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9 新中国的外交
例1.(2021·浙江高考真题)一次国际会议的公报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七部分。公报声明:“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是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一种障碍。”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B.巴黎和会C.日内瓦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万隆会议、巴黎和会、日内瓦会议和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等会议内容的掌握不清楚。【学霸解题】
审材料:“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可知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霸权,结合所学内容判断这次会议应该是万隆会议,故选A;
析选项:巴黎和会是一战后主要战胜国的一次分赃会议,排除B;日内瓦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排除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主要是恢复中国的代表权问题,排除D。
【秒杀技巧】
“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可知是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霸权,对本关键信息的解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因素。
1.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1)背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政策(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基本方针:
①“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
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内容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3.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周恩来与印,缅两国持总理发表表声明,一致同意该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基本原则
1955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修改该原则一些措词,(意义):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例2.(2021·全国)下图作为中苏关系的史料,其价值在于
苏联油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950年)》
A.是研究中苏建交的第一手资料B.真实还原了签约现场的细节
C.用于印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艺术再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
【错因分析】
考生不能辨析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作品虽然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存在作画者个人的主观意图,而直
接选B。
2022年是新中国成立几周年【学霸纠错】
油画描绘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场景,通过艺术再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友好结盟的史实,故选D项;1949年中苏建交,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中苏友好关系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的外交核心,排除C项。
【老师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了解艺术作品具有体现主观意图的因素,艺术作品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创造性作品,不能真实的反映客观现实。
中国基本外交方针的实践
1、50年代的外交:“一边倒”。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与军事包围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成就:截止到195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有25个,为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意义:“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行,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壮大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有利于保障人民革命果实、保卫和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2、60年代的外交——“两个拳头打人”。
3、70年代的外交——“一条线、一大片”。
(1)成就
1978年:8月,中日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该条约是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继续和发展;10月,副总理应邀访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级领导人首次访日;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29—2.5日,国务院副总理对美国进行。
(2)意义: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先后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50年代美国孤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宣告破产。
4、80—90年代的外交——“无敌国外交”。
(1)新时期外交的基本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实行不结盟政策。
(2)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新时期外交的四项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
(4)新时期外交的主要方向: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5)新时期外交的主要成就: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周边国家高层往来频繁;积极发
展同亚非拉和东中欧国家的关系;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同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得到不断发展;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致力于改善和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5、21世纪的中国外交——“全方位外交”。
(1)目标:实现“四个环境”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2)内容:提倡,推进,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大旗。在新思路的指引下,中国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大国建立各种“”,与新兴大国如印度等探索共同和平崛起道路,丰富了中国全方位外交的内涵,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外交格局: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3)实践:全面推进与主要大国关系;巩固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保持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在热点和全球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依法全力保护我国海外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积极宣传我国内政外交方针政策。
一、单选题
1.如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对图中数据解读完整的是
A.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B.新中国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新中国推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冷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不断增强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中图示可知,关于《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1950年达到了最高点,1953年使用频率处于最低。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和封锁,尤其是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因而此时期“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很高。而随着1953
年抗美援朝胜利,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所缓和,因而“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处于下降趋势,A项正确;根据图示无法体现中国坚持“一边倒”即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
民主阵营一边的外交政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的方针,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冷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地收回外国在华驻军权、兵营地产权、自由经营权、内河航行权、司法权等,并清理外国企业和文教事业,清除隐藏其中的外国间谍。其根本目的是
A.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B.便于在平等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C.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主权D.表明与国民政府统治的区别
【答案】C
【详解】本题的易错之处是不能正确认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的本质。题干中采取的措施是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的贯彻,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主权,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目的,但根本目的是巩固政权,排除ABD项。故选C项。
3.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说:“我充分理解‘一个中国政策’,可除非我们与中国在包括贸易等其他方面达成协议,否则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非要被这个政策绑住。”该表态
A.体现了美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符合中美之间三个联合公报相关精神
C.违背了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D.有利于构建合作共赢的中美外交关系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特朗普的表态违反了“互不干涉内政”原则,C项正确;美国奉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方针,“体现了美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说法违背了史实,排除A项;中美之间的三个联合公报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表态明显违背了联合公报相关精神,排除B项;“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石,该表态不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4.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
A.既坚持“一边倒”又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
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
【答案】C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