以,还是给神童一点时间和空间,去补回那些“跳过”的人生课程吧。
给孩子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不要让他们处在那种对失去和失败的畏惧当中。合理、理性、科学地培养教育孩子,不要让他们“超速”发展,“欲速则不达”,不是么?这是我的想法与意见之三。
文凭高,不代表着能很好地融入这个社会,很多环节是没办法跳过的,父母可以让孩子在求学的道路上跳级,可是人生的道路是不可能跳级的,该经历的过程一个都少不了!“长大要成人”,我希望张炘炀,还有我们每一个处于无奈与挣扎中的人,都能健康的长大,理性的成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